企业集团与规模经济_规模经济论文

企业集团与规模经济_规模经济论文

企业集团与规模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集团论文,规模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但没有一个工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企业地位与经济地位极不相适应。 我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解决企业的结构性问题。必须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尽快培养出能够肩负起提高产业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我国立足于21世纪世界经济舞台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国家牵头组建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外,各地区、各部门、各级政府也纷纷提出了筹建一批旨在能够进入国际或国内排行榜的企业集团,全国上下掀起了“集团热”。但一些具体做法不甚妥: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搞“拉郎配”,把管辖范围内的相关行业的企业硬性组建成集团,而集团内部缺乏产权、产品、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联系纽带,集团内部协调不够;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收购,盲目实施多角化经营,而本身又缺乏驾驭现代化大集团的能力。

所有这些已经偏离了组建大企业、大集团的初衷,它使很多组建的集团内部缺乏牢固的联系纽带,更谈不上发挥协同效应,少数集团已陷入困境。因此,如何调整和理顺企业集团的内部关系,发挥其规模经济效益,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及其层次性

规模经济理论研究了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收益方面看,规模经济有三种变化过程:一是规模收益递增,二是规模收益不变,三是规模收益递减;从成本方面看,相应有平均成本降低、平均成本不变和平均成本增加。通常所说的规模经济或经济规模(合乎经济的规模)是指规模收益递增或平均成本降低的现象,即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增加的幅度。其边界点是收益增加与规模增加相等。

规模经济或经济规模源于固定设施、生产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说,规模经济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规模经济产生于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其共享性表现在:专业化和分工、不可分性(存在于技术装备的采用、销售、财政、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先进技术和生产组织的采用、大量购买和储备的节约等方面。另外,大企业在筹集资金、吸引人才、购买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特别是大企业可以利用行政行为在企业内部替代市场行为,节约交易费用。以上诸多因素都可以造成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从而带来收益递增。

第二层次是指企业外部、行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是指同一行业的企业向特定地区集中,加速技术交流、信息传递造成的“免费搭车”,以及生产工艺的仿效竞争而带来平均成本的节约。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克鲁格曼教授所说,同类工业原材料供应者和工人聚集到一个地区,能够产生大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并把他们的新技术普遍带给各家工厂,从而造成繁荣。例如,纽约的曼哈顿银行区、加州的硅谷和意大利米兰市北方的纺织区就是这样。我国近年一些地区农副业生产的相对集中,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层次的规模经济是由多个行业向同一地区集中形成,其共享性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市场设施的公共性与便捷性上,也可以称为“城市化经济”。

二、企业集团与规模经济的关系

企业集团通过资金纽带,人事纽带,生产、技术、销售等方面的纽带,以及科研、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纽带将多个企业结合起来,本身可以发挥另一种层次上的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同前面我们提到的几个层次的规模经济有区别也有联系。集团层次的规模经济可以归结为二个效应。(1)相对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大造成的;(2)集团成员通过多种联系纽带,生产资源进行合理流动,使结构优化以后形成。

我们具体看一下集团层次的规模经济是如何发挥的。组建企业集团,立即就可以发挥出规模经济效应,这是由于在集团层次的一些不可分性的固定成本得以在较大范围分摊造成的。如组建集团后,成员企业可以使用共同的采购、销售渠道,统一品牌、共同宣传造成费用节省,技术和科研开发的共享等方面也可以节省费用。

集团形成以后,成员企业通过分工、协作、整合,使企业内部结构优化,能够发挥后一种规模经济效应。集团内部结构中的四个层次(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大中小不同规模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也有利于各自达到企业层次的规模经济。在组织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后,大企业将许多零部件固定给大批中小企业去生产,可以大大节约该企业生产零部件的种类,从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大批量生产创造条件。同时,零部件转移给中小企业生产后,中小企业由于有了稳定的任务,它们也能针对零部件而向小而专的方向发展,取得相应的规模经济。以生产汽车为例,国外一般由大企业专门从事大规模的总装,而由众多中小企业从事零部件生产,各自发挥规模效应。

除生产上协同造成结构优化外,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多角化经营回避风险,成员企业通过交叉持股和贷款担保保证资本安全性;集团内部还可以调济资金余缺。再有,专业化分工以后,集团能集中资金进行技术开发等等,成员企业在自己专门从事生产的产品上加强科研,可以由于技术进步加强专业化优势,从而发挥规模效应。

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了稳定的生产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协作关系后,可以在集团层次上替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也成为企业集团发挥规模经济的一个原因。

我国组建企业集团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还具有特殊原因。国有经济内部从理论上讲不存在所有制边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达到优化配置。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由于条块分割,国有制表现为中央、地方所有制,部门、行业所有制,生产要素难以流动,而由行政机构控制,国有经济内部交易成本极大。组建企业集团后,可以在集团内部排除行政机构干扰,将国有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交易费用。这种情况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并不多见,是我国的特殊国情。

企业集团带来的规模经济同单个企业规模经济有以下区别:从规模扩大的成因上看,单个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依赖于企业自身资本积累的扩大,是从一个点上发生的;企业集团规模扩大首先来自于组成成员间进行资本集聚,是从面上发生的,不仅仅来自于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个企业规模经济主要是围绕单一产品或相关、系列产品展开,企业集团规模经济还可能来自于非相关、系列产品的多角化经营。单个企业规模经济的产生,原因可归结为不可分性和企业内部替代市场;而企业集团规模经济的产生,上述两方面原因作用范围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扩展到企业之间。除此之外,集团具有的规模经济还来自于成员企业间分工协作产生的协同效应。最后,组建企业集团发挥了规模效应,并不表明集团内部各企业均已处于规模经济位置生产,还可以通过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及其与集团外部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进一步调整才能到最佳经济规模。

从二者联系上看,组建集团后,除了发挥集团层次规模经济外,集团内部大、中、小型企业合理分工,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专业化生产也有利于单个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除前面提到国外汽车生产例子外,我国国内企业集团实践中也有佐证:乐凯集团形成以后,通过明确内部两个专业厂的各自主攻方向,两个厂都扩大了规模,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各自发挥了规模效应,也提高了集团的效益。

三、在组建企业集团中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

1、我国企业现状:从单个企业层面来看, 中国企业同国外一些大企业相比,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我国企业规模没有依照其行业技术特点确定,大中小型企业没有出现层次分工,而是在同一层次上竞争,很多企业生产能力本身就低于规模经济的要求。

另外,由于我国搞重复建设、盲目引进,使得企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即使按照规模经济要求建设的企业也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生产。我国目前95%以上的商品已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但由于短期利益驱使和宏观调控不力,有部分产品本来已经供给过剩,仍有新的厂家源源不断地进入,使得供大于求进一步加剧,如VCD产品, 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厂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生产。

过份分散的情况不仅导致我国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成本降不下来,而且条块分割也使得国家不能集中力量扶植优势企业壮大,企业本身也缺乏有效积累扩大规模。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开发新产品升级换代,导致技术落后,陷入低水平恶性竞争,当国外大公司以含有高技术生产的新产品参与竞争时,我国企业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从企业间联系来看,由于条块分割,企业间生产要素难以流动,导致“大而全”、“小而全”,企业重复投资、重复引进现象比较严重,企业间缺乏分工协作,没有形成国外大中小型企业明确分层或相互协作的局面。

以上情况导致了国家投资效益下降、企业效益滑坡,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焦点。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市场竞争和资产重组的方式,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以兼并、破产、联合、资本营运等方式使得企业间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提高我国企业运行的效率。

2、在实践中发挥规模经济。我国目前虽说组建集团比较热, 但能够发挥出集团规模经济的二种效应,形成较规范集团的目前还不太多。在实践中,我们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得组建集团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1)企业集团内部必须有牢固的联系纽带。 这种纽带的基础是资产纽带。此外,要巩固集团内部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方面的联系纽带,科研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训方面的联系纽带及人事纽带。有了上述联系纽带而组建的集团公司,才有可能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由“拉郎配”形成的企业集团内部往往缺乏以上诸多联系纽带,集团内部仍然各自为政,只是将条块分割从企业间搬到了集团内部,无从谈及发挥规模优势。对于组建集团,政府可以牵线搭桥,因势利导,帮助冲破条块分割的阻碍,但主要应从政策和法规上加以引导,切不可强行撮合,搞“劫富济贫”。不恰当的政府行政行为往往不利于实现经济目标,使得形成的企业集团不能发挥规模经济,甚至出现“1+1<2”的现象。

(2)企业集团形成以后,要发挥规模经济, 还有待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有一个协同过程,集团内部结构的各个层次之间,大中小型企业之间能够进行专业化分工,达到协同,发挥整合优势;另一方面,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也有一个调整到规模经济位置生产的问题。从实践经验中看,比较成功的企业集团往往集中精力发展主业,使其达到规模经济,当主营业务已占据较大优势或市场已饱和时,才转向多角化经营,而且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相反,一些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的集团,虽说摊子铺得很大,按理说可以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但由于四面出击、杂而不精,导致经营没有重点,主业达不到规模经济或者根本没有主业,最后往往因为盲目扩张、内部管理不善而陷入困境。赛格集团一度涉及众多行业,因过度扩张濒临解体,最后不得不强行收缩,确定主攻方向,走向适度规模才重新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巨人集团主业原是计算机产业,但为追求跳跃发展又转向医药、保健品,后又涉足房地产业,终因管理不善而陷入危机之中。

标签:;  ;  ;  

企业集团与规模经济_规模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