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_财务风险论文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金流量论文,系统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072(2002)01-0001-06

20世纪70年代,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SCF )开始成为国际普遍要求编制的企业会计报表。90年代,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 现金流量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目前与现金流量相关的财务分析仍局限于构成分析和趋势分析,既不能充分体现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支柱的现代会计思想,也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三大主要会计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揭示的企业信息也与现金流量在整个企业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

现实中,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存在诸多可以操纵的因素,谨慎地判断,在我国一些企业的报表中,可能只有建立在银行信誉基础之上的现金流量是唯一真实可信的数据。而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又急需从报表虚夸的数据中,提炼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来指导其投资实践。因此,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股东向企业投入资本,期望收获的不是纸面的利润,而是现金流。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最大化,而在现金流量信息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因此是最值得关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每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及相关比率是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1]。本文拟以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核心,建立一个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系统,帮助外部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一、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系统的建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系统应在充分考虑市场、科技、政治和社会诸方面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给予企业当期实现收益的能力以充分的重视,以提高其准确性和预测力;同时又要考虑到外部投资者获得相关数据的成本,务求分析系统的应用简便易行。因此,整个系统以报告期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核心,以企业价值分析为纽带,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重要指标数据为基础,建立一个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整体框架[2]。通过设置经营能力指标Ⅰ和经营能力指标Ⅱ来综合评价企业当期的总体经营状况,使外部投资者能直接了解当前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以决定其取舍;通过设置财务风险指标Ⅰ和财务风险指标Ⅱ来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引起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的重视;通过设置投资价值指标来总体评价企业为股东创造收益的能力,使投资者可藉以判断是否值得向该企业投资。所述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下面分别介绍五个指标的构成及其作用:

1.企业管理层经营能力指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主要是两点:持续经营能力和赢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可由财务风险指标Ⅰ和财务风险指标Ⅱ进行评价。企业的赢利主要来源于管理层对流动资产的日常经营和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整体运作,最终又必然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上得到完全体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比例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例来评价企业的赢利能力即管理层的经营能力。

设置经营能力指标Ⅰ是为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现金流出创造现金流入的能力。该指标是对企业管理层流动资产经营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它的值越大,说明日常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入的能力越强。通过对企业公布的现金流量表进行简单计算并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后,即可对该企业管理层的流动资产经营能力作出准确的评判。

经营能力指标Ⅱ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之差。它反映的是企业以全部现有资产创造现金净流入的能力,它体现出企业管理层的整体资产运作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管理层的整体运作能力越强。指标值偏小,说明管理层的整体运作能力弱,企业的资产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可能存在闲置资产,也可能是资产负债表虚夸资产总额)。同样需要将该指标与同行业平均值进行比较,方可得到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的准确评价。

2.企业财务风险指标

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根本问题,也是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前提。投资者要避免无谓的投资风险,就必须对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为企业所有的风险都在财务风险中得到集中体现。企业的现金流入一旦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现金被到期债务“挤兑”,企业财务便掉进了流动性陷阱,并可能招致破产诉讼。因此,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十分重要的[3]。 由于企业的全部债务是由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部分组成,据此有必要建立两个预警指标:财务风险指标Ⅰ(短期)和财务风险指标Ⅱ(长期)。

企业的流动资产承担着流动负债,但流动资产的变现具有一定的柔性,流动负债的到期偿还却要刚性得多。因此,真正支撑着流动负债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与一定规模的现金流量相适应的只能是一定规模的流动负债,超过其比例关系所允许的规模,短期内财务便可能出现危机。通过将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Ⅰ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或者与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就可准确预估到未来一个会计年度内遭遇“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从而未雨绸缪。

D表示债务金额,T表示债务年限。流动负债的年限取0.5。

从理论上讲,所有负债都将变成流动负债并需要用当期现金偿还。因此,一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规模,同样也只能支撑相应一定量的总债务规模。如果总债务规模过大,超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支撑能力,企业迟早会掉进“流动性陷阱”。通过将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Ⅱ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就可预估未来若干会计年度内遭遇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提前进行财务调整加以防范。

3.企业投资价值指标

一个企业,管理层经营能力强,财务风险低,是否就说明其值得投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投资价值指标。资产定价法虽然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由于需要预测的时期较长,预测方法的不同或数据误差都可能使结果大相径庭。笔者认为,采用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企业未来8 年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均值来评估其当前资产的价值是合理的,其理由主要有如下两点:

(1)在当前的所有者权益规模上取得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直接反映了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的现实成果。因此,可以认为当期所有者权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比值是在未来会计年度预期可以实现的比值。如果未来现金流量增大了,可以认为是由于所有者权益规模同比例扩大的结果,两者比例仍将保持不变。

(2)根据我国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加权平均年限大约为10年左右,一般外商投资企业有重要法律意义的经营年限也基本定为10年。但近年来,科技发展很快,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已成趋势。同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六条也规定,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及环境因素,自主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因此,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说,根据谨慎性原则,预期能从现有所有者权益基础上取得回报的年限设定为8年较为合理。

所以,企业投资价值指标设定为:

D表示债务金额,T表示债务年限。流动负债的年限取0.5。

一般而言,指标超过1的部分,才是向该企业投资取得的回报。 企业投资价值指标越大,就说明该企业越值得投资。但股票投资者要注意,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数与企业的市场价值并不一致。要判断一个企业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一般需将企业投资价值指标公式中所有者权益换成企业的市场价值,方可进行比较。

二、现金流量分析系统的应用

现金流量分析系统建立起来之后,通过对五个指标的整体运用,便可对一个目标企业有一个准确的综合判断。由于计算这五个指标所需的数据很容易通过公开的企业信息获得,所以成本低廉,外部投资者可以把这个分析系统作为克服信息障碍的有力工具。在有关权威部门和研究机构未能定期、及时地公布五个指标的行业标准或行业平均值之前,投资者可以自己计算本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指标平均值作为参考指标。正确的决策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企业三大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计算经营能力指标值,与行业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判断企业经营管理层能力。如果两个经营能力指标中有一个小于行业标准,则可以认为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至少暂时存在问题,不宜进行投资。如果两个指标都超过行业标准,则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计算财务风险指标,与行业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如果有一个指标小于行业标准,则企业将可能面临财务危机,当前不宜进行投资。如果两个指标都大于行业标准,则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计算投资价值指标,并与行业标准和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是否能给予投资者预期的回报。只有投资价值指标大于行业标准同时也大于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的企业,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过一般水平的回报。决策流程如图2所示。

总之,传统的企业评价指标多是以净利润这个容易被操纵的数据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而现金流量分析系统则是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一真实数据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因此具有更好的现实基础,也有更好的预测力。但现金流量分析系统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于风险投资领域或新兴行业,在这些领域,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正确的决策更多是来自敏锐的直觉和偶然的机遇。

标签:;  ;  ;  ;  ;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_财务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