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帆
(荣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100022)
【摘 要】文章针对住宅电气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比如:设计说明、负荷计算、应急照明、建筑物雷电防护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了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设计说明;负荷计算;应急照明;雷电防护等级;接地形式
前言
就住宅而言,除了相关的国家规范、标准之外,有些地区会有地方规范及标准做法,各地供电局的要求也不一样,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要求进行设计。本文就大部分地区的普遍问题,进行深入总结并探讨解决方案。
1.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是指导电气施工的主要依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单体住宅建筑为例,设计时不去核实规划图中的变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弱电总机房等电气中心机房的位置,一旦施工,可能会造成返工,浪费严重。因此应严格按照09DX003《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的要求绘制,在绘制住宅建筑设计说明时应注意易出错的以下几个方面:
a.工程概况:层高、层数、结构形式、建筑面积、使用功能、是否有底商等均应表述清楚。
b.设计依据:相关规范及标准,地方及行业标准(住宅建筑各地方的具体电气做法及要求会有所不同,故在设计图纸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是否有地方标准执行),甲方委托等均应列出。
c.设计范围:该部分易被忽视就是设计分工问题,本工程的电源分界点、弱电各系统的分界点一定要表述清楚,以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d.220/380V配电系统:供电电源方向应明确,一般报规划方案的时候,相关变配室的位置、数量,弱电机房、消防控制室等住宅小区核心机房的位置均已确定,故单体的供电电源方向、弱电、消防等入户方向应与之相匹配。若单体设计时无这些机房的位置、方向,应以联系单的形式向甲方提出相关问题,而甲方的正式回复可作为相关的设计依据。
e.导线选择:一类高层住宅消防配电均应选用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或无烟无卤电力电缆、电线。这个问题有些设计人员不甚注意,而选用含氯的电力电缆、电线。每套住宅的进户线,《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里规定面积小于等于60 m2的进户线不小于6 mm2,而《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里规定无论套型大小,其进户线缆截面不应小于10 mm2。关于两本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应以实施时间最迟为准则。很明显我们应按进户线不小于10 mm2的进行设计。
f.建筑物防雷、接地问题:内部防雷容易忘记列出,一般情况下都会明确入户重复接地,在设备间设置MEB,在有淋浴的卫生设置LEB,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够免发生外壳均应可靠接地等等,这些做法显然都是内部防雷的内容,但大部分地区的审图人员都要求明确列出建筑内部防雷做法。
2.负荷计算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规定了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和电能表的选择:
注:当每套住宅面积大于150m2时,超出的建筑面积可按40W/ m2~50W/ m2计算负荷。
但要考虑当地供电局对住宅远期用电负荷的要求,例如北京地区要求远期用电负荷不小于6kW。又根据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需要,60m2和90m2的住宅用电设备没有根本的区别,都按6kW每户预留即可。另住宅建筑电气规范关于该部分的条文说明内,详细列出了配电干线计算时所选用的需要系数,且分单相和三相配电计算时所连接的基本户数选择计算的,单相、三相配电指的是住宅的配电干线是单体还是三相,这点需特别注意。
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10.3款已规定的特别清楚:建筑高度小于27m的住宅不设置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二类高层住宅设置疏散照明,不设置疏散指示标志;但与车库连通的地下室除外。一类高层住宅应设置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这里疏散指示标志不应计入应急照明的照度计算。第10.1.5款规定住宅建筑内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0.5h,其备用电源包括蓄电池。行业内一般规定应急灯具的初装容量供电时间不小于连续供电时间的3倍。故有的地区审图会要求标明蓄电池应急灯具的初装容量供电时间。一般住宅的公共部位的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合用,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在火灾时必须采取强制点亮的措施。具体做法:应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联动点亮,并反馈至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
4.建筑物雷电防护措施
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要求,注意以下问题:1)各路电源进线柜内的电涌保护器应标明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I级试验)。2)设计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3)太阳能一体化设计的金属支架防雷连接措施应有具体做法等。这些是强制性条文,并不容易被忽略。但还是容易出问题,有些设计人员根据某个电涌保护器的样本,在电源进线柜内仅仅标注了产品型号,并未标出浪涌保护器的I级试验相关参数。若审图人员提个强条,只能吃个哑巴亏。建议无论标不标出浪涌保护器型号,均要标明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参数。防雷产品均需在所用地区防雷办备案,才能使用。这样一来无论该产品备案与否,只要标明了相关参数,该问题就不存在了。关于内部防雷问题,有些审图及防雷办人员比较教条,无论你内部防雷措施做的再好,只要没有标明“内部防雷措施”的字眼,审图就提强条,确实有待商榷。关于屋面消防风机配电箱内的电涌保护器的设置,防雷规范里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但必须要设置,至于设置I级试验还是Ⅱ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看地方审图要求,笔者认为若风机配电箱完全暴露在室外,应设置I级试验浪涌保护器。若风机配电箱在楼梯间放置,可设置Ⅱ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相关做法与航空障碍灯的做法相仿。目前全国强制规定需要安装太阳的省市自治区大概有21个,所以在做项目设计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越来越多的住户使用太阳能,而太阳能一般都挂在室外,属于LPZ0区,而金属管道经过外墙与室内相连,若室外发生了闪电电涌,就通过金属管道进入室内,这是非常危险,等于是引雷入室。故应安装在外墙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应设置防雷措施,具体做法:(1)太阳能热水器在接避雷针或避雷带时,热水器的金属架(座)应做接地处理;(2)太阳能热水器如果不在接避雷针或避雷带的保护范围内,除其金属架(座)做接地处理外,还应单独装设避雷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避雷针与热水器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使其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另外,入室的金属管道应按要求在相应的部位做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5.结束语
住宅电气设计虽然简单,但需要注意的细节不少,要结合安全、稳定、系统合理、节能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出安全可靠、运行稳定、绿色节能的电气系统,还需要广大电气设计人员多下点功夫。做好电气设计工作是我们电气设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设计过程中应多思考、全方位的考虑问题,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以指导施工,保障工程质量,方便用户后期使用。
参考文献:
[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 2011
[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 200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2010
论文作者:徐帆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防雷论文; 住宅论文; 避雷针论文; 设计规范论文; 建筑物论文; 电源论文; 电气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