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再认识--兼论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_新闻学论文

对新闻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再认识——兼论关于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认识论论文,新闻学论文,新闻报道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中国新闻界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新闻实践者都面临许多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恐怕要算新闻理论研究怎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着的新闻实践要求这一问题。新闻研究的滞后性人们有目共睹,如果我们不对传统新闻学的划分体系、内容设置、研究方法进行反思的话,是很难从深层解开这一困惑的。

一、对目前新闻学划分体系及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新闻理论研究一直缺少创新和突破,理论研究者在一个前人搭好的框架中徘徊。从新闻实践的要求来看,现在这个理论框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弊端:由于框架缺少一个科学的研究起点,造成学科内部理论部分与专业部分互相脱节。新闻理论偏重于各种枯燥的说教,新闻业务又成了各种局部技巧的汇总。这种现状,使理论成了只有研究者本人感兴趣的事,实际工作者很难获得理论上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对新闻学学科体系作一番考察。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无外乎史论研究和业务研究,目前,规范的新闻学教育也是按这一体系设置课程和内容的。

新闻史: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中国报刊史,中国广播电视史。

新闻理论:新闻的起源,新闻的定义,新闻真实性,新闻价值,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新闻自由,新闻舆论,新闻道德等。

新闻业务大体可以分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

新闻采访:记者的历史、职责、修养,采访性质、原则、方法,新闻敏感,采访步骤、形式等。

新闻写作:消息写作,通讯写作,评论写作。

如果将不同体裁的写作继续细分,还可以分出许多种类,如消息写作分为:简讯,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经验消息,特写消息,述评消息等。

新闻编辑:报刊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

根据以上划分情况,我们不妨作些针对性分析。

先来看新闻理论,新闻理论研究新闻的起源,新闻事业的功能、性质,新闻舆论,新闻自由,新闻工作道德等问题,都是把研究的起点定在新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通过考察新闻与外部环境的各种关系,明确新闻事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新闻工作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作用方式。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人们从宏观上认识新闻和新闻事业的一些特征,但这些研究对新闻实践者来说是远远不足的,因为这些研究仅仅是外围认知上的研究,从大量新闻实践要求来看,它缺乏可转化性;从具体新闻业务研究来看,它缺乏指导性。那么,新闻理论研究怎样才能弥补这一不足呢?

新闻理论研究迫切需要强化对新闻自身规律的研究,传统的新闻理论研究恰恰把重点放在外向型研究上,而对新闻自身的内向研究重视不够。虽然也涉及到了诸如新闻价值,新闻的真实性等自身规律性问题,但内向研究的力度和广度显然不够。同时由于缺少内向型研究体系,有关新闻价值和新闻真实性研究也显得不够周全。

从新闻业务来看,新闻业务多研究的是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内容,这些内容和新闻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几乎没有多少关系,理论所研究的宏观问题和业务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存在明显脱节。

由于研究起点上的差别,新闻理论侧重于从社会、政治、舆论角度来考察新闻,造成其外向型研究的特点;而新闻业务侧重于记者获取新闻,处理新闻技能的研究。于是,一方面这二者缺乏交汇;另一方面,新闻业务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作为支持,业务研究一直没有后劲,许多内容是一些纯技术性的,或者实践经验的汇总,从而导致新闻业务研究经常落后于新闻实践的发展。

近年来,新闻实践的发展很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社会向新闻工作者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在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介处在各种矛盾,各种关系最敏感的部位,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的许多变化,许多创新(如新闻策划、新闻现场直播等)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引导社会观念,倒不如说是被社会发展潮流裹挟而不得不做出的反应。对新闻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事物,新闻理论由于研究框架和方向上的限制很少给予关注;新闻业务由于划分体系的局限,除一部分勉强纳入理论研究范畴,其余也都望尘莫及,理论界的这种现状必然导致新闻实践者面对新变化缺乏方位感,同时也使理论研究成为新闻实践者不感兴趣的事。

再来分析新闻学的划分标准,按照采访、写作、编辑三个方面来划分新闻业务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直观的流程划分标准能使不具备新闻知识的初学者一目了然,并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掌握每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但它的局限性也应引起理论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由于完全按照实践的操作环节来划分,每一环节都是十分具体、实在的,这就决定了研究的内容技巧性、操作性强而抽象程度不足,而缺乏抽象的研究很难为理论的发展留下余地。新闻学教材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就是证明。另外,电子媒介现场报道等形式的普及也使以往采访、写作、编辑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探索新的思路就很难适应新闻实践发展的需要。

关于新闻学的研究方法,又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纵观新闻学体系,研究人员无论是在体系设置,还是在研究具体内容上几乎都以分析法作为最主要手段,这一点在新闻写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不妨将中国和西方新闻写作划分作一番比较。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西方新闻写作划分比较粗略,但相互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消息只关心事实,特写涵盖了除消息以外的所有内容,而且报道的手法比较灵活。这是因为西方新闻报道比较重视传播效果,而不大拘泥于报道形式。

中国的新闻写作划分得非常细致,消息、通讯、特写根据不同题材都划分成许多更细的种类,造成种类间的区别不很明显,让初学者容易产生混乱的感觉。更严重的是细分化导致研究手段单一,对每一问题一味采取分析方法;而分析法只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决不能把它当作惟一手段。关于分析法给人们认识事物可能带来的误区,哲学家已有过许多精辟论断:

“在知觉里,我们具有一个多样性的具体的内容,对于它的种种规定,我们必须一层一层地加以分析,犹如剥葱一般。这种分析过程的主旨,即在于分解并拆散那些集在一起的规定,除了我们主观的分解活动外,不增加任何成分。但分析乃是从知觉的直接性进展到思想的过程,只要把这被分析的对象所包含的联合在一起的一些规定分辨明白了,这些规定便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了。但经验主义在分析对象时,便陷于错觉:它自以为它是让对象呈现其本来面目,不增减改变任何成分,但事实上,却将对象具体的内容转变成为抽象的了。这样一来,那有生命的内容便成为僵死的了,因为只有具体的整个的才是有生命的。”(注:黑格尔《小逻辑》第113页)

“科学家们像解剖人体一样,把自然界分成许多独立的部分,然后对每一部分孤立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但是,如果把它当作惟一合理的方法,对事物仅仅进行孤立、静止的研究就会“堵塞了自己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到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注:齐振海《认识论新论》第134页)

哲学家们关于分析法的精辟论述对我们反思新闻学研究有很大启示,一些人喜欢把研究的精力花在不同体裁细小的区别上,为某一概念常常争论不休。实际上,如果对新闻报道的基本原理不明晰,对新闻报道的整体驾驭能力不强,越是在细枝末节上花费精力就越难形成完整的新闻观,就越容易犯教条、僵化、狭隘的错误。

曾有一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和一位老记者外出采访。采访内容是当地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采访结束后老记者把写稿任务交给了实习生,这位实习生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他拿不准是写消息合适还是写通讯合适。后来还是由老记者写稿,稿子写好以后,实习生看了觉得不错,就问老记者:“你这是经验、消息还是工作通讯?”对方回答:“我写稿时不太计较写成哪种体裁,只要把最值得说的东西交待清楚,人们爱看就行了。”这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如果缺乏完整科学的新闻观念,只是一味地分解新闻种类,研究各自的特征,界定相互间的区别,以为只要搞清局部特点就搞清新闻了,那么,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学习者越来越缺乏新闻观念,最终要么头脑被教条束缚,缺少灵活性,要么在实践中放弃原有的知识。

以上分析了目前新闻学划分体系及研究方法存在的弊端,当然这种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存在了几十年,自然有其合理因素,这方面情况自不必说。笔者之意在于通过反思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能使新闻学研究突破目前徘徊不前的困境,向更高层次发展。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方向呢?从目前新闻学研究现状和新闻实践的发展情况来看,迫切需要加强对新闻学的综合性研究,也就是广泛借鉴哲学、传播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新闻学进行交叉综合研究。更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新闻实践的本来面目和基本规律,使新闻学研究向内向纵深方向发展。也就是通过综合性研究,增强新闻工作者新闻观念的系统性,进而提高他们对新闻报道规律的驾驭力。

当然,综合研究和分析研究不是截然分开的,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的,没有以往理论工作者对新闻分析研究的成果,我们无法得到关于新闻各个侧面、局部的特点,自然无法综合出整体的新闻观念。另一方面,综合又往往是分析的前导,人们在分析之前总会有一些整体的印象和观念。在辩证思维中,总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但是分析前的整体印象和分析后的整体印象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区别。没有杀过牛的庖丁和杀过许多牛之后的庖丁对牛的整体认识肯定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实际上,人的认识就是在分析和综合交替中不断发展的,目前新闻学研究的现状是分析过多而综合不足,所以,有必要从新闻传播的本源上对新闻规律进行综合考察。

二、关于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

众所周知,对新闻实践最基本的描述是:记者发现了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并把它通过大众传媒告诉给受众。从新闻报道流程上分析新闻事实、受众、记者三者各自特点,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要经过两次选择和理解。第一次,记者从普通事实当中对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选择和理解。第二次,受众根据记者的新闻报道作品再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理解。

受众:他们距离新闻事实较远,是在记者给定信息的基础上对新闻事实进行再认识。保障这一活动顺利实现的前提是受众对记者和传播媒介报道真实性的信任。

记者:记者是新闻事实的发现者和报道者。报道哪些事实,怎么进行报道,记者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同时兼顾受众需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闻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两次认识理解行为,我们姑且称之为新闻实践具有认识上的双重性。

认识上的双重性揭示出记者、受众和新闻事实三者之间的实质性关系。它从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传播系统上描绘出新闻实践的整体特征和基本规律。对新闻报道双重认识的进一步探讨应该成为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综合性、内向性研究的重点。

记者从普通事实当中对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出选择和理解,受众根据记者的新闻报道作品选择和理解新闻事实,这是一前一后两次不同的认识行为,究竟哪一次更重要,哪一次会对新闻实践质量的优劣起关键作用呢?相比之下,第一次认识更为重要。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新闻作品的水平,新闻作品的水平又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水平。记者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是新闻实践各种力量的交汇点。它取决于新闻事实自身的特点,取决于受众的需求,取决于新闻报道规律的要求,取决于记者自身的认识水平。所以记者如何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是新闻实践的主要矛盾,研究记者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规律应该成为新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据此,笔者认为新闻学研究可以适当借鉴哲学有关认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

那么,什么是认识论呢?认识论属于哲学范畴,“认识论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它以认识本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自身规律包括认识的形式,发展和运用的一般途径、方法为研究对象。”(注:齐振海《认识论新论》第14页)

认识论研究的对象和人们通常说的认识的对象不是一回事。社会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等具体科学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的认识。认识论不直接研究客观事物本身,它是对具体科学认识成果的再抽象,专门研究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是基于这样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新闻实践的主要矛盾是记者如何根据新闻规律认识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实。新闻规律规定着记者认识事物的方向,而记者个人的认识方式、认识能力制约着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以往新闻研究要么侧重于新闻自身特点的静态研究,如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新闻价值等;要么侧重于新闻的外向型研究,如新闻舆论、新闻自由、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等;要么侧重于新闻报道操作要领的研究,如如何采访,如何选材,如何写作等。这些研究虽然十分必要,但是研究记者在认识新闻事实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认识规律,也就是对新闻工作者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反思更为重要,更具现实意义。因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价值、新闻的采写方法以及新闻媒介的功能、特性等都是一种静态的结果性描述;而新闻实践的起点是活生生的现实,新闻实践是从记者如何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开始的。目前的新闻研究恰恰在这方面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从新闻工作的特点来看,记者这种职业天生就在认识事物上有独特之处:一是记者的每一次新闻实践都体现为一种认识活动,新闻实践无时不在进行认识活动;二是新闻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当前状态下的一切内容,它不以专门探讨某一具体内容为最终目的,这也是新闻学区别于物理学、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其他具体学科之处。新闻实践的认识对象比其他社会实践的认识对象广泛得多,新闻实践必须认识一般事物运动的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要掌握新闻自身规律。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应该懂一些认识论原理,知道人在同客观世界打交道时认识上的一般规律。不难看出,新闻实践和认识论有密切关系,以致于我们将新闻实践的本质稍一抽象就会上升到认识论的高度。因此,以哲学认识论作为基础,结合新闻实践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专门研究记者如何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理论,即新闻报道认识论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对新闻报道认识论,我们不妨这样解释:新闻报道认识论是通过对新闻实践的反思,研究记者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一般过程和规律。新闻报道认识论不直接研究某一具体题材或某一具体体裁的报道规律,而是对各种业务研究成果的再抽象。

那么,新闻报道认识论应该研究哪些具体内容呢?

新闻实践千变万化,新闻记者怎样认识纷繁复杂的报道对象似乎很难捉摸,但是如果把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认识活动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列举出来,可以列出以下问题:

1.在大千世界中记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认识对象。(新闻报道选题)

2.记者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认识报道对象。(新闻报道角度)

3.记者的认识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深度)

4.记者应该怎样把认识的结果再现出来。(新闻报道表现)

5.记者认识和表现报道对象是不是最恰当的。(新闻报道分寸)

6.统领记者认识活动的核心是什么。(新闻报道思维方式)

以上问题记者每次进行新闻报道都必然碰到,也是最能反映记者认识活动本质的问题。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研究记者认识活动的规律应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也要从这一实际出发,避免生搬硬套或现实意义不大的空洞研究。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可能会套用认识论研究的框架,孤立地研究记者的认识活动,就会去研究记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记者的认识工具、认识方法、认识结构等等,或者把新闻报道认识论搞成记者心理学。当然,这些问题中也有不少是值得新闻报道认识论去研究的,但是,研究记者的认识规律应该和新闻报道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应该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过程中把握记者认知活动的规律。

新闻报道认识论以新闻报道的选题、角度、深度、表现、分寸、思维规律为基本框架,既可以揭示记者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内在规律,又可以为目前新闻理论和业务研究走出困境指明方向,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找选题,选角度,挖深度,考虑表现方式,把握分寸,进行新闻思维是新闻实践中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都具有一定的业务性和操作性。弄清楚这些环节的特点和要求,可以使记者在新闻实践中理清头绪,掌握观察和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增强自觉驾驭新闻报道的能力。

新闻报道认识论的理论价值表现在选题、角度、深度、表现、分寸,新闻思维规律是对新闻业务研究的再抽象,揭示的是新闻报道中最一般的问题,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强的特点。以上问题虽然都是一些操作中要碰到的具体问题,但都具有相当的抽象性。一般来说,抽象程度越高的理论,其概括性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吸纳各种新东西。这种开放式的理论框架不仅不会因实践中新事物的出现而显得过时,反而会因研究新事物而使理论研究的内容更丰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明显。另外,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框架具有兼容目前新闻业务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特点。如:寻找新闻选题涉及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新闻线索等问题,选择新闻角度涉及新闻真实性问题,考虑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涉及许多新闻写作问题,把握报道分寸涉及媒介的社会功能、新闻舆论监督等方面问题,等等。新闻报道认识论的兼容性使理论研究和业务研究融为一体,克服了过去二者相互脱节的弊端。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新闻报道认识论和哲学认识论以及新闻业务研究之间的关系。

新闻报道认识论来源于对新闻实践中主要矛盾的考察,揭示的是记者和新闻事实之间认识关系的特殊性。哲学认识论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思,研究的是认识本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不难看出,二者相比,新闻报道认识论所研究的是特殊规律,其研究范围小得多,新闻报道认识论和哲学认识论是种与属的关系。

另一方面,新闻报道认识论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它是以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新闻报道认识活动规律提出来的,是哲学认识论在新闻学中的应用。

和哲学认识论相比,新闻报道认识论是具体科学,但是对新闻业务研究来说,它又是一般科学。

新闻学业务研究体系枝繁叶茂,采访、写作、编辑是业务研究的基本骨架,由此还可以分出许多更细的种类来。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造成各种业务研究重技巧,缺理论,重局部,缺整体的相互封闭的研究局面。新闻报道认识论从宏观考察,从具体问题着手,以新闻实践的主要矛盾为突破口,揭示新闻报道最一般规律,无疑会对各种业务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为了适应下世纪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目前,新闻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开始改革。优化学科内容,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闻学科体系是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笔者长期思考的结果,希望能抛砖引玉,就文中有关内容与广大同行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  ;  ;  ;  ;  ;  ;  ;  

新闻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再认识--兼论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_新闻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