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在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标准考核中的应用论文_姜孟囡

质量管理体系在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标准考核中的应用论文_姜孟囡

锦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本人结合在计量检定机构质量管理的经验,文章简要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过程方法如何在计量标准考核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量检定;考核;内容;计量标准

1 两种考核制度

我国计量法律法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的计最检定机构,为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职责是负责研究建立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量俏传递,执行强制检定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检定、测试任务起草技术规范为实施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证并承办有关计量监督工作。显而易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最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主体主渠道,肩负着统一量值的重任承担了计射制和计量技术执法的职责和任务具有相当高的法律地位。正因为如此国家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比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更加严格具体体现在

(1)一般计量检定机构政府只考核其最高计量标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最高计量标准和隶属计量标准全都得给政府考核。

(2)一般计量检定机构由企事业单位依法自主管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由政府强制实施法定机构考核。

2 计量标准考核的要求

计量标准的考核按照《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33-2016)》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①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其必须经法定或者计量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或者校准;②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符合技术要求;③环境条件及设施: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并确保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工作场地;④人员:满足所开展量值传递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员;⑤文件集:开展量值传递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和完整的技术资料及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相关记录;⑥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确认:通过现场实验和技术资料的审查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

3 计量检定机构管理体系的构成

计量检定机构必须按照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建立符合机构实际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该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主要包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质量和技术记录等指令性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应包括标题和范围、目录、评审、批准和修订、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公正性声明、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等,质量手册的内容应覆盖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或注明技术程序在内的支持性程序,对管理体系贯彻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手册中还应界定各类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尤其要明确界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作用和责任,包括应遵守《考核规范》的责任。程序文件是管理体系文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质量手册一起构成了对整个管理体系的描述,程序文件的范围应覆盖《考核规范》规定的要求,其祥略程度取决于活动的复杂程度、使用方法以及从事活动的人员具备的技能和培训水平。机构在确立管理体系的时候,首先需要安排工作的范围制定其组织机构,配备相关人员,设置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与隶属关系,确保其计量检定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

4 确保计量检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措施

4.1领导的重视

最高领导者是计量检定机构的决策者和领导核心。计量检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法性,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检定、校准质量,促进机构自身的能力和发展,进而获得更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确保计量检定机构持续、稳定的发展。计量检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全员参与全面性的活动,机构内部的各个部门几乎都有涉及。所以,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才能在各个方面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加强培训学习,促进全员参与

从事计量检定的工作人员是计量检定机构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规范机构和个人行为,才能保证检定、校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计量检定机构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更好的效益。计量检定机构在应加强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检定规程规范等各方面的培训学习,使他们理解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及职责,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全员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工作中来。同时机构应制定中长期的人员培训计划,以保证人员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新检测技术的要求。

4.3运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确保检定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

计量检定机构的工作目的是出具合格的检定、校准报告,这是由各种检验环节来逐步完成的。所以,必须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要素作为一个闭环控制去分析,策划好检定、校准的实施,了解并掌握各个要素可以达到的效果,引用过程控制方法,实施PDCA循环,及时纠正工作中影响检定工作质量的行为,确保检定、校准报告在形成过程中的质量得到控制,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

4.4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确保检定工作质量

应优化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测量设备等资源的配置,满足所开展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要求和建立、改进管理体系的要求。

(1)应根据社会需要合理建立计量标准,配置的标准设备应能满足所开展项目的需要。计量标准是开展检定的核心,应对计量标准实施严格管理,保证其使用符合《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和JJF 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

(2)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收集所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等技术文件,加盖受控章后存档。同时,应及时查新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公布的目录,及时更新旧技术文件,以保证所使用的规程、规范的有效性。对作废的规程、规范应及时清理。

(3)对仪器设备的配备、使用、维护、标识、档案等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仪器设备配备正确。要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周检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做好量值溯源管理工作,确保所有在用仪器设备能满足检定工作的要求。

(4)实验室实行检定、校准、检测区域与办公场所分离,避免对检定、校准、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实验室用于检定、校准、检测的标准设备以及辅助设备应合理布局,根据设备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工作区域间的相互影响。

(5)应切实做好检定、校准和检测过程以及结果的控制。检定、校准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突然的外界干扰,执行人员应及时启动不合格工作控制程序,采取有效的控制并做出纠正。此外,应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规定的方法和频次由各实验室组织对检定、检测结果进行技术验证。验证结果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审,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6)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实验室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评定结果的评审工作,并结合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有计划地安排对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实施验证。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标准进行考核,客观评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标准测量能力和开展量值传递资格,有利于加强计量标准规划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工作能力,使之作用充分发挥,为计量依法行政提供坚实保障,最终促进我国计量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质量专业综合知识.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JJF 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S].

[3]许琰,李明.新形势下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何提高自身质量管理[J].中国计量,2016(5):17-18.

论文作者:姜孟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质量管理体系在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标准考核中的应用论文_姜孟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