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常见的重型精神障碍,多见于青壮年群体,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思维障碍、意识薄弱、认知能力降低等,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1]。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后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心理情绪,严重者存在自伤、自残等行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较大威胁[2]。早期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院特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东西,分组比较观察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入组,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8.24±4.63)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2.28±0.94)年;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39±3.58)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53±0.99)年;资料比较,两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神经药物,加强药剂管理,避免患者私自藏药,加强饮食指导与运动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针对存在伤人或自伤行为患者,需做好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具体实施方法:①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加强医患间交流沟通,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与诱发因素,告知患者用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3]。患者住院后要及时了解患者家庭组成、成员关系、经济条件等资料,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负担并采用有效方式,帮助患者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身心愉悦状态。
②增强家庭支持,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家属支持对患者病情康复的优势,了解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康复的促进作用,使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协助患者提高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处理能力,促进患者顺利回归社会[4]。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告知家属相关护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使患者家属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告知抑郁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改变家属的错误想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支持,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③针对性心理干预:调查了解患者的家庭、工作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根据患者实际心理需求与理解能力,开展心理指导与健康宣教,例如针对存在妄想、幻觉等非现实性思维的患者,要帮助患者正确自身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学会辨认什么是妄想、幻想,什么是现实,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现状。开展心理护理时,要充分调动患者的治疗意识与配合度,提高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可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教,鼓励患者参加娱乐节目,使患者重拾生活的美好与希望。1.3 观察指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MAMD)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HAMD评分区间为0~29分,分数达到14分以上即提示存在抑郁可能,分数达到21分以上提示抑郁情绪严重。SDS评分区间为0~100分,分数达到50分以上即存在抑郁症状,分数在50~69分为轻度抑郁,70~79分为中度焦虑,8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4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描述用();P值<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2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SDS评分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抑郁情绪比较(,分) 分组 例数 HAMD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23.46±1.69 18.29±2.64 78.64±5.94 62.45±4.67 观察组 30 22.65±2.67 13.94±0.97 79.28±4.67 44.78±5.64 t值 1.4040 8.4712 0.4639 13.2172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感知、行为、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障碍,认知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等特点,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意识较为清楚,智商正常,未得到及时治疗与护理,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于患者家庭与社会均会带来沉重负担[5]。随着社会生活压力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存在抑郁情绪,抑郁发生率约占38%左右。抑郁情绪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明显不良影响,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大幅降低,也会导致患者病情出现不同程度加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多采用抗精神药物,但是由于抗抑郁药物与抗精神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大,对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存在不良影响,因此,针对存在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用药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治疗顺利完成。根据相关研究发现[7],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原因与患者缺乏对抗疾病信心,抗精神药物服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因此,在给予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创建友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了解到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遵医嘱服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保持愉悦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家属了解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相关知识,可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工作,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促进患者尽快回归社会。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了解患者抑郁症状的出现原因,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与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提高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分析可知,在心理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发挥着辅助角色,通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工作中,通过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尽快恢复,消除产生抑郁情绪的不良因素,使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尽快回归社会。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后,需要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主动性,从而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病情发展,使患者可尽早回归社会。参考文献[1]杨洋.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1):13967- 13967.[2]刘洋.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 2017(19).[3]童宇.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5).[4]曲立新.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6).[5]李珏, 黄慧, 杜娟, et al. 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的效果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6):88-89.[6]梅玫.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价[J]. 临床医学工程, 2017(06):123-124.[7]王海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1):227-228.
论文作者:陆晓辉,高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