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学会找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找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项目,需要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公开的招标活动,进行投标。然而,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还是按以前的老路子,两眼仅仅盯住有限的本地区某一市场,或者将本企业拓展市场的范围圈定在国内市场,不能说这样的定位不行,只是很容易失去更大范围的招投标市场。
平日里,我们总是听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发牢骚,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无法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更多的销路。客观的困难肯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是,为什么同样是生产一种产品,有的企业就能“春风得意”,风风火火闯世界,而有的企业却需要要求地方政府进行“呵护”,拒绝外地同类企业的产品涌入呢?这和一些企业不会主动出击“找标”有关。
欲参加招标,必须练就过硬的找标本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找米下锅”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学会找标,就是设法给自己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内的企业已经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给逼着学习“找标”。不主动走出去寻找招投标的项目, 员工就将没有饭吃,企业也将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事实上,找标就是找市场,找壮大自己的机会。只有找到“买主”,才能拿到订单,作为企业才不至于“下岗”。由此可见,学会找标无异于企业的“二次就业”,所不同的是,类似于这样的“就业”机会不得不经常去寻找。
学会找标,离不开充分利用各种正规渠道发布的招标信息。尤其是在互联网四通八达的信息社会里,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的共享信息资源,就等于给自己装上了“千里眼”,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换言之,就是着眼于整个国际行情。近年来社会上有句话常被人们引用,“钞票满天飞,就看你会追不会追”。同样道理,招投标的机会遍地都有,关键看你会找不会找。
同时,找标需要企业有相应的资本。所谓找标资本,其实是个企业内功如何的问题。招标不过是需求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抛出的一个“绣球”,接住这个“绣球”,企业没有让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企业没有吸引买方的独到之处,让顾客觉得下次有需求的项目还要找你,就不能说该企业拥有了雄厚的找标资本。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找标是一项互动的活动,从卖方找上门“毛遂自荐”,到买方有“标”(项目)主动找到你,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敢说自己具备了相应的找标资本,即有了底气。
此外,国际市场人人都垂涎三尺,但究竟怎样才能得到这块蛋糕,还需要企业的决策者走出“纸上谈兵”的层面,先从找标入手,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企业将会逐步获得众多良机。
标签:招投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