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意义论文_李福军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n=38)与B组(n=38),B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并且A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B组,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是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造成血脑屏障破坏使得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病率较高,占总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60%以上[1]。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发病后,脑部出现供血障碍,机体出现连续性免疫反应,机体炎症因子升高,出现多种细胞因子病理反应。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应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患者的脑部正常血供、氧供,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2]。依达拉奉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减轻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血供内皮细胞、脑细胞的功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被广泛使用[3]。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特选择2017年4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并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n=38)与B组(n=38)。纳入标准:⑴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⑵发病时间<72h;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⑵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⑶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⑷具有出血倾向者;⑸中途退出研究者。A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60~85(75.94±3.10)岁,病程1~65(10.17±4.78)h。B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60~85(76.17±3.85)岁,病程1~62(10.24±4.53)h。本研究已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时,并且A组、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具有可行性(P>0.05)。

1.2方法

B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具体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产品规格:100mg*30s)口服,100mg/次,1次/d,治疗第7d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产品规格:75mg*7s)口服,100mg/次,1次/d,治疗第7d观察。

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体为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药品规格:20ml:30mg*2支)3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定,1次/d,治疗第7d观察。

1.3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7d时的早晨空腹静脉血5mL,在2000r/min离心机中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IL-8、TNF-a、SOD、MDA、GSH-PX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计算数据,“%”代表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kU/L)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血液黏度高,导致在动脉血管腔内形成血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出现急性局部脑缺血、缺氧,在发病6h内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可逆状态,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恢复脑部血流供应,避免发生不可逆性损伤[6,7]。但在发病6h后,即使脑部恢复血液灌注,也可能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生成,加重患者的脑部组织损伤,最终进展为脑细胞凋亡[8,9]。研究发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液流变学障碍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病例机制,在患者病情发展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10,11]。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机体出现大量活性氧,导致炎症反应激活,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12]。因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应及时恢局部脑血流、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依达拉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具有强效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能够有效抑制黄嘌呤、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自由基生成,且依达拉奉的脂溶性较高,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好,能够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以抑制脑部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清除脑部缺血区的羟自由基,抑制脑神经细胞过氧化反应,有利于保护脑部神经元细胞,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13,14]。

本研究结果中,A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B组,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B组(P<0.05)。结果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减少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抑制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笔者分析原因在于依达拉奉能够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机体炎症因子表达,病情抑制机体炎症细胞生产[15]。同时经过静脉滴定依达拉奉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靶区,有效清除脑部缺血区域的自由基,抑制炎性递质合成,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断缺血级联反应,减轻脑水肿程度,缩小脑部缺血半暗带面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浆黏度,改变红细胞释放速度以及变形能力,提高红细胞的携带氧气能力,改善脑部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减轻脑部组织再灌注损伤,从而保护脑部细胞,抑制脑梗死病情进展,改善机体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治疗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辛佳,赵喜庆,张利,孙明阳,石文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OL].医学综述,2019(24):5021-5025[2019-12-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53.r.20191211.1114.082.html.

[2]刘宇晓.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5):5074-5075.

[3]尚现庄.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OL].中国医学工程,2019(11):83-85[2019-12-17].

[4]黄丹华,孙达.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OL].医学综述,2019(23):4808-4811[2019-12-17].

[5]柴红杰,胡佳静.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3):75.

[6]郭强,张恒,翟洁敏,李会琪.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05):59-62.

[7]石飞.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425-426.

[8]周翠萍,高岱佺,刘芳,汪慧.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22):3444-3447.

[9]凌雪辉,韩瑛,陆红梅,秦勇,许文杰,张锦泉.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11):1262-1263.

[10]罗为礼,刘特炯,林志加.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10):1127-1130.

[11]冯丽君.奥扎格雷钠结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0):2575-2576.

[12]董卫青.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0):54-56.

[13]罗家远,王华,肖远流.依达拉奉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TNF-a、IL-6浓度的影响[J].名医,2019(10):258.

[14]吴雅坤,史楠,钱庆强,黄文姬,李婷,田月明.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液流变指标、炎性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05):449-453.

[15]邱锦华.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及其依达拉奉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16(09):1639-1641.

论文作者:李福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意义论文_李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