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承增

“挫折教育”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承增

——以体育课为例

刘承增 山东省实验中学 250000

摘 要:挫折教育主要是根据现在的教育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一种教育,其主要的教育方式是从逆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逆境中成长,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并且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只有经历过困难洗礼的人才真正知道什么是胜利。

关键词:挫折教育 课程教学 应用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四二一”的组合,即几个大人为一个孩子服务。这些孩子可谓自小就生活在“蜜罐”当中。这种宠溺容易导致许多小学生意志力不坚强,稍微受到打击,就会一蹶不振。在最近几年,新闻媒体中经常出现关于一些学生的负面报道,比如他们因为成绩下滑、和同学之间关系差、受父母批评等原因逃学、离家出走,有时甚至出现自残或轻生等举动。这些事件证明,社会需要在学生中间开展挫折教育。

一、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当一个学生内心的某种需求或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都会产生挫折感。挫折感的产生并不可怕,关键是心理上能否承受,能否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当代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社会物质生活优越。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一代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天地里,他们要什么有什么。绝大多数品尝到了上辈所未能尝到的“甜果”。

2.家庭教养方式弊端。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普通地过度呵护。他们在家庭中是“掌上明珠、小太阳”,要月亮、不能给星星,做长辈的什么都围绕子女转,对子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心理上的优越感,家长的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他们在受到挫折所产生的消极心理也就是在对其个体需求欲望满足过多,“温室家庭”怎能不使孩子成为弱苗?

3.学校教育方式疏漏。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处处以学习成绩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忽略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往往摆脱不了苦恼,甚至变得自卑怯懦、敏感多疑、孤僻叛逆,不能以正常心态来对待人和事,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难以预料的后果,这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损失。因此,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助力学生成长就迫在眉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教学策略—以体育为例

1.展开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挫折体验。利用体育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挫折体验,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基础训练。体育基础训练内容最容易使学生体验挫折,而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基础训练,使学生体验挫折,但又乐于接受基础训练。

(1)教师需要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基础训练的内容,围绕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制定基础训练的方式,通过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毅力。(2)教师组织体育基础训练项目竞赛。体育竞赛可以增加学生的挫折体验,并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要获得成功的欲望,培养学生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利用成功的诱惑打消学生害怕的想法,使抗挫意识和抗挫力在学生的心底扎根,并发挥出提高学生抗挫力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足球体育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主要形式为组织体育比赛,第一次比赛时将学生安排在不擅长的位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且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和家长在很多时候无能为力。第二次比赛中,教师允许学生自行决定在比赛中的角色,增加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同时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适当增加体育教学时间。

2.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下,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教师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此体育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够“摔倒了再爬起来”。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恐高、部分学生胆小、部分学生怕累,正是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想法,导致在体育运动中,总会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和尝试。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一般都是通过鼓励、肯定,在耐心的心理疏通和指导下,让学生逐渐克服畏惧心理,慢慢地融入团队活动中,促进意志品质的提升。

3.适当增加训练项目的难度。适当增加训练项目的难度,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关键。例如,在跑步项目的训练中,如果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短跑,不规定时间和速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而言,效果极小。而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规定了跑步的距离、时间,那这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项耐力运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4.运用有效评价,培养学生抗挫信心。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来建立自信心,高中学生同样需要教师的鼓励的作为自身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或是比赛中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进而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其充满信心。教师需要有意识且有计划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使其有信心克服困难。在落实鼓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多观察学生,发现其优点,要包容学生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学生,不能急于培养学生的抗挫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教育实施挫折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同时逆境教育是现在教育形势发展的产物,也是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可以很好地提升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瑶 浅析挫折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2):94-95。

[2]孔庆波 曹飒 张淼 体育挫折教育情景设置与应用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32,(01):102-105。

[3]吕坤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刘承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挫折教育”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承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