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盖办公楼项目的技术管理探索论文_金伟燕

金伟燕

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6

摘要:由于地铁上盖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逐步成熟阶段,相关设计与发展的具体理论相对较少,同时每个地铁上盖建筑项目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难以复制。本文通过具体项目从方案申报、设计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及现场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阐述,给同类项目技术管理给以启迪。结论: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地铁上盖建筑与其他建筑在项目技术管理上的不同,并就地铁上盖建筑独有的工作做了分类阐述,对在靠近地铁附近建造房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力求探索更加完善的地铁上盖建筑的建设经验。

关键词:地铁上盖建筑;技术管理;基坑;减振措施

上海作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为发达城市之一,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关的项目以及上盖建筑的项目管理经验日趋成熟。技术管理作为项目升级管理的核心问题已得到越来越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视,有望通过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为企业抢占市场获得先机。

一、地铁上盖建筑特性

在地铁上盖建筑开发中,一个函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是如何解决地铁自身运营对其上盖建筑带来的振动影响,从而保证地铁上盖项目能够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另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技术措施保证施工期间对地铁的保护,以保证地铁的安全正常运营。

本文以刚建成将进入试运行的地铁上盖开发办公楼项目为例,阐述地铁上盖建筑的振动影响,主要是上盖建筑物会受到地铁运营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并探讨有效的振动影响减缓措施。就地铁上盖项目而言,该项目又以振动影响更为明显,因此要求采取一定的振动减缓措施,以保证上盖办公建筑的振动环境达标。

二、上盖办公项目概述

本工程为上海地铁10号线淮海路站沿线入站上盖建筑项目,其北临复兴路,基坑距道路边线约12.5m;其他三侧均为2~3层老砖混房屋,基坑距房屋最小距离约6.5m。北侧正下方有已建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区间隧道,隧道顶距地面约6.534m,本项目基坑底面距隧道顶面仅约3.784m。【2】

本工程为地上2层,地下1层。基础为筏板基础,板厚350mm,柱下设墩,墩厚500~600mm。基坑东西向约25m,南北向22m,基坑面积约580m2,基坑周长约101m。基坑开挖深度北侧约2.75m,西南侧约3.95m,东南侧约3.2m,局部集水坑处4.6m。【2】

本工程具有施工场地狭小、与周边居民距离近、市中心施工时间限制、交通疏解等困难,因施工基坑距离地铁近,安全生产要求高,施工工期又正值“世博会”开幕前期,又具有文明施工、环保要求高等项目特点。

三、项目技术管理要点和措施

本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原则:正确定位地铁上盖建筑在城市中的形态和功能地位,找出上盖建筑的功能形态布局整体原则,然后着眼于具体方案设计,对本项目建筑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建筑衔接、特色要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本项目的选址和周围环境决定了其在项目技术管理上的特性和难关。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为:地铁上盖建筑涉及的建造审批手续及要求、基坑设计及施工方案对地铁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措施、办公楼建筑振动保护措施。

1、地铁上盖建筑涉及的建造审批手续及技术要求

1)地铁安全性评估

首先因本办公地铁上盖建筑为地铁已施工完成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地铁安全性评估是项目审批阶段必须进行的首要手续。其评估的目的是根据拟建建筑靠近地铁结构的距离,结合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特点,系统研究基坑施工对紧邻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型造成的不利影响,评估紧邻的地铁区间隧道结构的安全状态。如果地铁运营公司评估报告认为按该方案施工影响地铁安全运行,则要求调整其基坑方案及地下室边线,直至地铁安全评估报告显示基坑方案不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行为止【3】。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向审批部门提供了多方资料以便审核判断:

1.1 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3】

(1)项目建筑方案及设计说明

(2)基坑工程与紧邻地铁10号线的三维立体关系

(3)基坑支护结构和地铁10号线区间隧道结构及出入口结构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1.2 国内紧邻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结构的案例分析与总结

1.3 基坑施工对紧邻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的三维模拟分析

1.4 紧邻地铁结构的安全评估

1.5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三维模拟计算分析

2)基坑专家评审

由于此工程临近地铁,建筑方案、基坑施工图均需申报审查,这是此工程(地铁上盖建筑)与不靠近地铁的建筑的最大的不同,也是设计、施工难度增大、投资成本增加的地方。在审查基坑方案前,需要提供工程的地铁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是基坑施工是否影响地铁安全运行的理论论证。

2.1 专家评审要求:基坑施工过程中,保证止水帷幕的整体性,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基坑周边水土流失,不得大量抽取地下水,以保护地铁隧道周围地层结构的稳定;本项目基坑采用全封闭止水,因此基坑内不降水。

2.2 要求施工期间进行基坑安全及地下水位的监测、地铁系统内的地铁监测单位对隧道变形进行自动监测,要求地铁系统内的地铁监理公司对基坑的施工进行监控;

2.3其他有利于保护地铁的要求、措施。

3)地铁第三方监测【3】

地铁第三方监测是基坑施工安全实施的基础,也能使基坑施工对地铁的影响提前显示出来,所以这项工作是很必须的。随着基坑开挖施工,隧道上方及侧向土压力将发生改变,为保证地铁结构体的安全,按照地铁保护要求及相关规范之要求,本项目确定的监测项目包括地铁隧道结构体的拱顶沉降、隧道侧向水平位移。地铁第三方监测需要在地铁休班后进入地铁进行布监测点、安放仪器、安装通信设备。目前这种监测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止水钢板桩施工前及地下结构完工后,均须会同地铁运营部相关人员、第三方监控和监测单位进行地铁既有结构内观、裂缝等项目的初始及工后普查、记录、确认。这个工作也很重要,施工前地铁隧道的裂缝、渗水均与本项目投资方、施工单位无关,此工程地下室完成后,多出来的裂缝、渗水将被认定为由此造成的将被追究责任【3】。

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审核专业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设计: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况,设计了地铁保护监测方案。方案设计原则如下【1】:

(1)保证监测数据能够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2)保证监测工作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

(3)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监测控制网具备较高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

(4)保证监测点位有足够的覆盖密度及采样率,保证监测工作能够充分反映施工对地铁的影响;

(5)保证监测信息的畅通无阻,保证相关单位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监测信息以便快速抉择,指导信息化施工。由于监测对象为正在运营的地铁车站和隧道结构,监测方案的设计既要能够反映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又需要保证在监测过程中不对车站正常运营造成影响。考虑到基坑开挖对地铁结构造成的风险,为有效全面的掌控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对车站造成的影响,需要增加水平位移监测点。地铁隧道监测部分拟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本项监测工作。

4)项目技术管理要点的主要工作内容:

(1)核对现场施工图纸是否与地铁运营公司审批设计方案一致性;

(2)复查由监理单位审查批准的《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注:应包括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基坑监测方案、隧道自动监测方案、安全应急预案等方案。)督促落实有地铁既有结构安全的专项保护措施;

(3)组织各个参建单位对地铁隧道现状进行普查和确认;

(4)主持现场每一次工地会议,并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介绍监理的组织机构、人员及

分工,介绍地铁保护监控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对地铁监控要求提出说明和交底。

(5)在基坑及地下工程施工时每天查看专业监测单位实地监测的基坑及地铁变形自动

监测数据委托。

2、基坑设计及施工方案对地铁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措施

本工程挖深约2.75~3.95m,开挖面积约580m2,基坑三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房屋和古树,特别是地铁区间隧道。

北侧基坑正下方有地铁10号线区间隧道,施工方式和开挖方式的选择均必须考虑不得对地铁隧道产生过大的影响,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经地铁相关部门协商拟采用双头水泥土搅拌桩。

考虑到基坑开挖的卸载可能对地铁产生的影响,项目技术管理人员配合监理严格监管现场施工按审定方案实施:分三块开挖,每个分区间均采用重力坝围护,以减少分区开挖的土方量,减少隧道的变形。坝体宽度为3.2m,深度为5.5m。

3、办公楼建筑振动保护措施

由于地铁运营给上盖建筑带来振动声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地铁运营造成的振动影响,确保上盖建筑能够满足相应的振动标准要求,使得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与项目环境舒适性最优化两者之间完美结合,是目前地铁上盖急需解决的问题。

地铁上盖建筑可采取的减振措施有两大类,一类是轨道减振,一类是建筑物振动防护。【1】

结合我国地铁上盖开发的特点,采取减振措施必须考虑到以运营的安全及可实施性为前提,以环保达标,运营干扰最小为目标。由于此项目是在地铁已经建好准备投入运营之后进行施工的,只能考虑建筑物振动保护,并在采取减振措施时必须考虑到以运营的安全及可实施性为前提,以环保达标、运营干扰最小为目标。

对建筑物采取进一步的自身减振措施,是包括建筑减振措施和结构减振措施。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结合自身项目管理的的经验,针对地铁上盖项目的建设和开发管理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设建议。多次与设计院、监理、总承包单位商讨本项目办公楼建筑减振措施,最终是采取在建筑物地下室地板下面增设隔音毯。隔音毯一般是由高分子金属粉末、各类助剂配制反应,再经压延而制成的材料,是控制噪声在传递途径中声衰减振措施的一种新型的隔声材料。

针对本项目特征,根据与地铁相关部门协商采取基坑内采用Φ700双头水泥土搅拌桩满堂加固的结构减振措施。目前根据监测结果表明,采取减振措施后,其上方的办公楼建筑振动影响明显降低,同时满足了建筑环境的达标要求和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

四、结论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地铁上盖建筑与其他建筑在项目技术管理上的不同,并就地铁上盖建筑独有的工作做了分类阐述,对在靠近地铁附近建造房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在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力求探索更加完善的地铁上盖建筑的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1]周莉.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振动环境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2]本项目基坑围护工程送审方案,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2009.

[3]周大平.地铁上盖建筑的技术特点,科技信息,2012年第21期.

论文作者:金伟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  ;  ;  ;  ;  ;  ;  ;  

地铁上盖办公楼项目的技术管理探索论文_金伟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