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爱情、感悟人生——浅谈如何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论文_江永秀

解读爱情、感悟人生——浅谈如何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论文_江永秀

(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 龙里 551200)

爱情,是一个亘古而又永远年轻的话题,她与人类同生同灭。在很多中学,视爱情如洪水猛兽,男女学生之间稍有亲热之态,老师定将及时“讨伐”之。那时是学生禁“情”,老师避“情”,教材不编“情”,人人谈“情”色变。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的楼前楼后以及食堂里,操场上,成双成对的小情侣,亲密交谈,或同餐共饮......。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后期、青年初期,他们这些行为,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所以,作为一个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爱情题材的作品来正确引导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一点认识。

一、立足文本,初步感受爱情的美好

我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著称于世,对爱情的表达既大方又泼辣,又不失含蓄和浪漫,我们不妨从诗经中去初步感受一下我们的先民的纯朴而浪漫的爱情表达方式。如《诗经》的首章《关雎》,就是以水鸟和鸣代夫妇谐乐,以荇菜(一种水草)的柔顺润美来比拟女子的容貌和品性之美;《周南·桃夭》中的桃花之艳喻出嫁女子的美貌;《邶风·静女》中姑娘在野外采来的几根茅草,在纯真可爱,憨态可掬小伙子的眼中却是如此的非同寻常,美女所赠,草也成了仙株!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情的魅力!《诗经》中的很多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爱情这亘古不变的主题。它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对爱情的看法,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表达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里还想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中试图探询一下古人对这一神秘美好的事物的看法,借以品味那神圣的感情。汉乐府《上邪》一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期。山无陵。天地合。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运用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作比,来表达此生绝不与君绝的决心。《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生死相依的爱情,这种爱情大抵就是忠贞不渝,海誓山盟,地老天荒式的。秦观《鹊桥仙》让学生感受到有情人虽然聚少离多,但爱情要经得住长久分离的考验,这才是正确的爱情观,是高尚的精神境界。特别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话揭示了精神恋爱的真谛,这样的爱情也是人们理想化的长久之情。再如从《雨霖铃》中感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分难舍的恋情,品味婉恻动人的离情美。柳咏《蝶恋花》一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语气舒缓、含蓄,隐含在词背后的那份执着的情怀却十分鲜明,足见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锲而不舍,百折不回。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现爱情的美好和伟大。舒婷《致橡树》一诗中,诗人用“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断然否定了贪图荣华富贵,炫耀自己的攀附爱情观;用“绝不学痴情的鸟儿”坚决否定了单方痴恋,一厢情愿的爱情观;诗人也用“也不止”“都还不够”拒绝了一味奉献的爱情观。那么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爱情观呢?―――双方必须平等独立,双方必须互相默契,心心相印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结合社会环境,让学生摆脱早恋的心理困扰

如今的影视、漫画以及文学作品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和爱情画面,学生每天都可能接触到“爱情”;对正处于特殊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爱情题材作品比较受欢迎,特别是韩剧、武侠言情小说及某些关于“爱情故事”的期刊、杂志,从某个角度说它们呈现出当今文学的爱情主题:金钱地位、游戏人生、“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观念、情感匮乏的漠然心态。学生长期接触这种庸俗读物,必然会带来伤害,甚至误入歧途——早恋。早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处理不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情感。大多数学生对早恋的危害有潜意识的认识,也不赞同早恋。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很难把握“适度”,尤其在不良社会思潮及行为影响下,极易出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多引导,多交流,多关注,多思考。作为语文老师我没有就这一话题专门教育,而是借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导入,消除师生交流的隔阂。这样轻松平等的气氛,便于学生吐露真情。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爱情主题的诗歌蕴涵着对生活、生命独特深刻的体验以及对人和世界存在方式的深切关照与透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对学生的爱情启蒙功能延伸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让他们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启发他们一起去追问和触摸生命的底蕴,一起去探索和发掘人生的本真价值,一起去深省与反思人的良知良心,进而陶冶他们的心灵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引导他们崇真、向善、求美,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其道德变得更高尚,情感变得更纯真,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人格得到更高程度的完善。

三、接受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形成健康的爱情观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指出:“教授的艺术就是如何懂得引导”中学生鉴赏能力差,模仿性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有高有低强弱差异,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异,对美与丑的评价固然不同,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爱情丑恶的一面,正确辨析“不和谐的音符”。中国封建时代的爱情,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君、父、夫三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精神。男性是每一场爱情幸福与否的决定者。《卫风·氓》和《杜十娘》都上演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氓的喜新厌旧、薄情寡义,导致氓妻的不幸;杜十娘,精明晓理、有头脑有魄力,可算女中豪杰,但李甲的负心背叛,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男权势力对她作出的判决:烟花女子永远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最终使她也逃不出悲剧命运,落得绝望投江、香消玉殒。还有《长亭送别》,崔莺莺虽是相国之女,身份高贵,但嫁夫从夫,未来的幸福也全仰仗张生,所以会在长亭送别时那样忐忑不安,再三叮嘱“休要停妻再娶妻”。封建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决定了她们在爱情中的地位,女性是没有说话权利的弱者,只能束手待毙或者隐忍地活着。刘兰芝虽富有反抗性,但她必须寄希望于丈夫的强硬。由此观之,男性都是爱情的掌舵人,决定爱情最终驶向幸福大道还是不幸深渊。

还有些爱情作品揭露了爱情的虚伪、心灵的肮脏。如《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用较长的篇幅描写别里科夫的爱情是建立在资产、嫁妆、面子之上的。让学生认识到这不是真正的爱情,认识到真正的爱情是不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雷雨》中所描绘的三角恋情,更暴露封建资产阶级道德的败坏,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虚伪爱情的可恶。

因此,在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时,注意透过情感的分析,引导学生接受更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去引导学生探讨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生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并使之最终发展健康个性,拥有健康心理,形成健康人格。

总之,这些文质兼美的描写爱情的优秀篇章,语言精美,情感真挚,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挚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像一支支古老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把爱情当作忌讳的话题,更不要认为在课堂上与学生“谈情说爱”是对早恋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语文老师要清楚认识到,教材中的婚恋作品与其他优秀作品一样,是“人生活的教科书”,是可以陶冶情趣美化心灵的灵丹妙药,对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具有重大作用,它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我们应更新观念,带着一颗平常的心态,引导学生在爱情作品中感受真、善、美,为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M] . 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2] 包勘. 爱情教育让学生获得幸福[J ] . 班主任之友,2005(7) .

[3]《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9

[4]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的教育[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论文作者:江永秀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解读爱情、感悟人生——浅谈如何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论文_江永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