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人民教育版)--三年级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一)_活动主题论文

品德与社会(人民教育版)--三年级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一)_活动主题论文

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册论文,品德论文,人教版论文,教材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在承接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将爱的教育与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现对三年级下册教材作一基本分析。

一、教材特点

教材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强调了让学生在对社会基本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待人处事的基本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意识,通过让儿童对社会三对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并将儿童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作为教科书的着力点,三年级下册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帮助儿童初步学习对人的理解

对人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在儿童时期培养学生对人的理解能力,不但有利于儿童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更为他们学会做人打下扎实的基础。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在爱的阳光下”“我们共欢乐”“生活不能没有他们”三个单元,从帮助学生理解父母长辈在培育自己时的良苦用心及其辛劳,到对同伴的理解,学校和社区为自己服务的人的理解。让他们通过对身边人的理解产生尊重和爱。在引导学生对家人、同学和其他人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第二单元的“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就是让学生懂得当自己与别人想法不一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帮助儿童认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共生共存的关系,促进儿童合作意识的形成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关系,这种共生共存的关系要求我们认识问题时应具备基本的生态意识和合作观念。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中的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我们共欢乐》一文,让学生通过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参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形成合作的观念。

(三)进一步凸显教材对活动的引导性

三年级下册教材在引导学生的活动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教材提供的范例引导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去进行体验和感悟。在全书4个单元的13个主题中,设计了16个活动,如在《家人的爱》一课中,通过让学生开展保护生鸡蛋的活动,体验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不一样的你我他》一文,让学生通过“我的自画像”和“在圆上作画”的活动,让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存在着差异。《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中的“活动天地”栏目,让学生开展“社区里的一天”的模拟活动,体验社区里人们之间相互依存和信赖的关系。

(四)通过典型故事让学生得到启迪和感悟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达到启迪儿童思维,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在三年级下册的部分课文中,适量地配有相关的故事,以达到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如在《家人的爱》一文后面,配置了一个经典的美国经典的家庭教育小故事。让儿童通过读彼尔和妈妈关于账单的故事,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要任何回报的。如《分享的快乐》一课附加了一个“盲人点灯的故事”,让儿童认识到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间的援助。没说出的话尤为精彩:“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我了。”

(五)注意从小处着手来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体现在一件件细小的事上,从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三年级下册教材的一个特点。如,《说声“谢谢”》一文,通过“谢谢”一个简单的礼貌用语,让学生学会感谢、学会尊重。如《家人的爱》一文中“我们就坚持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开始”等,这些都是从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六)重视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突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教科书中有许多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访问的社会研究能力。如《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一课,开课便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一天生活的活动,看看都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阿姨叔叔辛苦了》一文,设计了让学生去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然后让学生写出调查后的感想等。

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三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在爱的阳光下”。将这一单元安排在前面,主要是以儿童的生活圈为序逐步展开教育,先由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入手,到学校中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再拓展到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教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单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针对上述情况,本单元确定的主题思想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许多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体会学校里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对少年儿童成长所给予的关爱,学会尊敬学校的一切工作人员。感受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关爱,知道国家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条文和法规。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家人的爱;主题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

主题一:家人的爱。

本主题强调了三个重点: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哺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爱,才使得自己能健康成长。

教师在教学时可组织如下这样几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呵护小鸡蛋”。

让学生带着一个生鸡蛋,精心呵护一天,让鸡蛋完好无损。

第二个活动是“听爸爸妈妈讲故事”。

请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请他们讲一讲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把家人培育自己的最感人的故事记录下来。

第三个活动是“难忘的经历”。

请学生汇报自己呵护小鸡蛋的情况,讲自己呵护鸡蛋的感受,再请学生谈自己养小动物的体会。让学生体会呵护鸡蛋和养小动物多么的艰辛,爸爸、妈妈哺育我们容易吗?

第四个活动是“名字的故事”。

请每个学生讲一讲父母给自己起名字的意义。

第五个活动是“家人哺育我成长”。

请学生看一段“成长的图片”录像,录像的内容可根据各班情况而定。请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讲家人关心、培养教育自己的故事。也可请一位学生的家长到课堂讲自己哺育孩子成长的动人故事。

第六个活动是“无私的爱”。

教师用课件出示彼尔和妈妈的两份清单,问学生看了这两份清单之后想说什么?请学生也来列两个清单,一是家人一天中给我做了些什么?二是我为家人做了些什么?请学生比较自己列的两个清单,从这清单中知道了什么?

主题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本主题教学重点有三点:第一是懂得爸爸妈妈对自己成长的关心,知道爸爸妈妈关爱儿女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是初步懂得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了解爸爸妈妈的喜怒哀乐。第三是知道用自己的行为为爸爸妈妈分忧,从小学会体谅父母,学会用自己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教学时可组织开展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悄悄话信箱”。

让学生通过悄悄话信箱,提出自己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和不理解,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话。教师抽取学生说的悄悄话为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烦恼,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这样想,这样做。

第二个活动是“假如我来做父母”。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来演一演,如父母等孩子回家。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第三个活动是“爸爸妈妈的心声”。

教师将在课前访问一位同学的爸爸或妈妈,录下他们的话,上课时让全班同学听录音后谈感想。也可让家长到课堂和孩子对话,就同一件事,各自谈自己的想法,以达到相互理解。

第四个活动是“给爸爸妈妈献爱心的活动”。

引导学生回家后,从生活各个方面关心父母,给爸爸妈妈献爱心,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

本主题有三个重点:一是让学生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三是使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条款,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教学时可组织这样几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采访学校工作人员”。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如下调查采访的内容及要求。

(1)调查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2)采访2~3位学校工作人员,听听他们自己介绍平时的工作情况。

(3)重点跟踪1名工作人员,看看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调查采访活动。

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指导,教给学生调查的方法:第一步,各组拟订出调查提纲,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具体内容(如担任的职务、年龄、工作时间、工作职责等);第二步,认真做好调查记录。

指导学生学习采访的技巧:第一,最好是选择学校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如老师、校长、伙食团的师傅等)进行采访。第二,采访前准备好将要提出的问题(如“您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工作中最愉快的事情和最烦心的事情是什么?”等)。第三,采访中要注意文明礼仪,尊敬师长,并认真做好记录。

第二个活动是“学校里为我们服务的人”。

先请学生分小组做汇报准备。各组将调查采访的记录进行整理,做好全班交流汇报的准备。注意:各组要选择最有特色的汇报形式,如用作文的形式写一篇简单的采访稿;用图画的形式画出受到的启发和感受;用小报的形式综合反映调查情况;还可以用唱歌的形式倾吐自己的心声等。

各组学生分别上台汇报调查采访的情况。学生谈谈听了各组汇报后的感想。重点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为我们辛苦工作的老师?同学之间应怎样相处?”

第三个活动是“社会对我们的关爱”。

学生课前自由观察、搜集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了解它们的具体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将标志牌、警示语记录下来。上课时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标志牌、警示语的照片、图画、文字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课件补充几个有代表性的警示牌:如,此处是学校,车辆请慢行;校内严禁吸烟;公共汽车上的“请给老弱病残幼让座”的标语;网吧、游戏厅、歌厅里“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等警示语。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警示语、标志牌有什么作用?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全社会对自己的爱。课件出示国家制订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谈看到这些法律条文的感想,由此激发学生讨论、思考,懂得这也是国家对我们的爱。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三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同时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喜欢交友,但往往会因不会与人沟通而和他人发生冲突。而学会与他人相处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必备素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要求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讲究团队精神十分重要。本单元的主题思想重在让学生认识自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不同,意识到自己和同学在班级中有不同的作用,懂得在与同学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待续)

标签:;  

品德与社会(人民教育版)--三年级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一)_活动主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