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人才素质与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综述_成人教育论文

跨世纪人才素质与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综述_成人教育论文

“跨世纪人才素质和成人高教改革”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高教论文,跨世纪论文,成人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教理论研究会主办,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承办,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教理论研究会首届研讨会——“跨世纪人才素质和成人高教改革”,于1996年11月6日至10日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48位代表递交论文参加研讨会。

会议由研究会常务理事叶忠海、马祖耀、朱立言、李旭初、何穷等同志主持。在泽清堂举行开幕式后,研究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作了题为“跨世纪人才素质和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报告,随即代表们采用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云南大学校园及云大成教院教育成果展览,听取了云大成教院院长陕直顿教授、副院长万世栋教授的专题经验介绍。

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跨世纪人才的内涵和素质类型。大家认为,跨世纪人才的内涵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年龄意义上的跨越,即在各种岗位上能任职至21世纪,并能在下世纪初工作一段时间;二是素质意义上的跨越,即在综合素质上能完全适应并符合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具有世纪之交人才素质融合性、开拓性的特征。相对年龄上的跨越而言,素质上的跨越更为重要。

跨世纪人才的素质特征,是由世纪之交的时代特征所规定和要求的。从当前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和科技发展具体表现为四大趋势:1.经济发展的全球一体化趋势;2.信息传输的全球网络化趋势;3.高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全球激烈化趋势;4.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从国内背景看,中国经济正面临三大转变:1.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内地区域性的封闭经济向全球性开放型经济转变。

上述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要求中国跨世纪的人才素质除了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高度的事业心和历史使命感之外,其智能素质类型主要体现为:1.外向型和国际通用型。外向型是指人才的开放和竞争素质。开放素质包括开放观念、涉外的知识和能力、涉外的心理品质;竞争素质包括竞争意识和能力、勇于挑战、敢于开拓的精神状态。国际通用型的智能素质包括:具有强烈的国际化意识;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练地掌握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国际惯例;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外国语;具有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代信息手段;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对业务活动有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有较多了解。2.复合型,即掌握两种及两种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相应专业内多方位工作,担任多种角色,或能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邻近专业、边缘学科上工作的人才。简言之,也就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其素质特征应是基础较宽、功底较厚、综合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大。3.应用型。应用型人才包括两类:一类是能把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工程型、设计型、规划型、决策型人才;另一类是在生产工作第一线从事智力技能或操作技能,能把设计、规划、决策变换为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生产起具体作用的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智能素质的本质属性为直接有用性,是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辨证统一。他们应该既具有特定的职业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又具备职业应变和转换的知识和能力。4.开拓创新型。其智能素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出众的创造才能,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显著的创造个性,包括进取心理、自信心理、勇敢心理、坚韧心理、独立自主心理等。

二、跨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增添了我们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中国的成人教育肩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目前,中国文盲有1亿8千万,比贫困人口多出三倍。同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只占8%,低于周边国家水平。象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达到60%,韩国也达到35%左右。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普遍的感觉是,到处是人才又到处缺人才。专家指出,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同龄人口的15%,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才是现实和可行的。而要培养造就人才,提高人的素质,根本在教育。成人教育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和历史责任。特别是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更是如此。

人才素质的生命线在于教育质量,成人高教改革的中心也是质量,这是永恒的话题、当代国际性的话题,也是目前主要矛盾的课题。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成人教育的质量观,也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如何,直接关系着指导下一步成人教育改革的实践。大家共同认为,成教的质量观应是滚动的、发展的,而现在沿用的都是普教的,面普教的评价体系多年来缺乏变化。甚至普教的某些方面已变化了,成教还在沿用。如普教大学入学考试已不考地理了,而成教入学考试还在考。至于具体讨论到成人教育的质量观,与会代表则分为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不能搞“双轨制”,即同一所大学发全日制大学生和成人大学生两种不同的文凭,这正是造成社会上对成人教育有看法或者有偏见的重要原因。应该象欧美的大学那样,无论是全日制的学生还是从业人员在职学习的学生,都学同样的教材,通过同样的考试,获得同样的文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必须考虑到成人学生的优势与自身特色,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更是专业对口学习与提高,所以应该有适合成人学习的教材、教学法和考试方法,包括入学和毕业考试的特殊方法,如工作成就、发明创造等适当纳入考试分数之中,而不能照搬全日制教育的质量标准。我们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在这方面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与会代表纷纷指出,21世纪的中国急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成人高校专升本这种形式深受社会欢迎,是成人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很好渠道。但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卡得太死,一个是招生总数限制,一个是结构限制,即以大专为主,专升本人数很少。这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也与广大在职工作人员的求学愿望形成尖锐矛盾。所以当前要认真研究如何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问题,避免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三、成人高教改革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改革,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以市场为导向,彻底转变观念。现在有许多新情况、新气象、新事物。如普校学生同时参加成人教育,白天读全日制大学,晚上到夜大学学习,再拿一个专业的文凭。上着中专或职高又自学考试攻读大专文凭;同时在两所成人院校读书拿文凭,等等。这都是为将来求职,只要学生自己学有余力,卡是卡不住的,只能顺应和引导。总而言之,现在不是开门办学的问题,而是把学校的院墙推倒,与整个社会有机地融合起来。

学校的教学改革要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让学生有选课,选教师的自主权,即花钱来选购知识。大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院率先实行学分制管理,是开了个好头儿的成功范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分制管理是成人自主学习的好形式,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相应的改革,不然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而教育主管部门按学年制发文凭,显然是行不通的。另外,加大成人教育改革的力度还要做到:1.强化学科,淡化专业,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课,使每一大类学科的专业都有一个共同宽厚的基础,拓宽专业口径。2.实现学科交叉,做到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文理、工管相互补充,从时间和数量上扩大学生选读范围。3.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重新确定核心课程,精减专业课,增加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学科通识课、专业选修课,还要增加前沿课和实际操作课。4.普通高校内全日制课程与成人课程互相打通,允许学生在一定比例框架内自由选修,相互承认学分。

四、成教改革从全社会看,要逐渐实现有序的全方位的沟通与联合。各个办学系统、各类学校相互封闭,各自为政,不相往来,是形而上学。从横向沟通上说,同一地区,甚至不同地区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函授夜大、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之间,都应该相互打通,允许学生在一定限度内相互选修课程并承认学分。条件成熟的话,还要实行境内外的联合办法。从纵向沟通上说,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使有志于学习和刻苦学习的人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达到学习的任何层次乃至最高学历,即“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职高毕业生可以直接考取大专技术学院,直接考取全日制大学。成人在职学习可以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和博士。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则与高中考生、普校考生有所不同。在保证同等水准的前提下,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实际和具体特点。

五、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要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把先进的理论与教改的实践、办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研讨中大家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我们很多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搞管理的、负责具体操作的,特别是院校长,对现代教育理论所知不多,没有达到过去象蔡元培、陶行知那样的教育家来当校长。这严格说还是外行管理、外行领导,甚至是不够格的。要完成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搞好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我们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这种学习不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是把它制度化,各级各类人员经过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标签:;  ;  

跨世纪人才素质与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综述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