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信息技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探索
新形势下的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历史教师要积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并进一步的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补足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不断的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让良好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就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进行阐述。
一、借助微课视频再现历史情境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板书+口授这种固定的模式开展教学,使得学生的兴趣度较为低下,学习的效能也打了折扣,而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形象具体和主题突出的特点,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自然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具体性,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微课视频的优势,积极的借助微视频向学生再现历史情境,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例如,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小节内容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以情景剧的形式就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历史过程进行再现。首先,可以在情景剧中展示581年杨建建立隋朝,并定都长安,之后隋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分裂,而到589年隋朝灭陈使得南北重新统一。再然后,可以进一步的形象展示隋文帝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使得隋朝的人口激增,垦田的面积进一步扩大,粮仓丰实的历史事实。最后,可以在情景剧中向学生更具体的阐述大运河开通的时间、地点、目的、连接的水系、地位、作用等,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情景剧展示中较好的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小节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认知和学习,自然有助于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能。当然,要想进一步的借助微课视频开展历史教学,还需要历史教师积极的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把握借助微课开展教学的规律,从而更好的发挥微课的效能,助力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借住思维导图理清知识体系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学生在学习和识记过程中会存在容易忘记和容易混淆等问题,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起这种问题,并合理的借助思维导图来为学生理清知识框架,让学生较好的对历史脉络和历史各模块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掌握,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和识记的效果。例如,我们同样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小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向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和展示。在第一层框架可以展示该节课的标题: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二层次可以分别展示南北重归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来个点,而第二层的第一节点南北重归统一又可以向下分支,如可以设置:隋朝的建立、隋朝的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等,第二节点大运河的开通可以设置时间、地点、目的、连接的水系、地位、作用等几个分支,之后对每个分支进行细化阐述,从而让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结构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当然,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环节,为学生构建清晰合理的复习框架,让学生对每个章节、每个节点的历史知识内容有一个全盘的了解,从而真正的助力学生较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借助线上空间进行延伸学习
历史学科各种知识内容相互关联,而教材中知识内容毕竟有限,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的为学生构建线上学习空间,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延伸学习,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视野,助力学生更好的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还是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小节内容为例,在学习了该节内容后,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线上空间,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在线延伸学习一些关于目前的南水北调工程,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南水北调和隋朝运河的关系、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现在南水北调的建设情况等等,从而拓展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进一步的巩固学生在课堂的知识内容学习。又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线上搜集和观看一些关于隋朝的出土文物,让学生通过这些出土文物理解当时隋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具体的学科融合式融合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借助微课视频再现历史情境,有效的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大胆的创设线上学习空间带领学生进行延伸学习,从而真正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全面的助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佐国.信息技术在课堂融合中各环节呈现的特点研究——以历史学科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75.
[2]张勇龙.“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J].宁夏教育,2019(05):72-73.
论文作者:丁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历史论文; 隋朝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