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1与CD3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_苏睿,谭明旗

(1.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23)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20)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60-02

前 言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男性肿瘤的首位。由于早期诊断不足致使预后差,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对肺癌的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延长肺癌的生存率。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意义,尤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通过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 与CD31 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MVD )中的差异,以及MVD 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分布、数量及血液循环等对于肿瘤的形成、治疗和预后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肺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组织标本

取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肺腺癌切除手术病例标本,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时间: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9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44岁至85岁,组织类型均为腺癌。其中高分化:28例,中分化:34例,低分化:28例,有淋巴结转移44例,无淋巴结转移:46例,经福尔玛林固定,石蜡包埋。

1.2 主要药品,试剂与仪器

(1)即用型CD31 、CD34 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2)即用型DAB显色液(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3)石蜡切片机,高压锅,温箱,光学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等。

(4)其他免疫组化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等

1.3 实验方法

根据微波(Microwave ,MW )热效应原理,采用SABC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CD31 、CD34标记。每次用已知 CD31和CD34 阳性标本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或生物素标记的桥抗(二抗)作为阴性对照。

1.4 结果判定

应用显微照相系统进行图像采集,CD31与CD34阳性反应物为浅棕至深棕色颗粒,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微血管计数方法[1]:根据Weidner 方法,首先在低倍镜下(×5 )扫描,寻找肿瘤内清楚的血管染色,且微血管密度最多的区域,然后在200倍物镜下计数肿瘤内、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数目,邻近的正常肺实质内的微血管不做计数对象,只作内对照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I6.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实验结果

2.1 CD31与CD34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能清晰地选择性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和其它正常组织不着色. 从表 1中可以看出,CD34 与CD31 抗体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血管数分别是25.6±3.8 和21.3±3.2 ,无淋巴结转移的血管数分别是22.2±3.3和19.1±3.5。CD34 比CD31 更敏感,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另外从表 1中可以看出,有转移肺腺癌的微血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肺腺癌的微血管数(P<0.05 )。

3 讨论

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与多基因变异积累的、复杂的病理演变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生和凋亡、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等多个环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的生长依赖血管的生成,局部的浸润和转移必须以适宜的血液供应为前提。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 M V D) 不仅可定量地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用于显示肿瘤M V D的标记物主要有CD31 CD34,CD117,CD105, FⅧ但没有一种可以完全显示肿瘤内所有微血管, CD31,CD34是血管内皮标志物,均与血管新生有关[2]。由于在发育和成熟个体的所有血管内皮细胞都有高度表达C D 3 1,CD34,因此C D 3 1 ,CD34常常被用来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生成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血管密度,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多项研究表明,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肿瘤组织的MVD不仅可定量地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情况,还能预示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趋势[3-4]。当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结合后,血小板可通过CD31和CD34与内皮细胞的连接,促使肿瘤细胞对内皮细胞的接触,稳定肿瘤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通过刺激肿瘤微环境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肿瘤血管和细胞生长介质产生或分泌,促进肿瘤的发生、生长、恶性转化和进展,影响肿瘤预后[5]。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腺癌中,CD34,CD31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MVD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分化程度越低,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另外不论是CD34还是CD31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有、无转移二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5).由此可见,原发性肺腺癌的新生血管生成与转移密切相关。究竟哪一种内皮标记物能够较真实的反映非小细胞肺癌中M V D尚不十分清楚,就笔者个人认为CD34比C D 31更敏感,更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作为肺癌血管内皮的标记物效果更好。肿瘤中血管生成扩大了血管内皮 的表面积,增强了肿瘤进入微循环的趋势,MVD可以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6]。通过研究发现,在肺癌旁MVD明显高于癌组织,就这一点笔者个人认为CD34与C D 31无明显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制备出特异性更高的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肿 瘤血管的形成机制、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的分型、分级与转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Weidner N,Folkmen J,Pozza F,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a new significant and independent porgnostic indicator in early-stage breast carcinoma J Natl Cancer Inst ,1 9 9 2 ,8 4 ( 2 4 ) :1 8 7 5-18 8 7

[2]熊正文.朱光君,李春光.肿瘤血管及非小细胞肺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01,t (3):12-15

[3]Tsutsui S,Matsuyama A,Yamamoto M,et a1.The Akt expression orrelates with the VECF.A and-C expression as well as the micmvsel and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in breast elillclsr.OncolRep.2010,23:621.630.

[4]张国庆 韩峰 房新志 马晓梅 CD4 IL-17和Foxp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华肿瘤杂志2012年8月第34卷第8期596

[5]熊正文,王炳胜,朱光君,苏红,李春光,安赵栓 CD34 CD31与FⅧ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 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4月第5卷第4期

*通讯作者:

谭明旗

论文作者:苏睿,谭明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CD31与CD34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_苏睿,谭明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