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作为语文学习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之一的读不应被省略,而且更应该加强。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文章内容。本文就简要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读的策略,旨在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语文课堂;读;教学策略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解决上,为了给这些活动留足充足的时间,往往挤占甚至忽略了读的环节。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匆匆一读甚至不读课文,直接进入合作探究环节,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便丧失了读的兴趣,更影响了读的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作为语文学习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之一的读不应被省略,反而更应该加强。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文章内容。
下面,笔者说说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读的策略:
一、重视读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笔者都会专门安排第一课时用来读。例如:在学习《雨巷》时,笔者先让学生课前自主读,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上课时,先安排两组分别齐读,以熟悉课文内容。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请个别同学展示朗读。最后,由教师做示范朗读。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之前必须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经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为下节课诗文赏析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
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音像设备,也可以通过教师口述创作背景,或者提供补充的阅读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笔者首先给大家用课件展示了“三从四德”“七出”等封建社会中女性所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心底里有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然后,请同学朗读时,再配上《梅花三弄》一类比较哀婉的伴奏音乐。这样的音响效果,把静止生硬的文字符号变成鲜活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读书人变为一个当事人,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这样在朗读时,就能很快进入那种符合文本的意境,而且感情更加充沛。
三、分角色展示读
语文课堂上,不只是合作探究的问题可以展示,朗读也可以展示。学生通过想象把头脑中平时所积累的表象挑出来重新组合成文章中所描写的画面、人物,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例如,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在分析了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之后,笔者要求各个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在全班同学前展示研读的成果,并让其他小组给予点评。不仅要打分,还要指出优点和不足,优点是大家该共同学习的,而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需要由点评的同学给出正确的示范。这样,无论是展示读的同学还是点评的同学对于文中各个人物形象及性格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于漪老师在著作中也曾谈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因此,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对学生读的指导,让读的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我们的语文课也必将因朗读而精彩!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中学 718500)
论文作者:孟利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笔者论文; 情境论文; 多种论文; 形式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