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立医院 330800
关键词:心理护理
21世纪是护理学全面发展的时期,护理活动将更能体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
1心理护理的程序
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兼顾患者身心的各个方面,遵循心理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针对各科临床的特殊性,突出重点正确有效的应用心理护理,通过了解与分析,患者心理最主要,最关键的需要作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最佳护理干预手段(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适与适应,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康复。下面就临床患者的心理护理而论,以“问题―解决”这一中心为指导,说明心理护理开展的必要性。
2急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患者的病势危急,医护人员在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10年来,随着急救护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由于急性病患者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护士在采取心理疏导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方法,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使患者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境况,帮助患者了解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急性患者,无论预后如何,都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3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往往易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慢性病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时喜时悲;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针对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患者多出现疼痛、发热、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使之情绪好转。
4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有较强的紧张刺激。例如有位女性患者,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在心脏科病室,病友们给将临手术的病友送桃子罐头,用意是祝福病友能从阎王爷那里“逃”回来。一旦有病友死于手术台上,后来做手术的病友就更加恐惧不安。为此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期间心理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谨慎向患者交待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另外,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在术前让患者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可使患者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转贴于5濒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的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患者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患者心理活动变化分为5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针对这类患者,护士应给予同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让患者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务使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的作用越来越得到承认。尽管是几句简单的问候,几个关怀的动作,但能使患者体会到亲切感、安全感,使其能顺利渡过难关。因此,临床中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丽萍,谢园园,洪梅,等.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4,19(4):304.
论文作者:刘啊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病友论文; 手术论文; 病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情绪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