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干预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葳[1](2021)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5例。常规对照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注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估,并针对焦虑抑郁情绪采取了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干预满意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改善的时间;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医疗纠纷。结果心理干预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干预满意率高于常规对照组,P <0.05。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低于常规对照组,P <0.05。心理干预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改善的时间短于常规对照组,P <0.05。心理干预组医疗纠纷低于常规对照组,P <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促使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并缩短好转的时间,提高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关伟,金守男,韩成哲[2](2021)在《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对照组(n=40,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分析组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临床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结果组间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00%、治疗依从率92.5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00%、75.00%,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病耻感,提高自尊水平,改善社会功能,促进精神症状恢复。
徐静[3](2020)在《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偏见,患者及家属受外界影响易产生认知融合等负性认知,影响其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心理灵活性水平及其家庭功能的效果,以期提升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升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方法选取64名来自南昌市某三甲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加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家属进行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持续的时间均为8周。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AAQ-Ⅱ)、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Second Edition,FACES-Ⅱ)、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分别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测量。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组患者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和生活质量三维度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在AAQ水平、心理社会因子和症状和副反应因子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动力与精力因子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属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AAQ水平、CFQ水平和生活质量三维度水平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除自我效能感外,在其他因子的差异比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干预后的AA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在CFQ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相较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家庭功能比更不协调。2、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心理灵活性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3、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心理灵活性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水平。
戴进军[4](2020)在《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编制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对量表进行评价,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以华森(Jean Harman Watson)人文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小组讨论法构建条目池,经过两轮共计21名专家函询和对6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后,形成初始量表;(2)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7-11月在全省3所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设置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条目分布法、离散趋势法、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分析法进行条目的分析和筛选;采用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对量表效度进行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版量表;(3)以正式形成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抽样调查收集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进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4)采用SPSS18.0录入数据、分析数据,主要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a=0.05,P值取双侧概率。结果:(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49个条目,即人道主义的利他行为的需求(11个条目),帮助和信任的需求(6个条目),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3个条目),健康教育的需求(9个条目),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13个条目),满足基本护理的需求(7个条目)。量表的计算方法:量表条目的选项从“不需要”到“非常需要”,分别计1~5分,总分49~24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越强烈。(2)效度分析:(1)结构效度: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6个公共因子,可解释变异量为65.71%。各个条目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11~0.740之间,各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74~0.774之间;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11~0.884之间,各个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62~0.925之间,显着性均小于0.05,各维度均为正相关。(2)内容效度: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经专家评定后为0.914。(3)信度分析:总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979,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在0.801~0.938之间;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24,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795~0.905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9。(4)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整体得分总分为(202.85±35.06)分,总条目均分为(4.14±0.16)分。患者认为关怀性最强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准时为我做治疗及给药”(4.39±0.79)分和“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54.79±9.52)分,最不具有关怀性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用适当的肢体接触(如握手、拍肩)表达对我的关心”(4.02±1.06)分和“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11.97±2.73)分。(5)影响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高;婚姻稳定患者比婚姻不稳定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高中(含中专)学历的患者比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但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在某些维度不遵循此规律;收入2000元及以上的患者比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结论:(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于评估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情况。(2)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呈多样化,应根据患者需求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规范化的护理。
谢健芬,秦萍,邹颂婷,何婉仪[5](2019)在《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其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综合的护理方案,统计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以及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以及MRSS各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而患者药物治疗完全依从率则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负性情绪,同时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
袁素丽,朱春燕[6](2019)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确诊的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4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等。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32.3±7.6)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1.2±8.4)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31.6±6.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41.3±7.5)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79.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7.27±3.41)、(23.37±4.34)、(11.32±2.30)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9.51±2.12)、(27.29±3.27)、(15.26±3.27),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显着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张沥支[7](2019)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编制适合用于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了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患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人文关怀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评价,为护理人员更好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人文关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华生的人性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患者访谈、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问卷初稿。选取2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了预实验,修改了部分调查条目的语言表述,形成预试版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发放235份预试版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离散趋势法、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7种方法对问卷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版问卷。第二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四所精神病医院的308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自行编制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2)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各维度得分及条目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3)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得分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进行两两比较;(4)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措施。评价指标包括4个方面:(1)护理满意度;(2)自知力和治疗态度;(3)康复疗效,包括5个指标: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4)负性情绪,包括2个指标:焦虑和抑郁症状。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采用c(17)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2)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护理人文关怀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的变化;(3)采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护理人文关怀干预前后患者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康复疗效、负性情绪得分的变化,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干预的效果。结果第一部分:根据文献回顾、患者访谈、小组讨论的结果初步形成5个维度和65个条目的备选条目池。经3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初步确定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维度,共有42个条目。进行预实验后修改了1个条目的语言表述。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后,删除了4条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742%,删除了3个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最终形成了5个维度,35个条目的正式版调查问卷。经信效度检验得出问卷总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32,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6,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1。第二部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得分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爱与归属的需求(28.07±6.24)、自我实现的需求(27.32±4.97)、自尊的需求(26.98±4.62)、安全的需求(25.94±4.83)、生理需求(25.39±5.76),需求总分(133.7±15.69)。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住院次数、患病年限、家庭关注度、护理满意度的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病年限、住院次数、家庭关注度、护理满意度是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部分:(1)护理满意度: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由84.6%提高到96.2%,有显着性差异(U=857.0,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6.5%,有显着性差异(U=839.5,P<0.05)。(2)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试验组的ITAQ得分由干预前的8.74±2.69分提高到干预后的13.38±2.07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ITAQ得分13.38±2.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9.37±2.01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3)康复疗效:试验组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得分由干预前的12.36±2.18分、9.87±2.65分、8.04±1.96分、6.12±1.77分、9.25±1.69分降低至干预后的8.02±1.94分、6.51±1.73分、5.15±1.06分、3.08±0.57分、6.11±1.38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工作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得分分别为8.02±1.94分、6.51±1.73分、5.15±1.06分、3.08±0.57分、6.11±1.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11.86±2.54分、9.56±1.68分、7.63±1.04分、5.88±0.49分、8.73±1.42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4)负性情绪:试验组的SDS、SAS得分分别由干预前的55.24±5.91分、51.42±5.46分降低到干预后的42.53±4.82分、38.45±4.38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SDS得分42.53±4.8分、SAS得分38.45±4.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DS得分53.64±5.52分、SAS得分48.29±5.37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了解封闭式管理病房的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情况。(2)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较高并呈现多样化,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规范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优质护理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人文关怀观念,把关怀真正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注重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3)基于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基础上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能增强患者的康复疗效,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杜彬[8](2019)在《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53例,采用氨磺必利药物系统治疗联合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45例,单纯采取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量表(MCCB);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疗法前后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对焦虑与抑郁情绪影响等。结果:(1)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总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2)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MCCB)量表各项指标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3)治疗前,两组ITAQ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ITAQ评分均增高,但研究组增高程度更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4)治疗前,两组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支持评分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显着,两组改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5)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6)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6.2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7)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8)治疗前,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最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可行性较高,值得使用。
徐松[9](2018)在《正念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情绪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正念的干预(Mindfulness-Based Interview,MBI)已经成熟应用于心身疾病治疗以及心理健康维护上,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应用相对滞后。国外一些研究表明,正念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患者的病情、情绪、依从性及社会功能都有积极的影响。国内关于正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基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探索患者的正念水平与其精神症状、情绪、注意之间的关系;2.检验MBI对于患者的精神症状、情绪及认知功能的积极效益;3.评估患者对正念干预的主观体验,探讨实施干预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适用于患者的正念心理干预方案。方法:1.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正负情绪量表(PANAS)、注意控制量表(ACS)对康复期1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的调查,探讨正念水平与精神症状、正负性情绪和注意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2.采用实验组(常规治疗联合正念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相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设计,招募74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最终完成实验的有64名(实验组31人、对照组33人);干预组分3批(11人、10人、10人)分别接受12次(3次/周*4周)的正念团体心理辅导,采用PANSS、FFMQ、PANAS、ACS在干预前(前测/T1)、干预结束时(后测/T2)、干预结束后1月(追踪/T3)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情况,以检测正念训练对患者精神症状、情绪、注意的积极效应;3.选取两组前2批患者即干预组21名、对照组23名,在正念干预前后进行任务转换范式的行为学测试,进一步检测正念训练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4.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评估患者对正念干预的主观感受与体验;结果:1.横断面调查显示:(1)患者正念水平与负性情绪、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呈显着负相关(r=-0.21,p=0.02;r=-0.35,p<0.01),与注意控制显着正相关(r=0.50,p<0.01);注意控制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负性情绪显着负相关(r=-0.46,p<0.01;r=-0.30,p<0.01);(2)负性情绪、注意控制和正念水平对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负性情绪和注意控制能解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22%的变异;(3)注意控制分别在正念对负性情绪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正念干预队列研究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见,正念水平、负性情绪、一般精神病理、注意控制的分组(实验组、对照组)*时间(T1、T2、T3)的交互效应显着,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正性情绪的交互效应不显着;(2)简单效应分析可见,患者在后测及追踪时,分组效应在正念水平、负性情绪、一般精神病理、注意控制上均显着;干预组在正念水平、注意控制上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在负性情绪、一般精神病理上显着低于对照组;(3)对MBI长期效应的检验发现,追踪时干预组患者正念水平、一般精神病理、注意控制、负性情绪的得分与前测相比均有显着差异。综上所述,相比于对照组,正念干预后干预组正念水平和注意控制得到显着提升,负性情绪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得到显着缓解,且在干预结束一个月后这些效应仍显着存在。而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正性情绪无显着变化。3.任务转换行为学测试发现:正确率的分组与时间(T1、T2)的交互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均不显着;而反应时的交互效应显着(F=23.364,p<0.01),干预组患者(1069.63±170.91ms)相比于对照组(1439.61±216.15ms)在正确试次的反应上用时显着减少(p<0.01)。即正念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具体体现在任务转换测试中反应时的缩短。4.半结构化访谈分析:两组患者五个方面自我评估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分组与时间(T1、T2)的交互效应均显着,表明干预组患者在适应病房环境、安心住院、心情愉悦度、感知周围事物乐趣、整体状态上的主观感受均有良好改善;通过对干预组31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发现,67.74%的患者认为正念练习促进自己改变,96.77%的患者认为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是坚持练习的有效途径,而患者最愿意选择的练习方式依次为非正式的练习、观呼吸、正念行走等。结论: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正念水平与其负性情绪、一般精神病理、注意控制密切相关,即正念水平高的患者伴有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和负性情绪更少而注意控制能力更强;注意控制的提高可能是正念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中介机制:正念心理干预可通过提高患者的注意控制能力,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2.正念心理干预能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念水平和注意控制能力,缓解其负性情绪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上述影响至少能持续到训练后一个月。3.正念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注意控制能力和认知灵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4.患者普遍对MBI认可且能从中获益,并乐意通过适当的形式坚持练习。
蒋林吟[10](2016)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它常起病于成年早期,患者多伴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其明显的功能损害,长期化的病程,都对患者本人、家属、医疗资源等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消耗和损失。生活质量常被用作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回归社会效果的标志,而应激事件的刺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着的影响。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应对压力的资源的感知与信念,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并在研究其与应激事件的关系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以往已有研究证实,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三个变量间具有两两相关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三者关系整合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和某精神病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55名,与之配对的健康人群16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心理一致感问卷(SOC)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被试进行测验。通过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中介作用检验的方法,研究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总体现状及它们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比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三者上的差异,最后对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如下: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总体偏高,患者应激事件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在性别、病程、职业、学历、年龄段、出生顺序、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和家人居住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2、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在性别、年龄段、出生顺序、是否和家人居住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3、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处于中等稍偏下水平,生活质量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在病程、职业、出生顺序、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4、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事件、应激事件总分、工作学习问题和社交问题显着高于健康人群,应激事件的正性事件、心理一致感的各维度及总分以及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生活质量总均分显着低于健康人群;5、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三者间存在显着相关,应激事件对生活质量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6、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是应激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变量。
二、心理干预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理干预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干预满意率 |
2.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 |
2.3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改善的时间 |
2.4 医疗纠纷 |
3 讨论 |
(2)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分析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
2.2 分析两组患者社会功能 |
2.3 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
2.4 分析两组患者病耻感 |
2.5 分析两组患者自尊水平 |
2.6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 |
2.7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
3 讨论 |
(3)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假设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功能 |
2.1.1 相关概念 |
2.1.2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评估 |
2.1.3 家庭功能的测量工具 |
2.1.4 家庭功能的干预技术 |
2.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干预研究现状 |
2.2 接纳承诺疗法综述 |
2.2.1 接纳承诺疗法的概念 |
2.2.2 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基础 |
2.2.3 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与治疗模型 |
2.2.4 接纳承诺疗法的研究现状 |
2.3 接纳承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研究工具 |
3.2.3 治疗方法 |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质量控制 |
3.4 技术路线图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和正常健康人群比较 |
4.2 两组患者及家属的对照性研究 |
4.2.1 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对照 |
4.2.2 AAQ、CF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对比 |
4.3 干预效果 |
4.3.1 干预前后AAQ和CFQ水平的差异分析 |
4.3.2 干预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的差异分析 |
4.3.3 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异分析 |
4.3.4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分析 |
4.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属家庭功能的回归分析 |
4.4.1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社会因子的回归分析 |
4.4.2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动力和精力因子的回归分析 |
4.4.3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副反应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现状分析 |
5.1.1 一般人口学资料特征 |
5.1.2 AAQ、CF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水平 |
5.2 干预效果分析 |
5.2.1 AAQ和CFQ水平 |
5.2.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 |
5.2.3 自我效能感水平 |
5.2.4 生活质量水平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文关怀 |
1.1.2 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照顾方式选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量表的编制 |
2.1.1 文献分析法 |
2.1.2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1.3 小组讨论法 |
2.1.4 专家函询法 |
2.1.5 预调查 |
2.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工具 |
2.2.3 条目分析和筛选 |
2.2.4 量表的效度检验 |
2.2.5 量表的信度检验 |
2.3 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5.1 研究设计阶段 |
2.5.2 研究实施阶段 |
2.5.3 研究数据分析和整理阶段 |
2.6 伦理原则 |
2.7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文献分析 |
3.2 患者访谈 |
3.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2 主题提炼 |
3.3 小组讨论 |
3.4 专家函询 |
3.4.1 专家一般资料 |
3.4.2 专家的积极性 |
3.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4.5 第一轮专家函询 |
3.4.6 第二轮专家函询 |
3.5 预调查 |
3.6 抽样调查阶段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7 条目分析和筛选 |
3.7.1 条目分布 |
3.7.2 离散趋势 |
3.7.3 临界比值 |
3.7.4 相关系数 |
3.7.5 内部一致性分析 |
3.8 量表的效度分析 |
3.8.1 结构效度 |
3.8.2 内容效度 |
3.9 量表的信度分析 |
3.10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 |
3.10.1 各维度得分情况 |
3.10.2 各条目得分情况 |
3.10.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0.4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的编制分析 |
4.1.1 量表编制的科学性 |
4.1.2 量表的项目分析 |
4.1.3 量表的效度评价 |
4.1.4 量表的信度评价 |
4.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分析 |
4.2.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4.2.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分析 |
4.2.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研究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 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 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调查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评分以及MRS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 |
3 讨论 |
(6)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心理干预 |
1.2.2 生活干预 |
1.2.3 社会支持及家属干预 |
1.2.4 健康教育 |
1.3 评价指标 |
1.3.1 焦虑抑郁情绪评价 |
1.3.2 护理满意度评价 |
1.3.3 生活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
2.2 两组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2.4 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
3 讨论 |
(7)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 |
1 理论基础 |
2 技术路线 |
3 研究方法 |
4 预实验 |
研究结果 |
1 文献分析结果 |
2 患者访谈结果 |
3 小组讨论结果 |
4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
5 预实验结果 |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患者一般资料 |
2 项目分析结果 |
3 效度分析结果 |
4 信度分析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 |
3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
4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讨论 |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措施干预效果评价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伦理学原则 |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剔除与脱落情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评价指标比较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入组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治疗方法 |
1.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2.4 统计方法 |
1.2.5 质量控制 |
二、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结果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对比结果 |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对比结果 |
2.4 两组治疗前后ITAQ评分的对比结果 |
2.5 两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评分的对比结果 |
2.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 |
2.7 两组治疗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
2.8 两组治前后疗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对比结果 |
2.9 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情况的对比结果 |
2.10 两组治疗后服药依从性的对比结果 |
三、讨论 |
3.1 氨磺必利的临床应用 |
3.2 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 |
3.3 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结果 |
3.3.1 临床症状 |
3.3.2 认知功能 |
3.3.3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 |
3.3.4 社会支持 |
3.3.5 治疗效果 |
3.3.6 治疗满意度 |
3.3.7 生活质量 |
3.3.8 焦虑、抑郁情绪 |
3.3.9 服药依从性 |
3.4 小结 |
四、结论 |
4.1 研究创新性 |
4.2 研究可行性 |
4.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正念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情绪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念水平与精神症状、情绪、注意的关系研究 |
2.1 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正念的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情绪体验、注意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影响的研究 |
3.1 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全文总结 |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正念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相关概念 |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
二、应激事件 |
三、心理一致感 |
四、生活质量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应激事件的研究现状 |
二、心理一致感的研究现状 |
三、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假设、意义及创新性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创新性 |
第二章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方法与程序 |
一、被试 |
二、研究工具 |
三、研究程序 |
第三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现状 |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的总体状况 |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四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 |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的总体状况 |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五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 |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六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现状对比 |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人口学变量比较 |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 |
第七节 小结 |
第三章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
第一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及回归 |
第二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及回归 |
第三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及回归 |
第四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预测 |
第五节 心理一致感在应激事件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六节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特点 |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总体现状 |
二、康复期精分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二节 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在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上的对比看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
一、两者在应激事件上的差异特点分析 |
二、两者在心理一致感上的差异特点分析 |
三、两者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特点分析 |
四、社会心理因素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
第三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五章 总结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对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几点建议 |
一、从心理层面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的应激能力 |
二、从社会层面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有益康复的生活环境 |
三、对健康人群加强应激能力的培养,及时筛出心理亚健康人群给予有效辅导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参与课题 |
致谢 |
四、心理干预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张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1)
- [2]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关伟,金守男,韩成哲. 心理月刊, 2021(24)
- [3]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D]. 徐静. 南昌大学, 2020(01)
- [4]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D]. 戴进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J]. 谢健芬,秦萍,邹颂婷,何婉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19(14)
- [6]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 袁素丽,朱春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9(20)
- [7]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D]. 张沥支. 青岛大学, 2019(02)
- [8]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D]. 杜彬.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正念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情绪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 徐松.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10]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 蒋林吟.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