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和东欧的经济转型带来了什么?_经济转型论文

中欧和东欧的经济转型带来了什么?_经济转型论文

中东欧经济的转型带来了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带来了论文,经济论文,中东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末期,中东欧各国已处在经济危机的边缘,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减弱,加之西方势力的推波助澜,导致了东欧剧变。多数国家随之转向西方,纷纷照搬西方模式,在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制,经济上则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转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剧变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各种转型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但总括起来无外乎两种:以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为代表的“渐进式”改革理论和以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为代表的“休克疗法”理论。匈牙利由于有30多年的改革基础,经济形势相对较好,因而政府采纳了“渐进式”改革方案。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经济形势则恶劣得多,如波、南在1989年已陷入经济危机,外债负担过重、生产停滞、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等,因此相继采用了激进式的“休克疗法”。下文以匈、波两国为例,分别介绍这两种理论的内容和在实践中的调整。

“渐进式”改革理论与实践。科尔内主张“渐进式”改革,他的主要观点是:(1)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功能良好的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允许并鼓励人格化的所有制而非机构持股,主张按照市场原则出售、出租或卖给外人,不搞无偿奉送。“私有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步一步地变化是私营部门发展的特征。用骑兵进攻的方法建立私有财产是不可能的。”(2)强调保持“强有力的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恢复预算平衡,加强企业的硬预算约束,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强调“政企分开”、杜绝政客与商人形成互利关系,确保透明。

1990年,匈政府出台了《民族复兴纲领》,提出采取“渐进过渡”方式,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欧洲福利市场经济”。逐步实现价格自由化(剧变前70%以上商品已由市场定价)和外贸自由化,逐步使福林贬值并实现自由兑换,制定《私有化法》和《国有资产出售法》等法令,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领导私有化工作,强调私有化的“公开性、竞争性和监督性”,以直接向国内外出售国有企业的方式实现私有化。

“渐进式”改革虽使匈避免了经济的剧烈动荡,但无法避免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企业间债务扩大等问题,尤其是由于匈政府在执行货币财政政策中紧缩不力,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赤字不断增加,1994年已高达4500亿福林,占GDP的8.6%。为此,1995年,匈在“渐进式”改革中融入了适当的激进措施,实施紧缩经济战略,压缩国家行政开支,缩减社会福利支出,实行货币贬值和严格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从1997年开始,匈经济逐步复苏并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休克疗法”的理论与实践。萨克斯为中东欧国家转型开出的药方是以“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为理论基础的“休克疗法”。他认为中东欧国家应当采取果敢而迅速的行动,实行一步到位的激进转型战略,包括:政府努力建立一种由市场因素决定的价格;取消对私营经济活动的限制;通过私有化和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严厉约束来控制国有企业;保持价格的稳定性。后来萨克斯又将其概括为“稳定化、自由化与私有化”,并称之为中东欧经济转型的三大支柱。

波兰于1990年首先采纳了萨克斯的建议,拉开了“休克疗法”的序幕。政府制定的《波兰稳定化纲领》提出,第一步是采取稳定经济和遏制通胀的措施:回笼货币,紧缩银根;大幅度削减对食品、原材料和能源的补贴,取消税收减免,以消除预算赤字;价格自由化,使90%以上的价格实现市场定价;在经常项目下实行兹罗提部分兑换,同时实现外贸自由化;实施限制性收入政策,通过惩罚性税收限制工资过快增长。第二步是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法》、《国民投资基金会及其私有化法》、《再次私有化法》等一系列法令,以出售、招标、租赁、大众私有化等方式实现私有化。

“休克疗法”使波兰治理“超级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稳定了宏观经济环境,但工农业生产持续下滑,外债大幅度增加,失业率骤增,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93年,波政府对“休克疗法”进行及时调整,实行“波兰战略”,将合理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渐进的自由化及私有化政策相结合,实现了从“没有疗法的休克”到“没有休克的疗法”的转变。此后,波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失业率和通胀率均大幅下降,财政状况得到改善,被西方媒体称为“欧洲正在腾飞的一只雄鹰”。

“后华盛顿共识”(Post-Washington Consensus)的形成。从90年代中期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及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总结中东欧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认为“华盛顿共识”存在诸多缺陷,如忽略了市场经济制度基础的建立及金融体系的完善,在对国有企业私有化之前没有进行商业化,在“解除管制经济”时缺乏有效的企业管理,缺少竞争机制,法律和司法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能力低下,缺乏支撑新兴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运作的非政府组织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则认为,私有化、自由化和财政稳定化只是手段,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才是目的,“华盛顿共识”混淆了目的和手段。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后华盛顿共识”,为中东欧国家摆脱转型误区、稳步推进改革、注重制度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后华盛顿共识”强调制度基础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必须改革司法制度并提高效率,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地方政府职能,加快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完善金融体系,关注公平增长等。

中东欧国家转型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调整证明,第一,不能简单照搬外来理论,因为要“消化和吸收泊来的经济体制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国的经验;第三,改革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是一个不可逆转和逐步深化的进程。总之,只是根据各国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建立使自由市场和政府目标得以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才能达到不断推进转型进程、实现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目的。

中东欧转型经济已度过混乱、衰退的最艰难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正处于完善和攻坚的关键时刻。但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制度基础比较薄弱,体制转型问题仍多,社会代价难以弥补。

转型前景展望

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艰难和持久的”进程,过去10年只是转型的初级阶段,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必然触及深层次问题,大部分国家的转型将进入攻坚阶段。

制度基础将得到明显加强。未来几年,各国对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将更加迫切,希望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减轻社会代价,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改革深化,为经济良性发展创造健康环境。为此,将着重加强法律、制度及市场机制建设,使之与欧盟趋同;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调控能力;加强反腐败力度,完善征税体系,遏制地下经济。由于各国现有制度基础不一,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尽相同。波、匈、斯(文)主要是须继续完善,如匈将继续进行行政改革,力求缩减政府规模以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工作效率以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将地方政府改革作为中长期结构改革的重点,充分发挥地方自治机构与社会团体的辅助作用。罗、保、阿等国制度漏洞还较大,今后的重点是继续加强立法,使制度框架逐步健全。各国入盟心切,必将加快和加强制度建设,以达到欧盟的标准。

金融体制将进一步健全。入盟进程较快的国家(捷克例外)将完善金融体系的重点放在更好地与欧盟接轨及加强未来参与欧盟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如波兰提出将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完成商业银行的私有化,加强“银行保障基金”的职能,完全按照欧盟要求改善储蓄保障体系;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和研究,使交易体系现代化,改善交易结算等,以提高资本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实现与欧盟一体化,为未来参与单一市场的竞争作准备。捷克由于银行私有化后,70%以上的股份仍控制在国家手中,形成了国家控制银行,银行控制投资基金,而基金控制着企业的所有制关系,银行业成为捷克经济当前和今后最主要的问题。

离入盟目标尚远且金融基础仍比较薄弱的国家,将着重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督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使之逐步完善和提高效率,达到防范金融危机、推进企业结构改造的目的。如保加利亚由于坏债、腐败等原因,金融业风险很大,今后将重点加强监督机制,增加储备金,使资本充足率达到12%;并将优先出售最好的银行,以积累资金和经验。

企业结构改造攻坚艰难。各国将企业改造列为中长期战略的重点,志在攻坚,提高本国经济在欧盟和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各国将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不同举措。波兰一方面将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速企业私有化,尤其是冶金、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四大支柱型工业产业部门,逐步使国有企业2/3的财产实现私有化,并在2005年使私营部门产值达到GDP的90%。保加利亚的目标是增强工业的竞争力,建立开放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并将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贫困化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等问题寄托在成功完成企业结构改造上。为此,将严格企业的财政纪律,清算明显无效益的国有企业;加快私有部门的发展,以吸纳更多因国有企业关闭而失业的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企业私有化和结构重组无疑是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核心问题和下一阶段转型的重中之重,但顺利完成的难度较大,前景堪忧。如波兰尚未实现私有化的工业企业占45%,几乎全是严重亏损和在经济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支柱产业,很难启动私有化进程。捷克以大众私有化方式很快实现了私有化,但国家仍在通过银行和投资基金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和影响企业,担心关闭亏损企业将使数万工人失业,不敢轻举妄动。保加利亚由于关闭国有企业已使今年的失业率节节攀升,创下转型以来的最高纪录,政府的社会压力空前。罗马尼亚在企业改造方面更是走走停停,问题越积越多,今后的转型道路将更加艰巨。

在提供最低保障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国政府都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护家庭、增加就业作为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要达到削减政府财政支出的目的。波、匈在失业保障、多支柱养老保险方面做得较好的情况下,将医疗体制改革列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匈牙利将实行家庭医生制度及门诊部私有化,鼓励建立自愿互助性质的健康保险机构。波兰准备推行以独立于政府和自治机构的保险基金为基础的大众医疗保险制度,但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进展将十分艰难。斯洛文尼亚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将废除现收现付垄断的养老金体制作为今后最紧迫的任务。保加利亚将加强社会援助体系,保护最贫困家庭;并将在政府的年度预算中规定医疗保险支出的限额,鼓励建立公共与私人混合的医疗服务机构,以达到既节省成本、又能为居民提供最基本保障的目的;在对第一支柱养老保险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开始引入第二、三支柱,并将逐步加强其在整个养老金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各国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各有侧重点,总的看来,北部较好的国家,将继续向西欧社会保障体系看齐,南部国家由于财力所限,只能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为首要目标,而且由于前几年改革的滞后,今后的改革将比北部国家更加困难。

中东欧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欧盟和世界经济前景看好,将有利于该地区吸引更多投资,扩大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中东欧国家的转型任重道远,除了要继续完善制度基础和金融体系、推进企业改造、加强社会保障外,减轻外债负担、降低经常项目赤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等均是各国下一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外部经济环境趋于好转,经济增长前景普遍看好。但也要看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离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目前他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及欧盟的1/3。而且南北之间地区发展不平衡,北部国家融入欧洲和向市场经济转型进程前景均比较明朗,南部国家的恢复性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转型困难较多。南联盟由于多年战争彻底打断了转型进程,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战后重建,而波黑则是“国际共管国”,还根本谈不上体制转型。

标签:;  ;  ;  ;  

中欧和东欧的经济转型带来了什么?_经济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