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论文_雷文建1,李景文2

论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论文_雷文建1,李景文2

1、建筑的火灾发生的主要特征

1.1、难以疏散

人员高层的建筑的建筑楼层往往在十层之上,而建筑的总高度往往在24米之上。民用住宅的楼层较高,并且聚集着众多的人员,有很多住宅缺乏足够的人员的疏散的通道,一旦出现火灾,在楼道中则会蔓延大量的有毒的烟气,导致火灾现场容易出现人员混乱的状况。在火灾蔓延时,大量的人群则会一起涌入通道中,严重阻碍了人员的安全疏散。与此同时,在高层建筑物中一般会设置各种类似于电缆井、水暖井、垃圾道及排烟道等,倘若在设计过程中,防火分隔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则会促使火灾继续蔓延,在短时间内,大火则会从底层不断地向顶层进行蔓延。由于距离比较大,处于上部层数的人员则无法立即地跑下来,消防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地赶到救援现场,此外,还会受到消防云梯的限制,时刻威胁着处于上层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1.2、火势比较容易蔓延

首先,一旦高层建筑物内部着火,倘若没有做好建筑物种的各种防火分隔,则会促使火势加大;其次,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主要是由B2级的材料所构成,比较容易助长火势的蔓延;最后,在建筑物内,风速同样会助长火势的蔓延,加剧火情。

1.3、扑救的难度较大

对于高层建筑住宅的消防来说,消防云梯的数量及高度都比较有限,而且对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水炮及水枪等都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扑救效果。通常情况下,会在高层建筑的周围设置裙房,阻碍了消防人员的登高,加大了全面的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高层建筑住宅是人员密集的地区,停放了较多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消防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防火设计的相关措施

2.1、应提高主体结构的耐火的稳定性

与普通的建筑相比较,民用住宅对防震、耐火及防火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民用住宅对建筑物材料的耐火性提出较高要求。其中,高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划分为一、二两个等级。

2.2、装饰及保温节能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近些年,建筑物中倡导节能型建筑,人们提高对保温节能外墙的重视。然而,外墙的保温材料中应不使用可燃性较高的材料,但是,对于高度在60米以下的住宅建筑,在保温材料的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一般都使用可燃性较高的挤塑聚苯材料,从而埋下了火灾的安全隐患。2.3电气防火通常情况下,电气火灾主要由电气线路、供电设备及其他设备等所引起,由于其释故大量的热能,在达到一定的燃烧条件之后,则会引燃澎肚也的或周边的可燃物体,导致火灾的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受到雷电及静电等各方面影响,致使产生火灾。其中,在各种类型的建筑火灾中,电气施工所引起的火灾最为常见,具体由以下几点原因所引起,分别是:首先,设备出现老化的状况,不仅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地更换,甚至还在超负荷地使用老化设备;其次,电弧的接地的故障;最后,不规范地使用电气设备。主要受到在装修建筑物内部的过程中,未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技术规范对电气进行设计。

2.3、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

规划及建筑设计。在设计时,要科学的合理的设计。例如,当老年人用房、幼儿园等儿童活动用房设置在高层建筑时,应布置在首层、二层或者三层。发生火灾时,人们一般都比较慌乱,现场的局面混乱,为了能及时疏散人员,降低对孩子的伤害,出入口要单独的设置。高层的建筑物周边还需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道。若现场条件不允许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道,应沿着建筑物的两个长边的位置上进行设置。另外,消防车的净宽要保留一定的宽度,避免因宽度不够,消防车辆无法进入现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健全防火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的防火技术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钢筋混凝土及普通多孔的砖块等防火技术应用的较多,在新型材料的防火技术应用的较少。新型材料的防火技术安全体系仍不完善、不具体。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设计的全理性,特别是要健全新型材料购买技术的安全体系。

2.5、注重电气防火

通常情况下,电气火灾主要由电气线路、供电设备及其他设备等所引起,由于其释放大量的热能,在达到一定的燃烧条件之后,则会引燃就地的或周边的可燃物体,导致火灾的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受到雷电及静电等各方面影响,致使产生火灾。其中,在各种类型的建筑火灾中,电气施工所引起的火灾最为常见,具体由以下几点原因所引起,分别是:首先,设备出现老化的状况,不仅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地更换,甚至还在超负荷地使用老化设备;其次,电弧的接地的故障;最后,不规范地使用电气设备。主要受到在装修建筑物内部的过程中,未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技术规范对电气进行设计。

2.6、设计防火防烟区域

高层建筑物应设立防火与防烟区域,从而降低火灾所引起的烟气毒害,其中该区域应主要包括防火墙及防火门窗等,因此,在具体设计防火防烟的区域时,应充分地考虑建筑的空间布局及整体结构等,确保不会对建筑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应首先考虑防火墙的设计,在对防火墙进行设计时,应最好不要设置门窗及洞口等,为防火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2.7、健全防火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的防火技术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钢筋混凝土及普通多孔的砖块等防火技术应用的较多,在新型材料的防火技术应用的较少。新型材料的防火技术安全体系仍不完善、不具体。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设计的全理性,特别是要健全新型材料购买技术的安全体系。

2.8、安全疏散设计

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消防安全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始终贯彻其中。保障建筑内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通过安全通道快速撤离,是建筑安全技术实施的重要内容。建筑安全疏散的技术重点在于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安全通道(本身的数量、宽度、位置)、疏散距离等。因此,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的设计必须以充分考虑到安全距离,由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行走距离应不大于规范极限值。另外,采用的楼梯形式应不受到烟火的侵袭,楼梯间的出入口设置需要设置能够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疏散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疏散宽度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疏散拥堵,在清晰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提供引导。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民用住宅只能够应用合理的建筑防火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民主建筑住宅的防火质量及防火能力,另一方面,为人们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建筑的防火质量以及防火能力。因此,要完善防火技术的运用,以期提升我国建筑的防火性,疏散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敬斌.浅议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设计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51.

[2]农智.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S1:199-201.

[3]张洋.论在建筑消防中防火分隔技术的实际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6,09:36.

[4]林欢.木结构建筑防火技术研究及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6,09:59.

论文作者:雷文建1,李景文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论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论文_雷文建1,李景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