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论文_任爱梅,曹生喜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选择8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2例、5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2例、51例,观察组咯血、咳大量脓痰、湿罗音较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发生率为20%-69%。患者的胸部CT表现类型以柱状扩张为主,占75.00%,病变在肺部下叶占65.63%,病变在双侧占59.38%。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根据病史、肺功能、高分辨率CT等可保证诊断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16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多由有害气体导致的肺部炎症导致。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的儿童和青少年,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1]。两者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并存的情况多发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末期[2]。两者合并存在为临床治疗、诊断、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2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2例、51例。观察组32例中,男18例,女性14例,年龄50~82岁,平均(66.58±3.42)岁;对照组51例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49~82岁,平均(67.29±3.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8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MS Diffusion肺功能仪(德国耶格公司)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测,采用飞利浦CT对患者进行胸部扫描。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FVC(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RC(功能残气量)、RV(残气容积)、TLC(肺总量)上升,肺活量(VC)下降。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有吸烟史的比例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咯血、咳大量浓痰、湿罗音较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胸部CT表现32例患者,胸部CT表现类型为柱状扩张24例(75.00%),囊状扩张8例(25.00%);病变在肺部下叶21例(65.63%),上叶11例(34.38%);病变在双侧19例(59.38%),单侧13例(40.63%);肺气肿表现19例(59.38%),陈旧性结核病11例(34.38%),肺不张7例(21.88%)。

2.3 两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情况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分析指标PaO2、PCO2无明显差异。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发病机制共同之处为均以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为主要的炎症细胞;蛋白酶释放导致肺结构破坏;淋巴结肿大加重气道阻塞。支气管阻塞易引起感染,诱导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扩张后COPD急性加重更频繁。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早期杯状细胞增多,纤毛脱失、粘连,而黏液腺增生,分泌旺盛,导致黏液潴留,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扩张,黏膜下层平滑肌断裂[3]。晚期患者支气管周围组织异常增生,黏膜萎缩,软骨变性,内壁僵硬,最终形成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合并肺泡纤维化,慢性炎症容易反复发作,发生部位为支气管各级分支、细支气管壁、肺泡壁, 形成气道狭窄,引起通气功能障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可通过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评估气流受限情况。前者作为气流轻度受限的指标;而后者可作为中重度气流受限评估的较为理想的指标。上述指标变异性较小,可作为肺功能常规检测项目。FEV1<80%,FEV1/FVC<70%以下时可评估气流受限状况。若FRC、RV、TLC、VC下降,RV/TLC上升可考虑特征性阻塞性肺气肿改变。合并支气管扩张后,FEV1/FVC下降更严重。

支气管扩张诊断可结合病史、胸部CT、X线胸片进行诊断。支气管扩张临床多表现为咳脓性痰、咳嗽、咯血等症状。晚期支气管扩张伴有气流阻塞现象行X线胸片检查的特异性较高,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不张,呈现液平面,蜂窝状透光阴影。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敏感性较低,仅表现为双侧肺透亮度增高。辅以高分辨率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据报道,高分辨CT的准确率达100%。对具备以上特征的患者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

本组资料中,通过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未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资料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年龄较大,多有吸烟史,咯血、咳大量黄脓痰、固定部位湿啰音的比例较高,高分辨率CT检查提示病变见于肺下叶,可见到肺大泡、肺气肿,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但资料也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者的肺功能指标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者有明显差异,提示临床上可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扩张,两者鉴别有一定难度,与资料报道相似。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支气管扩张可同时存在,前者病情较重,但后者可进一步促进前者的发展。更易出现机会性致病菌定植。死亡率更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可通过病史、肺功能、胸部CT等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李敏莉,毛蓓,袁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8-9.

[2]陈碧,张淼,刘文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6):1047-1049.

[3]黄勇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18 例临床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13,6(2):200-201.

论文作者:任爱梅,曹生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论文_任爱梅,曹生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