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杨正福

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杨正福

(中卫大河医院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门诊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6例踝部骨折患者,其中17例不愿到上级医院治疗,在本院行手法复位后并石膏固定,9例自愿到上级医院治疗。观察踝部骨折手法复位并石膏固定的临床疗效。随访在上级医院手术切开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对比观察。结果:患者有1例手法复位效果不隹,转上级医院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其余16例手法复位较好,并行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后患者疼痛消失的时间、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3)d、(10±5)d、(55±6)d。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在基层医院有较好效益,患者不用住院,无二次住院取钢板内固定之忧,花费少,创伤小,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踝部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372-02

踝部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了骨折部位肿胀、局部疼痛、肢体活动受到限制等[1]。手术复位与钢板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创伤大,且易引发感染,增加患者的疼痛,延长术后恢复的时间。而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治疗可有效缓解骨折病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治疗时间,还能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本组研究为了对比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选择在本院门诊收治的26例踝部骨折患者展开分析,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对象与手术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门诊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6例踝部骨折患者,告诉患者及家属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要求患者及家属自行选择治疗方案。其中有17例患者不愿到上级医院,要求在本院手法复位并石膏固定,9例患者选择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留在本院的17位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为18岁~71岁,平均年龄是(45±6.2)岁。

1.2 手术方法

留在本院治疗的17位患者匀采取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结合治疗。首先了解患者受伤的性质、估计伤力的大小和方向,仔细检查有无身体其它部位的合并伤,确定为踝部骨折,非完全性开放骨折或完全性韧带撕脱伤,仔细观察X线片确定骨折的性质,取患者的平卧姿势,保持膝关节屈曲90°或伸直位(根据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的性质等情况决定),有一位助手用双手将患者的下肢固定,并保持与复位时牵拉力的方向进行对抗牵引操作,术者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复位时尽可能达到解剖位或功能位。然后拍X线片证实复位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再做石骨绷带,根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选择做成石骨托或U型石骨固定。固定1周后开式功能锻炼,固定6~8周后移除固定石膏,然后再拍X线片证实有骨痂形成,继续加强功能锻炼。3月后移去拐杖逐渐行走锻炼,6月后逐渐负重锻炼。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至3年的随访。

1.3 疗效观察

观察踝部骨折手法复位后石骨固定,骨折愈合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踝关节的复位率的判定根据术后6~8周去除固定石膏拍X线片结果进行,判定标准有三个,即优、良、差。优:内、外踝无向内、外移位或成角,纵向移位低于1mm,后踝向骨折近侧移位低于2mm,距骨未移位。良:内、外踝无向内、外移位或成角,距骨未移位,外踝后移与后踝后移大于2.5mm。差:内、外踝均向内或者向外移位,外踝后移及后踝向骨折近侧移动均大于5mm,且出现距骨移位[2]。3月后移去拐杖行走,1分钟超过6米,6月后负重10公斤行走1分钟超过10米,均为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结果

2.1 观察踝部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的恢复情况

石膏固定后患者疼痛消失的时间、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3)d、(10±5)d、(55±6)d。6~8周后拍X线片均有骨痂形成,3月后移去拐杖行走,1分钟超过6米。6月后负重10公斤行走1分钟超过10米。

2.2 观察踝部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踝关节的复位率

17例患者有16例复位成功,1例复位不成功,转上级医院治疗。复位成功率为94.1%;术后6~8周去除固定石膏拍X线片观察踝关节骨折线的对位情况,有9例为优,6例为良,1例为差。

3.讨论

踝部骨折属于医院骨科临床常见的关节内损伤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这类患者的年龄逐步增大,骨质疏松与其他慢性疾病逐步增多,导致踝部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若不及时进行救治极有可能并发一些全身性疾病。青少年多在运动时扭伤或摔伤,成年人多在工作中不慎碰伤或扭伤。患者常常出现踝部肿胀、疼痛,皮下青紫、瘀癍等症状,且行走受限,对患者的局部踝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严重的影响。踝部骨折患者一旦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很可能并发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3]。

临床中对于踝部骨折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即手术切开复位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也常发生复位不完全、固定差等情况,影响了整个关节对线及轴向稳定性,抑制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选择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患者疼痛消失的时间、消肿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3)d、(10±5)d、(55±6)d,踝关节的复位率为94.1%。随访观察1至3年,患者踝关节的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与上级医院能随访到的部分踝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对比踝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照,无明显差异。

综上,在基层医院对踝部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联合治疗,效果显著,骨折复位率高,创伤小,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无需二次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虎,张继平,陈新等.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45例[J].河南中医,2015,35(01):79-81.

[2]刘理进.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康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3):39-40.

[3]李洪飞,李二虎,严锋合等.手法复位结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12(06): 76-78.

论文作者:杨正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杨正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