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我国越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而其中的水土保持则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要点,水土保持对于生态环境维护具有建设性意义,可以起到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笔者对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旨在为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方式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思考
自从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就越发的凸显出来,生态危机不断地被人们所认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严峻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危机,我国落实了可持续发展观,不断地警醒人们对现阶段发展模式和人类长久生存的关系,而后还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了相应的阐述,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而要想在此过程中,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为科学和稳健,就要对其中的不文明发展内容予以控制,而后作出深刻的反思,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中的高污染、高消耗以及高污染形式,还要尽可能做到环境保护的概念,不断的维护生态文明,在此过程中,还要对水土保持等重点问题进行着重落实,而笔者则针对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和分析。
一、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
要想更好地理解水土保持,首先就要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作用于哪里,不可否认的就是水土流失问题,笔者首先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水土流失指的是在长期的水流冲刷作用下,土壤被水流不断的搬运、侵蚀以及沉淀的过程,这一问题的发展较为缓慢,一般二者将会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最后被水流冲刷的坡地也会处于完整的状态,这一情形为被称作自然侵蚀问题,在此过程中,土壤因水流会发生加速流失现象,这个过程常被称为水土流失。
而水土保持则指的是为了更好的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对风沙区、山区以及丘陵区等地实现保护和改良,并有效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保证它所具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现阶段常用的水土保持手段可以归纳为三种,其一为水土保持工程手段、其二为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手段,其三为水土保持林草手段[1]。
笔者又对生态文明概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发展的实践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伦理化文明形势,并力求实现社会、人和自然地和谐、统一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这样就是新阶段文化伦理的理想状态。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提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为人类提供一个美好的家园,而生态文明建设还要始终贯穿在文化建设层面、经济建设层面以及政治建设层面,还要将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予以体现[2]。
二、对于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分析
水土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水土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这一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灾害种类之一,这一灾害类型还会引发其他的各类灾害,同时也会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
我国的国土面积可以占据整体面积的30%左右,其中遭受混合蚀面积达到5%,风蚀面积则为40%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荒漠化面积仍旧在逐年增加,据可靠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水土侵蚀而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可达到约五十亿吨[3]。
水土流失问题将会严重的制约着城镇的发展,甚至会给交通带来切实的威胁,尤其是对于高山深谷之内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是尤为重要的灾害问题,经统计,我国现阶段的水土流失问题可涉及到600余个县,而因水土流失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更是不可计数,而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也无法进行实际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土流失问题和生态环境发展息息相关,水土流失问题如果未能得到着实的解决,将会给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打压,土壤的生产能力弱,自然而然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受到相应的制约[4]。
三、对于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分析
(一)水土保持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落实
环境问题已经是世界各国所重视的问题,在各大研讨会议中,都会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内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一个要点就是经济发展不得以破坏环境为前提,这样只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受更严重的破坏,因此,一定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特别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水土流失问题,则要着手解决并改善,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对经济发展、人类生存以及环境保护三个层面的关系予以协调和统筹,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对水土流失问题予以重视,将水土保持落实到实践中,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为整体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水土保持是解决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更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平稳、均匀发展的基本政策内容,水土保持措施的提出,可以逐步促使人类和自然地和谐相处,长此以往,还会极大的转变社会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和高效性,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有机的统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水土保持措施的助推性作用,它在实践落实的过程中,将会体现其系统性,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力改革发展的决策》中对水土保持的重要地位予以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因此,在实际的落实中,一定要将其战略性、工艺性以及基础性的特征体现出来,并为社会整体性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5]。
(二)借助水土保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生产涵盖着诸多的内容和环节,从其种类层面来分析,就可以将其分为农林牧副渔等行业,这些农业类别都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的农业发展中,仍旧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的水土流失则为问题中的典型,因此,就可以通过水土保持的作用,解决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问题,强化土壤的实际生产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农民也会逐渐发现传统耕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土质的变化需求。所以,就要积极转变农业的生产结构,而后再将土地资源的作用最大化,构建一个集合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供应以及销售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结构,这一结构类型也会给农业生产链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动力,还会逐步更新农民的生产和发展思维,促使农业生产结构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也为整体性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水土保持政策的落实给各个环节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它的落实也给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起到了推动型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的,要想将水土保持的作用最大化,就要将二者实现协调发展,积极做到一致性的发展,还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根本,将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真正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更能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实现系统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震.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J].中国水利,2013,23(9):1-3.D.
[2]詹卫华,邵志忠,汪升华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利,2013,44(4):7-9.
[3]李春安.继往开来深化改革努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J].中国水土保持,2016,52(9):4-8,15.
[4]李西民.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之浅见[J].中国水土保持,2015,28(9):15-18.
[5]贾小蓉.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J].中国水土保持,2015,37(4):65-67.
论文作者:梁荣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这一论文; 我国论文; 文明建设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