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内隐信息设置实例_基因合成论文

例谈生物试题中隐含信息的设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试题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2-0044-03

试题隐含信息(条件)的挖掘和利用,不仅是解题的关键,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缜密性都大有益处。那么,隐含信息在生物试题中是如何设置的呢?

1 隐含信息设在题干中

在题干处设置隐含信息是常见的考查学生审题能力的基本题型之一,解这类题型要求准确提取题干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应用于解题中。

答案:C。

2 隐含信息在可推知的条件中

此类试题一般具有简单明了的叙述或图表信息,但是在这些图表或文字信息的背后却隐含着可以推知或应当想到的一个信息,只有联想到这一可推知的隐含信息,才能真正的解对题目。

[例2]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2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试管3和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图2 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含蛋白酶实验示意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解析:一些学生将此题看作一个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认为实验①中的1号和2号试管中自变量(是否加入分泌液)和因变量(是否有紫色)都很明显,1号试管中加入分泌液(含蛋白酶)会将蛋白液水解,2号试管中无分泌液(不含蛋白酶),蛋白液不会被水解。试管1和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后,只有2号试管会出现紫色。在实验②中,3号试管中加入分泌液(含蛋白酶)后,用肉眼可见蛋白块水解消失,而4号试管中的蛋白块不会消失,从而得出实验①、实验②都能达到目的的结论。实际上,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审读题目,推知或想到酶本身也为蛋白质,从这点思考,实验①中的1号试管中蛋白液即使消失,混合液中也存在蛋白质(酶),所以实验①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实验②能。

答案:B。

3 隐含信息在题设中

此类题目在题干中已经告诉解题的关键题设(已知)隐含条件,如果能够恰当地应用到解题中去,则很容易解析题目,得出准确答案。

[例3]已知AUG、C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B.15个

C.16个D.18个

解析:题干中“AUG、C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即为本题的题设隐含信息,根据此隐含信息可知,只有先找到起始密码才能确定翻译起点,发现终止密码,才能确定蛋白质的长度。根据起始密码的碱基序列,可以知道在A—U—U—C—G—A—U—G—A—C…段中,存在起始密码子AUG(决定氨基酸),终止密码为…C—U—C—U—A—G—A—U—C—U序列中的UAG(不决定氨基酸),从起始到终止,中间一共45个碱基,对应15个密码子决定15个氨基酸,由于起始密码子决定氨基酸,故为16个。

答案:C。

4 隐含信息在相关概念中

概念是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它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深刻理解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对理解和掌握相应生物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生物命题时,有时会对一些重要概念的含义进行考查的原因。

[例4]图3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图3 果蝇某染色体上基因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解析:本题以染色体与基因关系示意图为出发点,注重在试题情景中考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程度。由图示可知,控制果蝇图示性状的基因在该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果蝇是真核生物,其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间隔的,所以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染色体上含有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非基因突变;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为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决定,基因中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

答案:C。

5 隐含信息设置在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中

一些生物试题的解题信息设置在题中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中,解题时只要排除其它文字、图表信息的干扰,找到并缩小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才能准确分析并得到科学结论。

[例5]图4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C。

6 隐含信息设置在问题的实际意义中

学知识是为了指导生产实践,一些生物试题命制时也体现此观点,这样在解与生产实践相关联的题时,要充分考虑题中的条件或结论是否符合实践上的应用,否则会走入解题误区。

[例6]图5为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期对K、P的需要量曲线。若取得少肥、高效的结果,需将有限的磷钾复合肥施于( )

A.越冬前B.拔节前

C.开花期D.乳熟期

解析:从图5可知,小麦在开花期对K的需要量最大,在成熟期对P的需要量最大,若在成熟期施磷钾复合肥,会影响小麦的开花造成减产,故需将有限的磷钾复合肥在成熟期前即开花期施用。

图5 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期对K、P需要量

答案:C。

7 隐含信息设置在图表中

此类试题需要仔细审读、分析图表中所给信息与题设问题的联系,依据所学知识多角度地思考推出准确答案。

[例7]分析11月份收获的大白菜的营养成分时发现,外部叶片含钙量为2%左右,白菜心含钙量仅为0.5%左右。图6是北方大白菜种植期间(7~11月)的环境气温、植物呼吸强度、蒸腾量变化曲线图,不是导致外部叶片含钙量比内部叶片高的原因是( )

图6 大白菜种植期间温度、呼吸强度、蒸腾量变化

A.10、11月份蒸腾作用弱,钙难以运到幼叶中

B.10、11月份细胞呼吸弱,钙难以被白菜吸收

C.10、11月份温度降低,内部幼叶部分细胞受冻死亡,难以再获得钙

D.钙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解析:本题要求在所给的条件下分析曲线图,从图中找出在11月份(条件)导致外部叶片含钙量比内部叶片高(问题)的原因。温度降低时首先受到冻害的应是外部叶片的部分细胞,故C项错误。钙的吸收方式是需能的主动运输,细胞呼吸减弱,产生的ATP减少,可导致钙的吸收量减少;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减弱,钙难以运到幼叶中;钙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是稳定的化合物,不能由老叶转移到幼叶中。这些原因都导致白菜心含钙量比外部叶片低。

答案:C。

[例8]表1是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①________;②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能从表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去解题。仔细分析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①在铵态氮的形态下,幼苗干重增加量最大;②铵态氮能使土壤pH显著降低(即酸化);此外,根据以上信息,还可以推测出水稻的根细胞对铵态氮吸收量大于硝态氮,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硝酸根离子。

答案:①铵根离子比硝酸根离子更有利于水稻幼苗生长;②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硝酸根离子;③铵态氮能使土壤酸化(答案任选其二)。

8 隐含信息设置在限制条件中

此类试题在题干或选项中设置了限制性条件,解题时要仔细审读、高度注意这一隐含的条件,并结合题意应用这一限定条件才能准确分析题目,得出正确结论。

[例9]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图7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图7 某植物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强度关系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解析:本题的限制条件是“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根据题干中条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当温度调到30℃时,呼吸增强而在限制条件下光合作用不会增加。曲线中a点表示呼吸强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m值表示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将温度调节到30℃的条件下,光合作用会由于最适温度的改变而下降,呼吸作用处于最适温度而增强,所以a点下移,b点为了达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在现条件下要增大光照强度才行,所以b点要右移,光合作用下降,m值降低。

答案:B。

标签:;  ;  

生物试题内隐信息设置实例_基因合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