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状况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地区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农民收入论文,与非论文,贫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民收入分配问题体现为收入差异,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与增加收入一样,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收入分配同增加收入是同一经济问题的两个方面,收入分配机制是建立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如果不同个体间收入在既定水平上保持不变,也就不存在收入差距的变化,收入分配机制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也难以产生。为了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就需要正确认识农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收入差距拉大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个体间收入增长不同步,高收入地区(个体)增长相对较快,低收入地区(个体)增长相对较慢,高低收入单位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形成收入级差。合理范围内的收入级差对促进收入增长具有一定激励作用,农村经济发展伴随着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差距拉大与收入增长是相适应的。“在正常收入的范围内分配差别的扩大是公平程度的提高,是激励增长的源泉,政府不应该干预。政策的关注重点应集中在两端,即抑制非法和非正常收入,消除贫困”。(陈宗胜,1997)发展经济学家兹纳兹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的著名假设,也说明了收入差距拉大的激励作用,这一假设是:经济起飞前,收入分布的差异程度适当地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种差异程度开始缩小。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借鉴国内经济学专家研究居民收入差异问题有关方法的基础上,以宁夏为例,分别全自治区、贫困地区(包括盐池、同心、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8 个国家确定的贫困县)和非贫困地区(包括平罗、陶乐、惠农、银川郊区、贺兰、永宁、吴忠、青铜峡、中卫、中宁、灵武11个县市),运用农村住户抽样抽查资料(贫困地区520户、非贫困地区530户),对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引出贫困和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并对今后农民收入分配差异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判断,进一步提出如何正确对待农民收入差距拉大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辩证关系,这无论对制定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还是对加快非贫困地区小康建设步伐,都将具有积极作用。
一、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状况
地区间经济差异对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位于宁夏南部地带的西海固干旱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拖着宁夏经济发展的“后腿”,该地区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带,1996年贫困发生率高达33%,贫困人口对宁夏贫困的解释力为95%;而坐落于北部地带的引黄灌区又是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1996年农村小康综合实现进程达80%。可见,这两个地带无论在宁夏范围内,还是在全国范围内,作为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分配差异的现象还是比较典型的。下面我们采用锡尔系数方法,考察贫困和非贫困地区间及各自内部收入差异对总体收入差异的影响。
锡尔I(O)系数的衡量方法如下:
N -
Ⅰ(O)=I/N∑LOG(Y/Y[,i]
i=1
_
式中N是单位数,Y[,i]是第i个单位的人均收入,Y是Y[,i]的平均
N
值(∑Y[,i]/N)。如果将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方法分成G组,那么,锡
i=1
尔Ⅰ(O)系数可以按如下方法分解(J.Schwarze,1996):
GG
Ⅰ(O)=∑PgⅠ(O)[,q]+∑PgLOG(Pg/Vg)
g=1 g=1
上式的第一项表示每一组内各单位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异,第二项表示各组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异。式中V[,g]表示第g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分享,P[,g]则表示第g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分享。按照此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贫困和非贫困地区内部收入差异及它们之间收入差异在总体收入差异中的重要性。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表中的锡尔Ⅰ( O)系数值均乘以100(见表1、表2)。
表1 宁夏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锡尔Ⅰ(O)系数
锡尔Ⅰ(O)系数
全自治区 贫困地区 非贫困地区 地带间
1990
3.70 0.44 0.22
3.04
1991
3.26 0.44 0.15
2.67
1992
4.36 1.25 0.11
3.00
1993
3.04 0.51 0.13
2.40
1994
2.72 0.48 0.09
2.15
1995
4.98 0.60 0.06
4.32
1996
3.76 0.71 0.09
2.96
锡尔Ⅰ(O)系数的要成(%)
全自治区 贫困地区 非贫困地区
地带间
1990
100 11.9 5.982.2
1991
100 13.5 4.681.9
1992
100 28.7 2.568.8
1993
100 16.8 4.378.9
1994
100 17.6 3.379.1
1995
100 12.0 1.286.7
1996
100 18.9 2.478.7
表2宁夏贫困与非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锡尔Ⅰ(O)系数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贫困地区0.90
0.87
2.48
1.00
0.941.11 1.29
非贫困地区 0.43
0.30
0.22
0.26
0.180.13 0.19
分析表1可以看出,在全自治区农民收入总体差异构成中, 贫困和非贫困地区间的差异约占80%,贫困地区内县际差异约占16%,非贫困地区内县际差异约占4%。由此说明, 宁夏农民收入差异主要表现为贫困和非贫困地区间的差异,这一结果也符合理论工作者的粗略判断。贫困地区内县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明显较大,但从动态看,贫困地区因受自然灾害影响,收入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明显回落。这与贫困县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造血”功能增加直接相关,如自然灾害严重的1992年、1994年、1995年,贫困地区内县际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分别为28.7%、17.6%、12%,1995年与1992年相比,其贡献率明显回落了16.7%。这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地扶贫力度的加大,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收入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非贫困地区内县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一直偏低,这与各县共同受益于引黄灌溉和城市辐射作用相关。今后,随着各市县奔小康步伐的加快,非贫困地区内县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将会有所增加,这对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1990~1996年贫困与非贫困地区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除个别年份外)呈下降趋势,这也符合自治区出台的“山川共济,促进整体发展”的扶贫战略,今后应继续在缩小贫困与非贫困地区差异,特别是在加快脱贫和奔小康步伐上做出更大努力。
从反映不平等程度的锡尔Ⅰ(O)系数看(见表2),贫困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锡尔Ⅰ( O)系数在不断增加(除个别年份外),而非贫困地区的锡尔Ⅰ(O)系数(除个别年份外)有所下降, 这一趋势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锡尔Ⅰ( O)系数趋势相悖,从而反映出了1990~1996年期间宁夏非贫困地区内县际经济发展均衡化,收入分配差距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对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制定出适合各地有效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非贫困地区经济有一个大的飞跃。
二、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状况
(一)总体收入差异状况
以贫困地区为总体分析农民收入差异问题,涉及两种人群的收入分配问题,即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和非贫困人群,贫困人群的收入差异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贫困人群的收入分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措施的威力和救济政策的效用。从总体上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分配差距呈拉大之势。
(二)农民收入分配差异在不同行业的分解
收入差距扩大是农民整个收入变动显示出的总趋势,但农民收入的各个来源不可能是同步变动的,有的部分对收入差异变动的贡献大些,有的则可能小些,还有的可能使差异缩小。为了分析农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行业,进一步寻找影响农民收入分配差异的因素,我们采用基尼系数的费景汉——兰尼斯(Fei—Ranis)收入差别分解的方法。该方法如下:
K
设有K种不同的收入来源,Y=∑Y[,k],则:
i=1
2COV(Y,F(Y)/N)
K
G=────────────=∑S[,k]R[,k]G[,k]
_
i=1
Y
_
_
其中:Sk=Yk/Y为来自于k的收入在总体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_
COV(Yk,F(Y)/N)
G[,k]
R[,k]=─────────────= ──
COV(Yk,F(Yk)/N)
G[,k]
为第K种收入与总体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Gk为第k种收入分配的基尼系
-
数,Gk为伪基尼系数。
根据该公式,考虑到可比性,我们选用人均总收入指标和占总收入比重较大的劳动者报酬收入、种植业、牧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八项主要来源,测算1995、1996两年数据,1995年是贫困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一年,1996年风调雨顺,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所以,这两年对反映贫困地区行业收入差异对总收入差异的贡献很典型。贫困地区农民各种来源收入分配差异对总收入差异变动的贡献。详见表3。
表3 贫困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对总收入分配的贡献
主要收入来源
行业收入在 行业收入与行业收入分
总收入中的 总收入相关配基尼系数
份额(Sk)
数数(Rk)(Gk)
1995年 1996年 1995年 1996年 1995年 1996年
1.劳动者报酬收入 0.1333 0.0997 0.5347 0.6509 0.2691 0.2298
2.种植收入
0.4950 0.6248 0.7603 0.8471 0.2452 0.2077
3.牧业收入
0.1784 0.1168 0.6415 0.7802 0.3212 0.2560
4.工业收入
0.0184 0.0125 0.4236 0.6038 0.3554 0.3125
5.运输业收入 0.0353 0.0325 0.5807 0.6171 0.2263 0.3726
6.商业收入
0.0133 0.0125 0.4315 0.6363 0.4255 0.2906
7.转移性收入 0.0293 0.0262 0.5472 0.6856 0.2498 0.3082
8.财产性收入 0.0157 0.0052 0.5352 0.6726 0.4940 0.2499
总收入基尼系数*
主要收入来源 SkRkGk
1995年 1996年
数值 比重(%) 数值 比重(%)
0.1663
1000.1667
100
1.劳动者报酬收入 0.0192
11.6
0.0149
8.9
2.种植收入0.0923
55.5
0.1099
65.9
3.牧业收入0.0368
22.1
0.0233
14.0
4.工业收入0.0028
1.70.0024
1.4
5.运输业收入 0.0046
2.80.0075
4.5
6.商业收入0.0024
1.40.0023
1.4
7.转移性收入 0.0040
2.40.0055
3.3
8.财产性收入 0.0042
2.50.0009
0.6
总收入基尼系数*
0.2662 0.2377
*该指标是根据农民家庭总收入分组资料计算, 与前面按纯收入分组资料计算结果有出入,但趋势一致,能够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情况。
从表3测算的数据分析,在正常年景下, 贫困地区农民家庭八项主要收入来源差别对总收入差别的解释力在70%以上,还有约30%的差别解释力可能是政策因素、人们的思想观念、基础设施及气候条件等。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该八项来源收入差别对总体收入差别的解释力明显减弱,1995年解释力为62.5%,比1996年低7.6个百分点, 还有近40%的解释力来源于其他因素。
分行业看,在正常年景的1996年,种植业对总体收入差别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牧业,第三位是劳动者报酬,仅这三项收入来源对总收入的贡献率达88.8%。但在遭受自然灾害的1995年,这三项收入的总贡献率达89.2%。与正常年景相比,其他行业收入差别对总体收入差别的贡献率也有变化,正常年景的1996年,工业贡献率、运输业、商业、转移性收入(农村以外亲友赠送、救灾款、在外人口寄回带回等)、财产性收入(利息、出售上年粮食差价等),这五项收入的总贡献率达11.2%,与遭受严重灾害的1995年相比,运输业、转移性收入分别增加了1.7 %、0.9%,工业、财产性收入分别减少了0.3%、1.9%,商业收入的贡献未变。各行业收入差别对总体收入差别的贡献及动态变化受几方面因素影响,表现为分行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分行业收入与总收入相关系数、分行业收入来源内部收入分配差别。
从各行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看,所占比重大的行业,其收入差别对总收入差别贡献也较大,种植业、牧业、劳动者报酬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位居前列,1996年其收入在总收入中分别占62.5%、11.7%、10%,也居前列。从动态变化看,随着种植业收入比重提高13%,其收入差别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率提高了10.4%。1996年牧业、劳动者报酬、工业、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比1995年降低了6.2%、3.4%、0.6%、1.1%,影响其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率分别减了8.1%、2.7%、0.3%、1.9%。
从分行业收入与总收入的相关关系及行业内部收入差别看,一般情况下,相关程度大的行业,其收入差别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较大。正常年景与非正常年景相比,行业内部收入差别明显不同,非正常年景收入差别较大。可见,在受灾年份,贫困地区除运输业和转移性收入分布人群更广泛一些,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减弱外,其中转移性收入是救济、救灾款分配的均衡性所致。其他行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均有增长,这反映出了贫困线以下人群因受灾贫困的强度更大、深度更严重,与非贫困人群收入进一步拉大。
总之,从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分行业差别分解中,我们看出,在受灾年份,除运输业和转移性收入外,其他各行业收入差距比正常年景拉大了许多,而且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经济环境的变化,一部分人从事商业得到了更多收入,商业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进入“不合理”阶段;同时,由于一部分余粮户在灾年粮食价格上涨的诱导下,将更多粮食投向市场,得到更多财产性粮食差价收入,与大部分缺粮户拉开差距,影响财产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也进入“不合理”阶段。正因为受灾年份的这些特殊性,使贫困地区农民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正常年景拉大了。另外,在受灾年份,由于经营种植业受损较大,农民不得不把眼光投入牧业、外出搞劳务及其他行业,从而使牧业和劳动者报酬收入对农民总收入差别的贡献大大增加,弥补了种植业缩减的贡献率。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了在正常年景与非正常年景下,如何适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选准产业突破口,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三、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状况
(一)总体收入差异状况
宁夏非贫困地区各市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增加较多,但地区内县际间收入差别较小,尚处于“相对平均”,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率较低,与收入增长不相适应。
(二)农民收入差异在不同行业的分解
对非贫困地区而言,农民收入差别变动同样受各行业收入来源正向或反向变动影响。为了分析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别变动情况,我们同样采用基尼系数的费景汉——兰尼斯(Fei—Ranis)收入差别分解的方法。仍选用人均总收入指标和占总收入比重较大的劳动者报酬收入、种植业、牧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八项主要收入来源,测算1991、1996两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两年是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两个时期改革政策实施效用最显著的年份,选用这两年进行对比,不仅包含体制改革、政策因素,还包含经济、社会因素,对反映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别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测算结果见表4。
表4非贫困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对总收入分配的贡献
主要收入来源
行业收入在 行业收入与行业收入分
总收入中的 总收入相关配基尼系数
份额(Sk)
系数(Rk)(Gk)
1991年 1996年 1991年 1996年 1991年 1996年
1.劳动者报酬收入 0.0850 0.0866 0.7059 0.7378 0.1576 0.1233
2.种植收入
0.6024 0.6051 0.8333 0.8452 0.1527 0.1307
3.牧业收入
0.1342 0.1794 0.7453 0.7577 0.2520 0.2244
4.工业收入
0.0104 0.0095 0.4136 0.6108 0.1474 0.2970
5.运输业收入 0.0463 0.0445 0.5966 0.6316 0.4766 0.1484
6.商业收入
0.0090 0.0164 0.5688 0.6263 0.5129 0.0594
7.转移性收入 0.0017 0.0071 0.5120 0.6924 0.3553 0.1647
8.财产性收入 0.0011 0.0180 0.5602 0.6879 0.4704 0.3108
总收入基尼系数*
主要收入来源 SkRkGk
1991年1996年
数值 比重(%) 数值 比重(%)
0.1284100
0.1163100
1.劳动者报酬收入 0.00957.4
0.00796.8
2.种植收入0.0767
59.7
0.0668
57.4
3.牧业收入0.0252
19.6
0.0305
26.2
4.工业收入0.00060.5
0.00171.5
5.运输业收入 0.0132
10.3
0.00423.6
6.商业收入0.00262.1
0.00060.5
7.转移性收入 0.00030.2
0.00080.7
8.财产性收入 0.00030.2
0.00383.3
总收入基尼系数*
0.1935 0.1476
*该指标是根据农民家庭总收入分组资料计算, 与前面按纯收入分组资料计算结果有出入,但趋势一致,能够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情况。
表4数据显示, 非贫困地区农民家庭八项主要来源收入对农民总收入差别的解释力接近80%,其他近20%取决于体制改革、宏观调控因素及科技的作用,等等。1996年八项来源收入的解释力比1991年提高了12.4%。
分行业看,种植业、牧业、劳动者报酬收入对总体收入差别的解释力最大,三项收入差别对总体收入差别的贡献率为90.4 %。 1991 ~1996年,由于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农村产业结构趋向于高效益的合理化结构,各行业收入差别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也发生变化,1996年种植业、劳动者报酬收入差别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分别降低了2.3和0.6个百分点,牧业上升了6.6个百分点。 1996年工业、运输业、商业、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贡献率与1991年相比,除运输业、商业减少外,其他均有增加。各行业收入差别对总体收入差别贡献的变化可分解为三个因素,即行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行业收入与总收入相关系数、行业内部收入差别。
从行业收入比重看,收入差别对总体收入差别贡献大的行业,其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这一现象与贫困地区类同。如种植业、牧业、劳动者报酬收入差别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大,1996年这三项收入在总收入中分别占60.5%、17.9%、8.7%,从动态角度看, 在所选的八项收入来源中,除牧业、商业收入比重比1991年分别提高了4.5和0.7个百分点外,其他行业收入比重没有太明显变化。可见,行业收入比重对农民收入差别的变动影响不大。
行业收入差别对总收入的贡献还受行业收入与总收入相关系数和行业内收入差别的影响。一般来说,与总收入相关程度大的行业,其对总收入差别的贡献也较大,如对总收入差别贡献大的种植业、牧业、劳动者报酬收入与总收入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且相关程度比1991 年均有增强。行业内收入差别随着收入的增加不平等程度减弱,像劳动者报酬收入、种植业、运输业、商业、转移性收入处于“高度平均”状况,这说明行业收入均等化现象明显,“位差”的激励作用未形成。在八项收入来源中,除工业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位差”的激励作用逐渐形成, 收入基尼系数为0.297,比1991年扩大了15%,其他行业收入差别均有缩小,其中种植业收入、牧业、劳动者报酬的基尼系数与1991年相比,分别缩小了2.2、2.8、3.4个百分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非贫困地区农业在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影响下,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农业科技投入、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均有增加,农民普遍从农业中得到更多收入,农业收入差距难以拉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总收入差别的拉大。另外,农民从事运输业大多数是兼业户,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在一些地方刚刚起步,也难以拉开收入“位差”,对拉大总收入差别影响不大。从非贫困地区内各行业收入差别看,尽快确立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作用、基地作用,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发展趋势
1.宁夏农民收入分配差距将呈拉大趋势还是缩小之势,今后如何正确看待农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正确把握农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辩证关系,这些都需要从理性上作出判断。
从总体上看,宁夏农民收入分配差距将呈拉大之势,这种拉大之势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体制改革、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大环境对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驱动等,但这种拉大之势不排除个别年份间的波动。根据灰色理论,我们选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从预测值看,2000年以前宁夏农民收入基尼系数将是0.33~0.35,2000~2005年将是0.36~0.38。从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地区分解看,贫困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农民收入分配差别波动将仍较大,但总体来说,仍呈拉大之势。据预测,2000年以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基尼系数将是0.28~0.33,2000~2005年将是0.34~0.37。非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差别将随着奔小康、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呈拉大之势,但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在2000年以前农民收入基尼系数将在0.25上下波动。主要原因是影响收入差别拉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政策因素、家庭特征因素等差别不明显。可见,今后农民收入差别拉大主要来自于贫困和非贫困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别的贡献,贫困地区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全面稳定解决,其收入差别对全自治区农民收入差别的贡献也将有所增加,但非贫困地区内农民收入差别的贡献在近期内仍处于较低水平。
2.面对上述发展趋势,我们看到宁夏农民收入分配差距呈拉大之势,但仍表现为“比较合理”,它有可能反映宁夏农民劳动贡献的差别,在这样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内,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比较快,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幅度将更大。但在非贫困地区,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差别表现为相对平均,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相对平均”还不能很快进入“比较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劳动贡献差别不明显,生产效率不高,必须尽快制定效率倾斜政策,拉大农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发挥收入分配差别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在贫困地区,农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接近“比较合理”,今后应在充分重视贫困人群收入水平的同时,适当拉大其收入分配差距,发挥“能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尽快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当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也将会拉大农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因为政策、措施、家庭特征等因素在不同农户中产生的作用存在差别,必然会拉大收入差距,拉大了的收入差距反过来又会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将会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与拉大农民收入差距是相辅相成的,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不能以极少数“冒尖户”的出现就认为农村已经出现两极分化,需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但也不能过分拉大农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使收入分配偏离劳动贡献,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发展经济带来不利。
标签:农民论文; 贫困地区论文; 收入分配论文; 转移性收入论文; 贫困问题论文; 基尼系数论文; 贡献率论文; 收入差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