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10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英语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学英语就是要让学生用英语去进行交流和沟通, 然而随着年级的增高,教学内容也由低年级的单词、对话表演学习进入到高年级篇幅较长的文本学习,并且教材里还增加了许多阅读文章,这无异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趋减弱,学生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探讨、试图破解的问题之一。 经过多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我发现基于学情差异的文本再构整体呈现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效的再构活动中理解、学习句子、语篇,掌握词汇,提高语用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通过几年的研究学习和课堂实践探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再构生活情境,切中教学重点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熟悉的生活情境,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实现从“书本中学”到“生活中用”的转变,真正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以 Module 6 Travel Unit 1 I went there last year.(新标准英语第六册 )教学设计为例.
(1)再构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前老师用自己的照片介绍旅行经历,这样的情景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使人感到贴近生活,易学易懂。
教师以照片形式示范介绍,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介绍旅行。同时给出问题: Where is Xinjang? When did Lingling go to Xinjiang?让学生迅速了解文本,并在整体听读的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主要内容,按部就班找到问题答案。这样的情景导入,既能吸引学生,又贴近学生生活,为整体学习埋下伏笔。
(2)课堂精讲,合作学习
讲解必须做到一个“精”字。在众多的语言点中,重点只讲一个,其余略讲,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深入理解文本。可先讲后练,即先讲文中重、难点,然后集中练习消化。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问答来介绍自己的旅行,着重于Where did you go ?When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Did you go with…? 对话练习。在小组合作练习中通过以优带差,师徒结对等展开竞争活动,让孩子们的思维火花真正产生碰撞,全心投入学习,激发潜能,在小组展示中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呈现高效课堂。
(3)拓展活动,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拿出自己曾经旅行过的照片进行介绍。先小组交流,再集体展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语言操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点谈谈自己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在总结交流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听到的、读懂的英语;让学生互相交流会说的、会写的生活英语。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上获得又一次生活舞台中的语言实践,并增强学习的信心。这节课,虽说内容较长,但学的很轻松,效果很好。
(4)情感升华,生活延伸
课后把自己的旅行经历写成小短文,附上照片,变成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在宣传栏里,孩子们很是有成就感,感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上获得又一次生活舞台中的语言实践,并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再构任务,激发自主学习
任务型教学,是我们在高年级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目标为向导,注重真实场景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目标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课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切实了解他们想做什么,会做什么, 再构出学以致用的任务。
以Unit 4 Lesson 2 There is an old building in my school为例。这个话题,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当时一个念头闪过,Lucy因为在新学校所以才给LI Ming介绍。那我们学校的操场、教学楼也都是新的,以此设计教学任务型正符合本课的能力目标——能够介绍自己的学校。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校园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以问答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本节课的目标语句:There is …./There are ….。然后让学生们佩戴导游标志,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也利于充分展示学语用能力。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设计巧妙,学生是可以自主完成任务的。
三、再构故事,推进单元学习
教材的每个单元,基本都以一个主题穿插。学习了第一课的内容之后,如果能巧妙地利用情发展进行引导,问题环环相扣,孩子们学起来会兴趣高涨。
以Unit 3 Lesson 2 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为例。本单元话题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生病后的身体状况,以及给别人提一些健康建议. 我先用对话的形式复习Lesson1的语言知识点,以问句 Where is Wang Hong now?引导观察课本图片,回顾话题的背景及人物。然后整体呈现文本,思考解决本节课的主要问题:How is she feeling today? 因为孩子们已经知道王红生病了,都很想了解现在的她怎么样了,不知不觉中就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通过师生的问答交流,学习了如何探望生病的小朋友,给朋友提出什么有益健康的建议。最后拓展活动,看视频(孩子们运动后的采访),了解这个句型可表达很多生活感受,使之灵活运用。把制作健康卡放到课后,让孩子们把课堂学会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连贯的故事情节对孩子们有很强的吸引力,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基于再构的差异教学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教材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老师的再构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国际理解、多元文化、家国情怀的认识,对整篇文章的学习也有更大的灵活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性更高,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论文作者:赵珠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英语论文; 旅行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