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_幼儿心理论文

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_幼儿心理论文

发展幼儿的创造个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提创造发明,你脑中掠过的或许是“天才”、“天赋”这样的字眼。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初表现出创造性个性品质的时期是3—6、7岁,这个时期内,正常的幼儿都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能。惊奇么?那就做个慧眼的开发者,去——

社会的发展,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使得“智能中心”向“个性发展”的转变,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幼儿期就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个性。

所谓创造个性,是指创造型人才所具有的、带有稳定倾向性的综合性的心理特征,它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系列的系统结构,是创造型人才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动力系统。幼儿期是最初表现出创造个性的时期,为此,有人将这个时期称为“创造个性的萌芽阶段”。具体特点表现在:

一、好奇心、求知欲增强

随着独立性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接触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个时期的幼儿对许多的事物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与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是什么”,而更多的则是问“为什么”、“怎么办”。儿童疑问性的增强,表明了思想的活跃与自由。思维的发展往往都是从惊奇开始的,儿童只有对事物有了好奇心,才能激发他们探求的热情。因此,好奇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牛顿如果不对苹果落地的现象产生好奇,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也是具备了吉尔福特所归纳的创造型人才的宝贵特征。

二、幼儿的创造力虽具有广泛性,但还未定型,也不稳定

幼儿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在一些方面也都表现出了一点创造性。如将冰糕棒想象成体温计、钢笔、筷子;利用一些雪花片能独立地插起各种各样的东西等等,但他们的创造力却很难归属于哪一领域,更没有科学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往往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将注意力转移,表现出了不稳定性的特征。

三、儿童的心理活动也初步表现出了创新的特点,但它是不自觉的、可塑的

幼儿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有的幼儿在地上将沙土垒成一个个的“花边”,然后在里面的土里放上一根小木条,他会高兴地喊:“发芽了!”但这种创造性却是自发的,它不像艺术家那样,可以去潜心塑造各种形象。

幼儿阶段,幼儿的智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好奇心、求知欲也愈加强烈,意志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切都为幼儿的创造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创造个性的培养,则他们创造的火花将渐渐熄灭。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创造个性的发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促使幼儿积极探索。我们不难遇到这样的情景:因教师过多的指令性语言,导致了幼儿进入科学发现室后,出现了不知所措、等待教师指示和在操作中看老师脸色等现象,表现出了胆怯、主动积极性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为此,教师应做到:不要过分限制幼儿的行动,不要束缚幼儿的想象力,不要对幼儿提苛刻的要求。

其次,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操作环境、美育环境和知识环境等等。

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好奇心往往是兴趣的先导,也是创造的种子。我们应善于发现幼儿独特的、新颖的想法,并给以鼓励,因势利导,解答各种问题,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对幼儿的好奇不要耻笑,不要压抑,不要堵塞,而应有意识地将其导向对知识的需求、探索中。

三、注意培养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创造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幼儿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但是刚露头的萌芽是非常脆弱的。有些人习惯于用成规约束幼儿,不自觉地抑制了幼儿创造的潜力。教师应保护幼儿灵活的思维和自由的想象,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这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

四、在游戏中促进创造个性的发展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游戏则是一种促进剂。在游戏中,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与想象力,鼓励幼儿参与一些玩具的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为了幼儿创造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头脑表象,启发幼儿提出游戏的主题,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启发幼儿构思游戏的内容,使幼儿头脑中的知识形象活跃起来。

五、在观察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思考。教师应顺应幼儿的观察水平,将幼儿引向广阔的天地,开扩他们的思维,激起求知的动机。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式”的提问,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个性

兴趣是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性的促进剂。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细心观察每个幼儿所表现出的热情与兴趣,并有意识的引向深入。

七、教师应注意提供正确的示范

模仿是幼儿能力发展的起步点,幼儿先是经过机械模仿、选择性模仿,最后达到创造性的模仿的。幼儿创造性的萌芽就是在模仿中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形成的。为此,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正确的示范、范例,在方法上形象生动,激起他们模仿的动机和兴趣,使幼儿在模仿中发展,最终走向创造。

标签:;  ;  

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