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耘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云南 红河 654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需行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不同牙体预备类型的适应症,美学效果和牙本质敏感性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反馈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时实施牙体预备,在达到固定位置的同时需要满足患者对牙齿美学的需求。
【关键词】牙体预备;口腔修复;临床效果;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19-02
口腔修复当中,牙体预备属于常用修复方法,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调整和修复缺陷牙齿,也可以为修复提供足够空间,实现修复固位效果,确保修复部位的功能和美观性。烤瓷贴面属于常用的口腔美容修复方法,有效作用于牙齿缝隙以及牙齿磨损当中[1]。使用烤瓷贴面技术修复口腔时,为了达到美观性要求,需要全面注重贴面厚度,基牙颜色,牙体预备形态和颜色,临床修复效果与操作人员的修复技术以及粘连技术等现存在较大关联性,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需行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9例,其中,对照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9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为(45.2±6.2)岁;研究组患者当中女性28例,男性3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为(45.1±6.5)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实施比较分析。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
牙体预备:使用切缘非包绕型,邻切包绕型牙齿预备型号对牙体进行调整。使用纵向定位沟结合牙体预备方案对预备深度进行控制,颈缘线平龈边缘呈前凹型肩台形状,如果患者疼痛耐受程度比较低,则需要给予麻醉处理。
对照组患者口腔修复方法:首先需要按照相应原则进行牙体预备,切除病变牙体组织,防止出现并发症。彻底清除轴壁道凹处,保证修复体填充固位空间。在具体实施牙体预备时需要考虑修复材料,特点以及方法等,影响修复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修复体稳定性和就位情况[2]。对于已经出现病变的牙齿需要给予相应治疗,确保咬合有效性。在修复期间为了防止牙齿出现位移和龋齿情况,需要对相应部位进行扩张。
研究组患者口腔修复方法:在对照组修复基础之上,确保牙体预备之前牙周组织的保护工作。各项操作需要满足相关要求,并且减少患者疼痛感,修复效果需要达到修复体与周围牙体组织统一性,满足现代口腔美观的美容修复要求。整个修复程序需要满足瓷贴面的预备原则,由于医师完成修复操作,并且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牙体预备方式[3]。3M硅橡胶印模材取模,翻制超硬石膏模型,贴面控制在0.5mm左右,并且使用硅烷剂和4%氢氟酸对贴面组织进行修复。
1.3 指标观察
在完成粘结之后需要使用VITA比色板原选色和比色法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和记录修复之后牙体恢复情况和形态,听从患者自诉。嘱咐患者在牙体修复后1个月和5个月来院复诊,观察牙龈异常情况,瓷贴面边缘密合效果,牙齿美观性等,并且需要注重患者牙本质敏感性问题,适当调整和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式,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47%,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在口腔学科当中瓷贴面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发展,并且在临床口腔修复当中得以广泛应用。按照相关研究报道能够看出,瓷贴面修复临床效果较为良好。按照国外学者的研究报道显示,在对2547例接受瓷贴面修复的患者进行十年随访,修复成功率均在50%以上。由于瓷贴面牙体预备会由于牙本质湿度影响粘连效果,所以在牙体预备期间需要确保牙齿边缘残留牙釉质,确保封闭效果良好,避免出现微渗漏情况[4]。按照此次研究当中所使用的双重固化树脂粘结系统和贴面粘结系统等均能够有效贴合牙釉质和牙本质,在治疗期间不会出现脱落情况,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临床上在采用固定桥修复牙体预备时常常会出现牙本质敏感问题,一般应用临时冠修复方法治疗。然而该种治疗方法的缺点在于边缘密合效果不佳,并且有特殊气味,会加重患者不适感,因此需要选择新型治疗方式。脱敏剂能够确保无毒无刺激,并且具有长效性,反应迅速。在牙体预备后的表层存在密封屏障,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牙本质敏感情况。在具体修复时需要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牙体预备方式,确保口颌组织正常之后再设计和调整口腔牙体,避免出现咬合关系紊乱等情况。在美容修复期间需要确保牙髓活力,随着不断出现的新型粘结技术和修复材料,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牙本质敏感问题。牙体预备之后修复性牙本质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刺激时间,刺激强度以及剩余牙本质小管长度等。
综上所述,在口腔修复时实施牙体预备,在达到固定位置的同时需要满足患者对牙齿美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志红.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6):34.
[2]解用江,朴国滨,成明江,等.牙体预备对烤瓷贴面修复临床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2):57+62.
[3]王艳华,洋文珺,刘少颖,等.口腔美容修复中牙体预备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81-82.
[4]孙玉梅,杨桂梅.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5,8(S2):47-48.
作者简介:吴雨耘(1981年10月-),女,汉族,云南屏边人,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修复工作.
论文作者:吴雨耘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患者论文; 口腔论文; 贴面论文; 效果论文; 牙齿论文; 方法论文; 本质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