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红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五小学 1224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65-01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也是教师“给予”学生,学生“回报”教师的一种互动过程。教师问,学生答本身就是一种探讨,一种研究,是教师创造一种学生在主动研究问题的气氛。小学数学提问更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平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基本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讲解,学生也只是处于听课的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加上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比较少,小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多,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小学生积极的回答,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学生需要对语言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教学课堂能够更加具有活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呢?
一、问题设计要有明确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问题。复习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型提问,评价性提问等方式都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学生不同的答案,不要急于评判,应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斟酌或补充、修正的时间,从而使学生答案更加系统、准确。最后,再发挥教师这个“裁判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巩固、发展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数学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有启发性。数学教学中更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问题提出后,适当的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出问题答案。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思考积极性。学生答完后,留给他人补充的时间,能得出更完整确切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问要层层深入,问题要有度
设计问题要按照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问题设计的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小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分散,提问就起不到更好效果。
数学教学中,浅显的随意提问不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层次设计。让学生讨论交流,逐步突破难点。提问时还要避免那些“对不对”的问话。有些课堂气氛看似热烈,只是学生为配合老师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理解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就是无效的提问。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当,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四、提问要有科学性
小学数学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明白、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明确的评价,或是肯定,或是否定,或是点拨再追问。教师要把握时机,恰当的评价可强化提问效果。善于了解学生疑难,鼓励他们质疑,使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从疑到无疑,逐步解决问题难点,掌握数学教学内容。
五、问题设计要新颖灵活
好奇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问题设计更要新颖灵活,调动小学生积极思考。有时变换一下提问角度,变换一下问题说法,更能让学生觉得新奇,更能开动大脑积极思考。
数学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是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但是,师生双方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不排除出现一些备课时候没有预想到的情况,这时候教师要灵活根据教学情况,当场设计一些问题,应对突发事件,以调整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回归到正题上,让学生灵活的交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六、问题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中肯定会有好、中、差学生的分别,教师应当进行全面的考虑,给中下游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中下游的学生可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优秀的学生可以回答比较具有创设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一方面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目的在于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不应该只顾到少数尖子生,形成一对一问答场面。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把回答机会分配给每个学生,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课堂氛围也更活跃。
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回答提出异议或给予评价,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态,产生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让我知道: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提问的方法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客观而委婉,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敢问、善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法设法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提问要恰当、分层次,让孩子体验到问题回答正确的愉悦感,小学生才敢质疑、积极探究,从而更喜欢数学,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刘桂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目的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