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逐年呈15%的趋势增加,特种设备作业违章操作及管理不善引发的事故近年呈上升趋势,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伤亡后果。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特种设备的品种、规格、数量进一步增多,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越来越重要,处于企业安全生产一线,是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必须给予重视,必须依法强化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关键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概念和管理依据
(1)企业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企业生产经营及设备操作管理过程中的特殊人员,应进行特别管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第十四条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包括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第五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聘用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从事管理和作业工作,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或者报告。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项目代号A。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主要有:工业锅炉司炉,项目代号G1,电站锅炉司炉,项目代号G2,锅炉水处理,项目代号G3,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项目代号R1,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项目代号R2,气瓶充装,项目代号P,起重机指挥,项目代号Q1,起重机司机,项目代号Q2,叉车司机,项目代号N1等,国家有严格的规范和培训资质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训1次。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关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专门法律是2011年修订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和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制定的相关配套法规目前还没有出台,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新的具体要求、应履行的义务责任以及具有震慑力的处罚措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2.2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不强
一方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本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弱化、责任意识不强,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按照法律法规或者操作规程进行现场作业或管理,不能够通过提高相应专业技能来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是导致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安全责任意识不够,不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与管理,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不能为其提供安全与专业技能的再教育、再培训,乃至聘用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是导致特种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
2.3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力现象
从监管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已达1145.36万人,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5.83万人,平均每位监察人员监管196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另有特种设备1296.52万台,平均每位监察人员监管222台特种设备,除去一些不从事一线执法的人员,实际监察人员对特种设备和作业人员的监管压力很大,监管矛盾日益凸显,难以做到监管到位。
从监管方式来看,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要求,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实行抽查方式,抽查特种设备的同时,对设备相应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未抽查的特种设备的相应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不查,很难做到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管全覆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查询平台不够完善
目前,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平台(www.cnse.gov.cn)可以对特种设备从业人员信息进行查询,可查询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所在省、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发证部门、考试机构、证书类型、持证项目、批次、档案编号、聘用项目、聘用周期、法人代表等信息,不能查询聘用单位、聘用起止日期、是否补正及补证日期等信息,对作业人员被什么单位聘用、聘用时限、证书是否丢失挂失、补证日期等不能一一公示,使一些作业人员有机可乘,所以上述一些信息应予以补充完善,以提升公示平台的完整性、全面性。
3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3.1统一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统一管理,由公司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起草下发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管理内容,明确责任和权力。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机构要求,统一报名培训取证,并与教育培训部门联系协助,取得较好效果。建立健全各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体系,安全监察、人资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并定期完善。由各级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统计台账》。记录完善各项参数,主要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身份证号、作业项目、项目代号、操作设备名称、取证日期(新训/复训)下次复训时间、档案编号及作业场地等应准确真实。
3.2依法加强管理,统一培训取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相应规定:一是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取证前内部专业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取证后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二是资质培训,包括新训和复训,规模较大时集中办班统一组织培训,利用公司教育资源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全面培训,完善培训过程监督和管理。由公司统一安排实行强制性培训,这是很关键的问题。例如,某事业部生产过程比较紧张,提出疑义,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要求更改时间均不予考虑,坚持按计划执行取得较好效果。对于各子公司需办培训事宜必须报企业本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机构备案,并监督实施。对于复训,严格监督按期4年及时复训,提前3个月申报。
3.3各级领导重视,强化责任落实
各级领导必须给予重视,充分认识特种设备作业的重要性,及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带头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对各级特种设备专业管理人员要求必须培训取证获得资质,逐步分批解决,取得较好效果。增强法律意识,强化各级责任落实,对传统的东西,习惯性的做法,比如说口头重视,实际不重视,培训影响生产,无证上岗违章操作等现象,必须坚决纠正和克服。对存在的问题,主管部门应与单位领导及时沟通和约谈。促进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落实。
3.4关注作业人员,加强现场督导
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完善特种设备作业管理方法。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推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员,要经常关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情绪身体状况等,严禁带病作业,带情绪作业,避免超时加班、疲劳操作等。专业管理部门要经常下基层听取反映情况,了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需求,加强现场监督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指导正确操作和使用特种设备,避免违章操作造成安全事故。
3.5提高待遇地位,完善激励机制
适度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待遇,完善管理机制。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坚持以专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为主体,完善和提高专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待遇和地位,保持与生产员工合理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专业化作业的技能;合理配置兼职作业人员,完善兼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津贴,鼓励其积极性。推行对参加培训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由个人先期垫付培训费,考试合格取证后,由单位报销,考试不合格,继续培训直至合格取证。
结论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特种设备的直接操作者和管理者,其安全意识程度、遵守规章程度以及熟练操作程度直接影响着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从而降低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率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在明确各个主体责任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做好各自本职工作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推进多中心治理的关键,进而真正实现强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英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梯,2018,29(03):51-53.
[2]马千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创新方面的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20):113-114.
论文作者:李龙1,王红梅2 徐哲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作业论文; 特种设备论文; 人员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代号论文; 项目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