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超市的黑幕--跨国零售鳄鱼对服务业倾销的揭露_商业论文

国外超市的黑幕--跨国零售鳄鱼对服务业倾销的揭露_商业论文

洋超市的黑幕——跨国零售大鳄“服务业倾销”揭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幕论文,服务业论文,大鳄论文,超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一家又一家洋超市,日渐为我国老百姓所熟悉,这些洋超市内整日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其丰富的商品和便捷的购物环境深受欢迎。

或许,我们在享受着跨国零售大鳄优质购物服务的实惠,陶醉在我国招引外资突飞猛进的喜悦,但是,在它们迅猛地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的背后,我们是否意识到:在不经意间,我国4万亿的商业大市场正在沦丧,我国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呢!

记者最近在全国部分省市调研时,许多企业和专家都表达了上述的忧虑。事实上,跨国零售大鳄在我国“所向披靡”,除了其业态和管理的先进外,更有一整套鲜为人知的市场抢占策略,即是其近年进军我国的新手段——“服务业倾销”。

狂分4万亿商业大市场

近几年来,外资零售大鳄抢占中国市场的速度令人震惊,我国4万亿商业大市场遭疯狂分割。纵看全国商业竞争形势,用“攻城掠地”一词来形容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毫不为过。目前,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绝大部分都已进入中国市场,抢滩路线图是从南向北、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完善构建自己的商业布局,本土企业的地盘受到明显挑战。

在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像“百佳”、“家乐福”、“好又多”等外资超市已在该市各主要商业路段抢摊布点,生意兴隆。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介绍,外资超市已占据广州全市零售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在长三角的“龙头”上海,也是外资零售业进入我国的“桥头堡”之一,外资在这里也同样兴盛。据广州市商委外资处处长濮少华介绍,全市原计划到2005年共引进外资超市60家,而到2003年初就已超额达到这一目标。

类似广州、上海这样外资超市主导市场的情形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大城市较为普遍,外资零售业在当地的销售比例近几年也迅速攀升。据原国家经贸委的统计,入世仅一年多,外资在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的比重已达25%。而据一些研究机构调查,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实际市场占有率更高达50%。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几乎所有的外资连锁企业均有在我国各地再扩张、再投资的强烈愿望。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宣布今年在我国开店数量要达到44家,3年内达到100家。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国家乐福在我国发展更为迅速,已开设了36家大卖场,去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今后每年还将新开10家分店。德国的麦德龙、普尔斯玛特,泰国的易初莲花、欧尚等,也一样开始实施全面进军战略。

据原国家经贸委市场局局长黄海介绍,目前,外资零售巨头已完成在我国的战略部署,并已形成领先优势,今后3-5年内将是其在我国大举扩张、联合、兼并和重组的关键时期。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不到5年,外资零售业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份额可达60%以上,将完全掌控我国的流通主渠道。

在流通业内,中外企业的一场激烈商战已经全面展开,有人认为这一场没有悬念的竞争,就像美国打伊拉克一样,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根本没有机会获胜。因为无论从资本实力、品牌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国内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与外资零售巨头们相比,沃尔玛一年营业额2000多亿美元,是我国最大商业企业的100多倍。

在外资商业企业大兵压境面前,本土商业企业普遍感到空前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繁华商业地段,外资企业的商场拉走了大批客人,一些城区的商业地段改造,也不得不依赖引进著名的外资零售企业,才能提升商区的档次和人气。

据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介绍,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外资企业异军突起,去年全国连锁百强中有超过一半企业利润下降。广东宏城连锁超级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胜学说:“真正算算帐,内资企业都不赚钱,甚至处于亏损的边缘,大家上报的都是销售额,从不提利润。”曾跻身2000年全国百强连锁企业的北京城市之光、福建华榕超市则在去年倒闭。

一些专家认为,在外资企业超速发展的背后,已出现了“服务业倾销”现象。

辽宁省商业局局长赵颖奇说,外资大鳄国际水准的服务、先进管理方式、优势产品和资本、新型业态,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全方位涌入我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我传统服务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

“服务业倾销”三大黑幕

对于洋超市进入中国零售业市场的撒手锏——“服务业倾销”现象,有关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揭示了相关内幕:

一、“零成本”扩张,用中国人的钱抢占中国的市场。外资商业企业一年能在我国连开十几家大卖场,要投资数亿元,国内还有很少有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外资零售巨头果真是靠“财大气粗”吗?

专门对此做过研究的广东省连锁协会会长孙雄说:“外资巨头的经营技巧十分高明,他们是用中国的资源抢占中国的市场,实现无本扩张。”一些外资企业通常在开第一家店时投资是到位的,而在开第二家、第三家之后,就不用自己掏腰包了,而是靠拖欠货款、向中国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赞助费就可以连续地开店。

孙雄算了一笔账:在广州,一个2万平方米的大卖场,每天销售额可达100万元,两个月就能进账6000万元,而开设这样一个大卖场的投资大约也在6000万元左右,因此,外资大卖场一般把货款结算期定为2个月,然后拿这6000万元再新开一家店。

孙雄说,外资超市拖欠货款严重,结算期太长,已成为全行业性的问题。合同上一般约定结算期是60天,但大卖场往往以各种理由拖你,前些年平均是75天结算,现在三个月内能结算的都算快的了,一般都超过100天才给你结算。在这个期间内,你又不能停止供货,否则就要因为供货不及时被罚款。据供货商——广州华新集团负责人透露,几千万元货款被拖几个月是常事儿,如“好又多”超市常年拖欠他们公司3000多万元货款。

除了拖欠货款,外资大卖场还向供货商收取各种进场费用,累积起来,数额相当可观,不必靠批零差价利润,就可以稳赚一笔利润。

记者手中掌握的一份供货商提供的进场费用清单表明,各种进场费名目繁多,什么新品上架费,每种商品要交2000元;新店赞助费,一个店要交1.5万元;节庆费,一般一个节日要交5000元。广东省一家供货商告诉记者:“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经营可以不承担任何商业风险,因为他收的各种费用就是一笔稳定的利润,圣诞节、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每逢节日,都要向你收一笔节庆费,各家大卖场要价不尽相同,有的几百元,有的数千元,甚至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要交,现在就差清明节没向你要钱了。我们的利润越来越小,货价压得越来越低,但费用却还在不断地增加。一家大卖场有上百家供应商,一年下来,收的各种费用上千万元。卖不掉的货,他们还要无条件退给你,不计损耗。”

孙雄告诉记者,原来当地商界没有额外收费这个风气,几年前外资连锁企业进入后,就带来了这股不正常的交易之风。当大卖场逐渐成为人们首选的日常购物场所的时候,当国际零售连锁巨头加快抢占市场的时候,他们向中国供应商收费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以亏损战略挤垮竞争对手。广州宏城超市副总经理李胜学告诉记者,外资零售企业进来后,开始都采取亏损经营战略,例如沃尔玛在深圳干了三年一直亏损,他们先占住市场再说,因为他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挺住亏损,而国内则没有企业敢于接招。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后,对其经营状况普遍讳莫如深,连销售额都不愿透露。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对此进行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企业报过来数字,但是许多外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却是事实。

记者在深圳、重庆对沃尔玛和家乐福一些分店走访,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在外资企业干过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方抢占市场的经营意图我看得非常清楚,他们对利润情况并不介意,主要目的是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重庆市商业部门今年初召开了外资商业企业座谈会,与会的十来家外资零售企业都表示亏损,但亏损数字、营业额都不肯透露。

经济学家咸郎平认为,国外零售商凭借强大的全球采购体系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网,借助规模优势,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不动声色地实行低价倾销策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龙军生研究发现了外资零售巨头在海外市场的倾销秘密,他们以本土成熟市场的盈利,来弥补新兴市场的亏损,凭此支撑其快速扩张。如沃尔玛美国本土公司销售额的比重为77.38%,净利润比重却高达88.58%,国外公司销售额的比重为22.62%,净利润比重仅为11.42%,这表明,沃尔玛是以本土企业77.38%的销售额创造了88.58%的净利润,本土市场明显对海外市场有补贴的。

麦德龙、家乐福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像家乐福这些外资商业大鳄,在全球各地拥有数千家甚至上万家分店,每年销售额上千亿美元,在中国市场连亏几年他们都亏得起,完全可以用其他地区的利润来弥补这种亏损。而受资金短缺困扰和管理相对落后的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能这样亏得起。所以市场迅速被外资企业所占领。

三、提前进入,违规开店。有人说,外资企业是跑步进入我国市场的,甚至不惜以各种变通手段,违规提前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前,我国对外资商业企业的进入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开店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承诺,在第一年即2002年,外国服务提供者仅限于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在北京和上海,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的总数各不超过4家,在第二年才开放所有省会城市以及宁波和重庆,另外,营业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拥有30家以上连锁店的,必须由中方控股。

实际上,外资商业企业无论是股权设置,还是开店区域,都已大大突破了这些限制,远远走在了我国承诺的时间表之前,这已是业界的公开秘密。

重庆市商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日一家外资商业要来重庆开店,却始终拿不出相关手续,反而到处找领导协调。

来自原国家经贸委外经司的一份统计表明,至2001年9月,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是40家,但实际全国共设立外资商业企业多达356家,这意味着约九成外资商业企业均属违规设立。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专门进行了整改。据一些业内人士反映,这些企业有的是地方政府越权批的,有的是采取假合资假内资等手段变相设立的。还有的外资企业以国内自然人名义注册商业企业,有的在收购国内企业时不进行变更登记,有的擅自突破区域限制到县级市开店。

一些商业业内人士反映,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上述经营行为,显然有不公平竞争的色彩,已明显对我国本土企业造成冲击,是一种服务业倾销行为。

原外经贸部世贸研究室主任梁燕芬认为,“服务业倾销”是指外资企业进入后,以不对等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导致本土企业出现行业性破产、退出市场,并导致员工失业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服务业倾销出台相关判定标准,重视和研究不够。有关人士建议,当前必须重视中外商业企业的公平竞争问题,以规范商业市场。

2003广州本土零售企业大调整

超市店名 调整时间

复业时间 转型内容

中泰百盛 2003年初

增加娱乐功能

北京华联商厦 2003年1月 预计9月开业

百货中心调整为购物中心

广百世纪超市 2003年7月 预计8月开业 增加精品百货

丽的百货 2003年7月 预计10月开业扩大餐饮业

家盈超市 2003年8月 预计11月开业

放弃百货改成生鲜超市

“服务业倾销”危害正在放大

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几年前,当一些外资零售巨头在沿海一些城市安营扎寨,面对汹涌而至的客流,一些人惊呼“狼”来了,而后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学习与改革,初步巩固了自己的阵地时,一些人又对“狼羊共舞”津津乐道。实际上这两种判断都为时过早。事实上,随着外资在我国商业领域发挥的作用在日益增强,已出现一些危及我国经济安全的不利倾向:

一是损坏我国政府的权威性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家有关部门曾对违规外资商业企业进行了整改,但许多内资企业反映,“对那么多违规开的店,政府就像计划生育超生现象一样,生了也就生了,没能采取什么硬措施”。他们建议应当依据世贸规则,提出损害赔偿问题。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说:“外资在中国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家乐福销售额上千亿元,在中国违规开了二三十个店,仅被罚了几百万元就草草了事,而且就在国家整顿期间,又在某地开了一个分店,相对于中国银行在美国违规被罚上亿元的事件,我们的处罚真是太轻了。”

记者看到了一份在华外资商业企业目录,虽然上面显示的股权结构中均有中方的35%股权,但在采访中发现,这些企业大多被外资封闭掌控。记者分别在广州和上海尝试采访家乐福的连锁分店和其总部,均被拒绝。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说,一些外资企业搞假合资和假内资;还有的不让中方参与经营管理,使中方持有的35%股份形同虚设,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助长了外资企业的不公正竞争。

二是冲击本土行业,使我国商业资源大量流失。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说,中国一二级核心商业资源都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外资进入最多的地区。外资企业以不公平、不对等的手段急剧扩张,加快了我国商业资源的流失。据介绍,许多城市把最好的商业地段低价“送”给外商。一些城市缺乏规划,结果城市规划被外资投资牵着走。一些内资商业企业经营效益下降,被迫向农村退守。

由于布局缺乏调控,大商场“门对门”竞争,相隔数百米内就允许开另一个大卖场,造成恶性竞争,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8角钱一只鸡、5分钱一斤菜的现象。在竞争初期老百姓是得到了低价的实惠,一旦外资企业完成对中国分销领域的垄断,这种实惠就很难持续下去了。

广东省一家较大规模的超市供货商、年营业额10多亿元的华新集团负责人说,外资大卖场“店大欺客”,强行收取进场费、拖欠货款,带来了一个很坏的经营风气。我们每天都坐在火山口上,如果哪个卖场一倒闭,上千家供货商的货款就会血本无归。

去年以来,中国各地不断传来超市倒闭的消息,北京城市之光、红熊超市、朝林超市、福州华榕超市、大华超市,内蒙古的“咱们家”超市相继倒闭,引发供货商哄抢的不稳定事件。

三是削弱了我国工业经济竞争力,威胁经济安全。一些人士认为,外资零售巨头通过在华采购带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大卖场中销售的90%以上也是中国本土产品,因此会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但有关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认真研究一下零售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不是这么简单。垄断市场的分销商为攫取大头利润,千方百计来阻挠你打造自身品牌,必须看到,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能掌握工业命脉。

大型国际零售企业都拥有全球统一的产销链,在许多国家经营自有品牌的销售额比重达40%以上,美国零售市场中一年销售的自有品牌食品达100多亿美元。英国马狮百货公司,经营的所有商品只用一个“圣米高”牌,被称为“没有工厂的制造商”,成为英国盈利能力最强的零售商业集团。

有关专家认为,一个分销领域被外国公司控制的国家,很难再有民族工业的品牌产品。如果我国的分销渠道全被外资以优势掌控,那么我国的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的加工车间,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利润,严重削弱自身经济竞争力。有这样一个例子,国外商场里卖的一种可发声地球仪品牌产品,零售价是88美元,美国销售商通过香港和广东的外贸公司,以每件15美元委托内地的企业加工,生产成本只有12美元,内地加工企业每件只赚了3个美元,其余80多美元的利润,都被各级经销商拿走了。

如何应对外资大鳄的“服务业倾销”

在采访中,各地一些政协委员和企业界人士呼吁,入世后3年的过渡期是我国经过15年艰苦谈判才争取到的留给国内企业的缓冲期,理应格外珍惜;“服务业倾销”对本土行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制定相应对策,抓住入世保护期的战略机遇期来发展自己,否则将丧失最后的机遇。

专家们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市场是不可逆转的大方向,那种担心外资的冲击而关上大门的“抵御论”当然不可取;但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世贸规则是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制定的游戏规则,在市场开放前提下,各国都在不断运用游戏规则加强对本国利益的保护,近5年来,全球发生的1979次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中国钢铁、纺织品等产品的占了14%,达278起,因此那种掉以轻心的放任论、无为论更不可取。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一是有序开放,变以市场换资金为以市场换技术、换管理。原国家经贸委市场局局长黄海表示,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的,商业入世3年的保护期是经过十多年艰苦谈判才争取到的权利,没必要采取提前开放的措施,过渡期应尽可能把机会留给国内企业。全国政协委员张文中认为,整顿外资商业企业违规行为要真正落实,中方损失要得到赔偿。不要盲目追求引资数量,把引资重点转到引进国外先进经营业态和管理技术,提高本土企业的经营水平上来。

二是创新市场调控手段,遏制恶性竞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在反倾销方面,中国的行业协会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协会出面比政府出面的效果要好。例如新店的开设、地点的选择,可以由协会组织听证会来论证决定。杭州市工商联副会长庄哲卿认为,入世后,我国的商会应与国际接轨,由行业协会按行规促进其自律,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要制定相应法规和技术手段,提高外资商企进入的门槛,投资一定要真正到位,不能允许用中国供货商的钱来零成本开店。

上海对外资商业企业开放最早,至今已超过85家外资商业企业,营业面积140多万平方米。为防止竞争失序,上海内环线以内控制新店的设立,对在内外环之间、面积在9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则实行听证会制度,由市连锁协会组织申请方、同业者、地方政府、专家和居民代表、市商业主管部门组成小组,进行评议并投票表决,今年已对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开了三次听证会。沃尔玛要开的3家店中,有一个计划设在浦东,因这里已有一处卖场,居民区也不大,沃尔玛接受建议,放弃了这个计划。

三是加快产业整合,壮大本土企业。重庆市商委主任秦文武认为,如果在两到三年内本土商业企业不组建有竞争力的大型集团,肯定会被外资全部吃掉。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正在着手加快本地商业资产的整合。在北京,西单商场集团与友谊集团、王府井百货和东安集团、燕莎集团与北京饮食服务集团分别进行了联合重组。在东北,辽宁大商集团在当地政府扶持下迅速扩张,已在全国5省20多个城市中开设连锁店51家,年销售额实现12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百货店连锁集团和第三大零售业企业集团。

中央采购也被本土企业所运用。2002年9月,来自上海、成都、武汉等地的九大家电零售巨头宣布结盟,今年集体采购家电将达150亿到16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黄卫平认为,目前零售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大卖场的高端市场,外资拥有绝对优势。中国零售企业正在被迫在中低端市场扩张,尽快找到适合中国企业的经营成长模式十分重要。建立适应社区特点的便利店、折扣店,选择部分经济发达的效区村镇,率先发展综合超市等适合农村消费的新型零售企业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模式。

新闻背景:

我国承诺的商业入世开放步骤

在市场准入上:

入世第一年(2002),外国服务提供者仅限于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在北京和上海,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的总数各不超过4家;

第二年(2003),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宁波和重庆;

第三年(2004),取消地域限制、数量限制、股权限制。

在经营范围上:

加入后1年内(2002),允许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零售;

加入后3年内(2004),允许从事药品、农药、农膜和成品油的零售;

加入后5年内(2006),允许从事化肥的零售。

标签:;  ;  ;  ;  ;  ;  

国外超市的黑幕--跨国零售鳄鱼对服务业倾销的揭露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