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鲁迅《文化偏至论》中有关施蒂纳的材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鲁迅论文,新发现论文,文化论文,施蒂纳论文,偏至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时期的五篇文言论文,作为鲁迅最早的思想材料,多年来受到学界的关注。《文化偏至论》一文,由于正式揭橥“立人”主张,在五篇论文中处于核心位置,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其材源的考证,于考察鲁迅思想的形成,将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笔者在日访问交流期间,曾翻阅明治三十年代较为活跃的思想文化杂志,发现了一则资料,可以判断是《文化偏至论》中鲁迅所介绍的“新神思宗”施蒂纳的材源,在此发表出来并求教于方家。
《文化偏至论》“立人”论的资源,来自所欲宣扬的西方19世纪末的“新神思宗”,作为“新神思宗”而着重介绍者,则有勖宾霍尔(叔本华A.Schopenhauer)、契开迦尔(克尔恺郭尔S.Kierkegaard)、伊勃生(易卜生Henrik Ibsen)、尼佉(尼采Fr.Nietzsche)和斯契纳尔(施蒂纳M.Stirner)。
从文脉看,鲁迅的“立人”主张,主要是从“重个人”和“非物质”两方面来论述的,对施蒂纳的介绍,在“重个人”部分。文章首先梳理了西方“个人”意识出现的两条文明史线索,一是随着法国大革命后平等、自由观念的普及,人们由觉悟人类的尊严,到意识自我、个性的价值,又因旧的信仰和道德的解体,转向“极端之主我”;一是基于社会民主的平等诉求,把“个人”看作社会之一分子,而无顾“个人特殊之性”,更有甚者,“夷崚而不湮卑”,以庸众压抑天才,“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于固陋”,于是“物反于极”,“极端之个人主义”开始出现。作为对社会民主“平等”观念的反拨,着重介绍了施蒂纳、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易卜生和尼采的思想。鲁迅首先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篇幅介绍施蒂纳的思想,其介绍如下:
德人斯契纳尔(M.Stirner)乃先以极端之个人主义现于世。谓真之进步,在己之足下。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有此我,本属自由;既本有矣,而更外求也,是曰矛盾。自由之得以力,而力即在乎个人,亦即资财,亦即权利。故苟有外力来被,则无间出于寡人,或出于众庶,皆专制也。国家谓吾当与国民合其意志,亦一专制也。众意表现为法律,吾即受其束缚,虽曰为我之舆台,顾同是舆台耳。去之奈何?曰:在绝义务。义务废绝,而法律与谢亡矣。意盖谓凡一个人,其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①
笔者查阅明治时期杂志《日本人》,②发现一篇署名蚊学士的长文《無政府主义論す》(《论无政府主义》),鲁迅有关施蒂纳的言述,其材源就来自该文,而且属于直接转译过来的。
文章连载于《日本人》第154号、155号、157号、158号、159号,时间为明治35年(1902年)1月5日至3月20日。蚊学士可能是笔名,在同名杂志没有发现同样署名的文章,目前作者不详。
该文对无政府主义思潮和运动作了系统介绍。文章分三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是“无政府主义的本质及起源”;第二部分是“无政府主义的分类”;第三部分是“应该如何评价及对待”。第一部分分别就无政府主义的界定、相关概念的关系及无政府主义的来源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辨析。无政府主义兴起于近代以来的三大“脱缚运动”:一是路德为代表的近代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二是以卢梭为精神导师的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三是19世纪以来的反抗资本压迫的革命;现代无政府主义产生于对19世纪经济进步所带来的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的反拨。作者还辨析了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以及现代无政府主义由俄国虚无党、蒲鲁东、施蒂纳到巴枯宁的发展历程;在第二部分,作者把无政府主义分为实行的和理论的两大类进行介绍,前者寄望于其自由和平等的理想就在现实中得到实现,采取直接的暴力手段去除暴君、压迫者甚至一切权力者,倾于狂热的境界,作者介绍无政府党的激进纲领和党人的暴力行径,并显示了有所保留的立场。对于理论的无政府主义,作者又从论述便利的角度分为两类:一是从经济现状出发追求绝对经济自由、平等的经济无政府主义,可分为“集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前者代表为蒲鲁东,后者代表是克鲁巴特金等,文章详细辨析了二者的内在区别;二是理论的无政府主义是纯然从哲理出发的哲学无政府主义,作者在这里分别介绍了施蒂纳、尼采等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并加以评析;第三部分分别就两类无政府主义进行评价,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多起著名的无政府党人暴力事件,对实行的无政府主义者热衷于暴力恐怖活动不以为然,但对理论的无政府主义寄以同情之了解;并就欧美不同国家无政府主义活动激烈程度和方式的不同,从各国政治现状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入手作了深入的背景分析。
施蒂纳,见于第二部分“无政府主义的分类”中对作为理论无政府主义之一的哲学无政府主义的介绍,而且是哲学无政府主义的首要的介绍对象。论文是这样介绍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哲学的:
Max Stirner是第一个基于纯粹利己主义立场倡导无政府主义的人。他以每个人作为至高无上的唯一实在,并断言:“所谓人类,所谓主义,毕竟只能是存在于个人的一种观念、妄想而已。”曰:人们的理想越精神化、越神圣,则与之相对应的敬畏之情就应该逐渐扩大。而对于他们自己,则自身的自由反而因此更加缩小了。所有的这些观念只不过是个人的精神产物,只不过是非实在的最大之物。因此,由自由主义所开辟的道路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徒增迷惑并导致退步而已。真正的进步决不在理想中,而是在每个人的脚下,即在于发挥自己的“我性”,从而让这个“我”完全摆脱观念世界的支配。因为“我性”是所有的造物主。自由教导我们:“让你自身自由吧”,于是它也能言明所谓“你自身”到底是什么。与此相反,“我性”对我们喊叫:“复活于你自己”。“我性”生来就是自由的,因此先天性地作为自由者追求自由,与妄想者和迷信者为伍狂奔正是为了忘却自我。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矛盾,自由,起初须有达到自由之权利,然后才能够得到的。但是这权利决不能在自由之外求得,而是存在每个人当中。我的权利也不是别人给予之物,神、理性、自然和国家也都不是人所给予之物。所有的法律,是支配社会之权力的意志。所有的国家,其统治意志无论是出于一个人,还是出于大多数或者全体,最终都是一种专制。即使我明言我自己的意志与所有其他国民的集体意志相一致,此时也不免是专制。这就使我容易变成国家的奴隶,使我放弃我自身的自由。那么,我们如何才不至于陷入此种境地呢?曰:只有在我不承认任何义务时,只有在不束缚自我时,或者在我从束缚中觉醒时。即,我已没有任何义务,我亦不必承认任何法律。果然,当我排斥一切束缚、发挥本来面目时,对我来说,毫无承认国家之理由,也无自我之存在。只有毫无“我性”的卑贱之人才应该独自站在国家之下。……
在下一自然段的中间部分,对于施蒂纳又有这样的表述:
……一开始,每个人依据自我形成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的中心及终点,而所谓幸福,即由此产生。故依据我性,树立了人的绝对自由。……如果对比上引鲁迅和蚊学士介绍施蒂纳的两段引文,不难发现,鲁迅的介绍,其材源正来自于施蒂纳。为了简明起见,我们可以将两段中的相似句子抽出来加以一一对照:
蚊学士:Max Stirner是第一个基于纯粹利己主义立场倡导无政府主义的人。
鲁迅:德人斯契纳尔(M.Stirner)乃先以极端之个人主义现于世。
蚊学士:(Stirner说:)真正的进步,决不在理想中,而是在每个人的脚下,即在于发挥自己的“我性”,从而让这个“我”完全摆脱观念世界的支配。
鲁迅:谓真之进步,在己之足下。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蚊学士:因为“我性”是所有的造物主。自由教导我们:“让你自身自由吧”,于是它也能说明所谓“你自身”到底是什么。与此相反,“我性”对我们喊叫:“复活于你自己”。“我性”生来就是自由的,因此先天性地作为自由者追求自由,与妄想者和迷信者为伍狂奔正是为了忘却自我。
鲁迅: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有此我,本属自由。
蚊学士:“我性”生来就是自由的,因此先天性地作为自由者追求自由,与妄想者和迷信者为伍狂奔正是为了忘却自我。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矛盾。自由,起初须有达到自由之权利,然后才能够得到的。但是这权利决不能在自由之外求得,而是存在每个人当中。我的权利也不是别人给予之物,神、理性、自然和国家也都不是人所给予之物。
鲁迅:既本有矣,而更外求也,是曰矛盾。
蚊学士:自由,起初须有达到自由之权利,然后才能够得到的。但是这权利决不能在自由之外求得,而是存在每个人当中。
鲁迅:自由之得以力,而力即在乎个人,亦即资财,亦即权利。
蚊学士:所有的法律,是支配社会之权力的意志。所有的国家,其统治意志无论是出于一个人,还是出于大多数或者全体,最终都是一种专制。
鲁迅:故苟有外力来被,则无间出于寡人,或出于众庶,皆专制也。
蚊学士:即使我明言我自己的意志与所有其他国民的集体意志相一致,此时也不免是专制。
鲁迅:国家谓吾当与国民合其意志,亦一专制也。
蚊学士:那么,我们如何才不至于陷入此种境地呢?曰:只有在我不承认任何义务时,只有在不束缚自我时,或者在我从束缚中觉醒时。即,我已没有任何义务,我亦不必承认任何法律。
鲁迅:去之奈何?曰:在绝义务。义务废绝,而法律与偕亡矣。
蚊学士:一开始,每个人依据自我形成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的中心及终点,而所谓幸福,即由此产生。故依据我性,树立了人的绝对自由。
鲁迅:意盖谓凡一个人,其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
在确定《文化偏至论》有关施蒂纳的论述与蚊学士文有关论述的相似性后,如要确定后者是前者的材源,尚需进一步澄清鲁迅有无受其他文本的影响。
鲁迅留日期间,围绕中国的近代危机及出路,晚清志士激烈论争,形成了一个以东京为中心的言论圈,无政府主义是此一纷繁语境中诸多流行话语之一。约1903年前后,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报刊开始介绍俄罗斯虚无党及无政府主义的文章,1905年《民报》创刊后,有关俄罗斯虚无党及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呈增多趋势,1907年,专门宣扬无政府主义的《天义报》和《新世纪》创刊。早期无政府主义者或作为革命派的一翼参与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或成为革命派的论敌与其论战,皆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偏至论》对施蒂纳的介绍,是否有这些文章的影响呢?《天义报》和《新世纪》均创刊于1907年6月,与《文化偏至论》的写作大致同时,可首先排除这两个无政府主义刊物对该文的影响,故勘察范围可限于1903至1907年间的无政府主义材料。
1907年之前的汉语语境中,有关无政府主义材料有:1902年马君武翻译英人克喀伯的《俄罗斯大风潮》,同年,日本幸德秋水的政治评论集《广长舌》也翻译成中文《社会主义广长舌》一书出版(中国国民丛书社译,商务印书馆1902年出版),烟山专太郎的《近世社会主义》各章节则纷纷被译为中文,广为影响,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西川光次郎的《社会党》也分别由赵必振和周子高翻译成中文,1903年张继译幸德秋水的《无政府主义》在上海出版;③1904年金一根据烟山专太郎的《近世无政府主义》译述《自由血》(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印刷,镜今书局1904年3月出版)。以上为专著,文章则有:1903年6月《苏报》署名佚名的《虚无党》、《浙江潮》署名大我的《新社会之理论》、8—9月马叙伦连载于《正艺通报》14—16号的《二十世纪之新主义》、杨笃生发表于《新湖南》上的《湖南之湖南人》,1904年1月《中国白话报》第二期自然生(张继)的《无政府主义及无政府党之精神》等,但查这些材料,不见有对施蒂纳的介绍。
《民报》1905年11月创刊后,由信仰无政府主义的张继任主编,刊载了更多介绍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如第四号译丛栏署名社员译的《欧美社会革命运动之种类及评论》,第七号“来稿栏”渊实(廖仲恺)译《社会主义史大纲》及梦蝶生著《无政府党与革命党之说明》,第八号“来稿栏”渊实译《无政府主义之二派》,第九号“来稿栏”渊实译《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发表时间在1906年5月1日至1906年11月15日。但经查诸篇,只有《无政府主义之二派》一文涉及对施蒂纳的介绍。④此篇为日人久津见蕨村所著《欧美之无政府主义》中之一节,有关施蒂纳的介绍及评论如下:
斯体奈Stirner(即施蒂纳,笔者注。)、威希提Wehidey、尼得日Netche三人所说,固不同一,甲非基督主义,乙基督主义,丙进化主义,各有特殊之点。虽然,以个人之发现进步,而期无政府主义之实现,其目的固无不同也。布隆东Prondhon、巴枯宁Bakunin、乐波轻kropotokine三人,其所言亦不同,甲集产主义,乙破坏主义,丙共产主义,亦各有独到之处。虽然,以社会经济之改革,而期无政府主义之实现及其成功,亦固无不同也。……
前者三人,后者三人,两两对照,一则以个人为主,一则以社会为主,一则谈吾人内部之修养,一则谋吾人外部之改革,一则注意心意品性之发达,一则尽力于境遇事情之变更,两者分道而驰,均能自完其说,遂成个人的与社会的两无政府主义之流派。
此两无政府主义,谁果实行非常手段,使世人有陷入危地之惧乎?夫个人的者,惟关于人心而已,社会的者,乃冲突社会之制度组织。故其一则曰,今非其时不当暴动,必也将学说法使人明心见性,共臻上度;其一则曰,社会制度组织之不平,密如鱼网,使人束薪足不可终日,若不求援腕力,实行改革,一扫习惯性永堕力则必不能齐此黎庶共登乐园。……
显然,这则稀有的对施蒂纳的汉语介绍,与《文化偏至论》没有材源关系。
还需要弄清的是,除了蚊学士文外,鲁迅在日所可能接触到的介绍无政府主义的日文材料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影响源?鲁迅留日期间,日本有关无政府主义的介绍,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同时进行。1902-1904年,日本开始出现介绍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如烟山专太郎的《近世无政府主义》、幸德秋水的政治评论集《广长舌》、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西川光次郎的《社会党》和宫崎民藏的相关文章;1906年,围绕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创办《新纪元》、幸德秋水、片山潜、久津见蕨村、大杉荣等参加的《光》和堺利彦创刊的《社会主义研究》,形成了宣传无政府主义的中心;1906年6月,幸德秋水由社会主义者转变为无政府主义者,和堺利彦、大杉荣、山川均等强硬派一起倡导同盟罢工的“直接行动”,在当时影响颇大。
晚清无政府主义传播,其思想来源正是当时日本的无政府主义宣传,上述无政府主义论著几乎都被同时翻译成中文,如《广长舌》由中国国民丛书社译成中文出版,⑤1903年,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西川光次郎的《社会党》也分别由赵必振和周子高翻译成中文出版,宫崎民藏的文章也翻译成中文在《民报》刊登,⑥在《新纪元》、《光》和《社会主义研究》上发表的布里斯(W.D.P Bliss)的《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久津见蕨村的《无政府主义之两派》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名文,都分别翻译成中文发表。⑦当时,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烟山专太郎的《近世无政府主义》,此书马上被翻译介绍到国内,据考证,1903年6月《大陆》第7期的《俄国虚无党三杰传》和《童子世界》第33号之《俄罗斯的革命党》、1903年8月《大陆》第9期之《弑俄帝亚历山大者传》、1903年9月《浙江潮》第7期《俄国革命党女杰沙勃罗克传》、1903年《国民日日报》之《俄皇亚历山大第二之死状》、1904年《警钟日报》第26—28号之《俄国虚无党源流考》等,都译自此书的某一章节⑧,甚至1903年7月《汉声》第6号爆弹之《俄国虚无党之机关》、1903年陈冷译《虚无党》等,都来源于此书。⑨1907年1月和10月的《民报》第11号、17号渊实译《虚无党小史》注明为“此篇为日本文学士烟山专太郎所著‘近世无政府主义’之第三章”、1904年金一译述的《自由血》则是此书最完整的译本。⑩据笔者所能见到的材料,这些来自日本的无政府主义宣传都不是《文化偏至论》中施蒂纳的确切材源。通过上文的一一对照,已经证实蚊学士文就是《文化偏至论》的材源,其实已足可排除其他可能。
注释:
①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1页。
②《日本人》杂志是明治二十年代由政教社创办的同人综合性杂志,宗旨是反对明治维新以来以鹿鸣馆时期为代表的欧化倾向,提倡国粹保存主义和日本人意识。明治21年4月3日创刊发行,经几次停刊,刊名也发生变化,大致情况是:《日本人》(第一次)1—73号,明治21年4月3日—24年6月2日,半月刊,明治23年11月25日后改为周刊;因政府弹压禁刊,改名为《亚细亚》(第一卷)1—71号,明治24年6月29号—25年12月26号,周刊;《亚细亚》(第二卷)1—11号,明治26年2月1号—26年9月15号,半月刊;《日本人》(第二次)1—18号,明治26年10月10日—28年2月3日,半月刊;《亚细亚》(第三卷)1—3号,明治26年12月1日、27年7月10日、27年10月21日,与复活的《日本人》并行发行;《日本人》(第三次)1—449号,明治28年7月5日—39年12月20日,半月刊;明治40年1月1日第450号始改名为《日本及日本人》半月刊。
③此文是幸德秋水根据意大利马剌跌士达Malatesta的《无政府主义》的日译本。
④所列文章对无政府主义的介绍摘录如下,以见与蚊文及鲁文的区别。第四号“译丛栏”巡耕稿,社员译《欧美社会革命运动之种类及评论》:社会革命运动之起源:凡所以改造社会,拯救民命者,论者至众,而惜乎未足语精华也;泊乎中叶,得三派焉,皆以根本改革应用于社会者也,曰社会主义,曰无政府主义,曰土地均有主义。无政府主义列为三派,曰哲学的无政府主义,曰基督教无政府主义,曰破坏的无政府主义。哲学的无政府主义者,以个人得完全之自由为理想之文明,其说倡自英美法诸哲学家,其达目的之道,任诸社会、自然之进化,持义甚平,党徒亦寡。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以创同胞平等自由之天国于此坤舆上为目的,盖以宗教者为主流,党人皆散处比、意诸邦。至所谓破坏的无政府主义者,乃受雄烈猛健巴枯宁Miebeal Bacounin之遗钵,志在销毁旧社会之组织,创人类平等自由之新世界,牺牲生命运动革命者也,一名共产无政府党或虚无党。第七号“来稿栏”署名梦蝶生《无政府党与革命党之说明》:此主义可分二派,一平和的而一急激的也。平和的所主张者为基督主义、非基督主义、进化主义也,三说不同之点固多,而其以个人心理之发达进步,期无政府主义之实现则一,至于急激的无政府主义,则其所主张者为共产主义、集产主义、破坏主义,三者主张大略亦同,不外以社会经济之改革,期无政府主义之实现,故又名社会的无政府主义。盖平和的主义,以谓苟个人道德之发达,则政府何有焉,而所谓法律其无用更无论矣,此主义其实行为无形,且发达以心理,故个人的又哲学的者也;而急激的无政府主义则不然,以破坏社会的组织而发达者也。破坏之实行则不能无实力,故非常手段随而生焉,各国尝嚇其威力而竭力禁止之者以此。第八号“来稿栏”署名渊实译《无政府主义之二派》:斯体奈Stirner、威希提Wehidey、尼得日Netche三人所说,固不同一,甲非基督主义,乙基督主义,丙进化主义,各有特殊之点。虽然,以个人之发现进步,而期无政府主义之实现,其目的固无不同也。布隆东Prondhon、巴枯宁Bakunin、乐波轻kropotokine三人,其所言亦不同,甲集产主义,乙破坏主义,丙共产主义,亦各有独到之处。虽然,以社会经济之改革,而期无政府主义之实现及其成功,亦固无不同也。前者三人,后者三人,两两对照,一则以个人为主,一则以社会为主,一则谈吾人内部之修养,一则谋吾人外部之改革,一则注意心意品性之发达,一则尽力于境遇事情之变更,两者分道而驰,均能自完其说,遂成个人的与社会的两无政府主义之流派。此两无政府主义,谁果实行非常手段,使世人有陷入危地之惧乎?夫个人的者,惟关于人心而已,社会的者,乃冲突社会之制度组织。故其一则曰,今非其时不当暴动,必也将学说法使人明心见性,共臻上度;其一则曰,社会制度组织之不平,密如鱼网,使人束薪足不可终日,若不求援腕力,实行改革,一扫习惯性永堕力则必不能齐此黎庶共登乐园。第九号“来稿栏”署名渊实译《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世之革命有三大主义:一、社会主义Socialism,二、无政府主义Anarchist,三、虚无主义Nihilism。无政府主义有二派,其一曰个人的无政府主义,有时亦名曰哲学的无政府主义,其二曰共产的无政府主义。若论其一,则与社会主义全为异质者,盖无政府主义之哲学的根据,在个人之权,夫社会主义,若论实际,则比无政府主义更可信其确保个人之自由,然其个人主权论,则两自秦越,毫不相关,社会主义者以无政府主义者所渴望,不过哲学的玄想,如梦游华胥,非不美也,却鲜事实之根据何。
⑤[日]幸德秋水著,中国国民丛书社译:《社会主义广长舌》,商务印书馆1902年出版。
⑥《民报》第四号译丛栏《欧美社会革命运动之种类及评论》,署名“(日)巡耕稿,社员译”。
⑦见《民报》第八号“来稿栏”渊实译《无政府主义之二派》;第七号“来稿栏”渊实译《社会主义史大纲》(有附言:“此篇为W.D.P Bliss所著A Hand Book of Socialism之一节”);第九号“来稿栏”渊实译《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有附言:“此篇亦W.D.P Bliss所著A Hand Book of Socialism之一节。……译者惟依原文口吻,适可而止,固无所容心于其间也。译者深恨近人专尚懒祭工夫,每活剥他人所有以为己说。译者故不悉也。惟译者今日尚在研究时代,自不欲发表意见姑俟他日。”)
⑧参阅蒋俊:《无政府主义的传入与二十世纪初年的革命风暴》,《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3年第1期。
⑨参阅[日]狭间直树:《中国社会主义の黎明》,第114~115页。
⑩参考韩曹世铉著:《明末清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31页。
标签:文化偏至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明治时代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民报论文; 无政府主义论文; 日本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