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县级供电公司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后的应用现状、优点以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了电网调度管理工作高效运作,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字: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一、前言:
随着电力的发展,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电网运行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三集五大”建设,特别是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电网调度运行实行精细化集中管理,而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是改革电网运行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最终实现智能化电网的关键。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对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
二、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应用现状
县级供电公司实行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后,实现了电网调度、监控、运维操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调度控制中心主要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运维操作站主要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倒闸操作、运行巡视等工作,二者各司其责又紧密配合,更好地实现了调度运行模式的扁平化、集约化管理,使调度人员能时刻掌握电网运行关键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日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工作效率,且更有利于实现全网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优点
(1)、提高电网设备操作效率
监控人员在发现异常及事故后,第一时间向调度汇报,减少了调度集控站操作队模式下经电话汇报等中间环节,当值调度可以直接参与判断故障的性质,在缩短汇报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故障判断的正确性;在紧急情况下,当值调度员可以直接下令给监控员,通过遥控操作迅速隔离故障点。如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当值调度员和监控员经过共同分析判断后,可以直接对故障线路进行遥控操作,及时快捷地切除故障。在临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时,当值调度也可直接下令,通过遥控操作的模式,迅速改变电网过渡方式,真正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及应变能力。在用电紧张的时期,调度员根据上级调度要求,按照政府批准的限电拉闸序位表,可以直接下令给监控员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网供负荷在允许范围内。
(2)、实现减员增效
调度与监控同处一室值班,可以有效减少总值班人员和监控设备、场地的投资,优化资源布局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我局现有监控员从原自动化班以及变电站人员中抽调,其监控人员对监控信号的认识更深刻全面,能够根据上传的信号,快速判断影响电网设备运行的程度,从而及时隔离故障,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3)、促进电网运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实施调控一体化这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为了适应电网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要求,而新模式的实施反过来又促进了电网运行技术保障水平的提高。为了保障调控一体化的顺利实施,体现新运行体系的优势,县级公司在人、财、物上大量投入,增加调度人员、编制调控运行规程、实施调度自动化主站、分站改造,升级各类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电网运行技术装备水平,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具体问题的描述和采取措施
(1)调度、监控人员对新设备的认识不够。
县级公司现有调度人员在调度运行岗位上工作多年,调度运行经验丰富,但随着电网发展,采用新技术的设备越来越多,造成对变电站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够。监控人员对新投的变电设备认识不足,容易造成对监控信号的疏漏,技术方面调度自动化系统虽然实现了对开关的遥控,但对刀闸和继电保护设备均不具备遥控操作功能,要靠运维操作站人员到现场操作,效率较低。
对策: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调度、监控人员下现场对变电、线路设备重新进行学习和认识,并撰写现场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包含实习情况、实习效果、实习心得体会以及对培训计划的要求;加快设备技术改造,满足遥控操作等功能。
(2)、调度人员受干扰因素增加
在调控分离运行模式下,调度人员运行值班环境相对独立,便于调度人员进行网络监视及事故处理。调控一体化后,受监控机频繁的“语音告警”、“弹出窗口”信息等因素影响,调度人员思维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对事故判断及应变能力降低。
对策:监控应设置专门信号监视人员,分工监视,进行信息的筛选与分析,可以关小监控信号上报的声音。
(3)无用监控信号多影响监控质量
由于大多数无人值班站自动化设备不对现场信息做处理,全部直接上传到调度自动化主站,虽然主站对一些信息进行分层分区、过滤、筛选,但发生事故仍有大量信息上传,造成信息堆积,监控人员难以区分哪些是有用信息。延缓了故障处理时间或信息通道堵塞不能被及时发现,监控系统在分层分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对策:明确信息采集的原则,规范信息的命名;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信息的智能管理,进行信息合并,到达信息分层、分流管理。建设新型基于地县一体化的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采用直观简洁的人机界面展示等,来提高监视安全性和效率。
(4)、运维站操作人员与调度员工作配合不够,影响电网优质服务
运维操作站负责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有的地理位置跨度大,各站之间路途遥远,而每值运维操作人员一定,若当日计划检修的电网设备较多,往往会造成调度不能按照计划时间下令操作停电,推迟了电网设备的检修时间和送电时间,遭到95598的投诉,影响电网的优质服务质量。若遇到临时电网故障,不能及时隔离故障,增加了电网运行风险。
对策:每值运维人员要充足,以确保对电网设备的及时操作。调度方式专责在每日检修工作安排上要均衡,尽量避免调度和运维站操作人员出现忙闲不等的状况。
五、对调控一体化模式的思考和评价
由于调控一体化的系统复杂,专业性强,技术支持系统要求高,势必带来一系列的衔接配合及体制转型过渡上的问题。目前县级公司将调度、监控人员融合成同一班组进行管理,监控和调度业务在班组内部统一调配。此模式要求调度员和监控员同时具备监控和调度两种职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计划开展对调度和监控人员结构、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培训,以满足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要。
调控一体化是国网公司推行大运行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调控一体化运行后,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调控一体化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调度和监控人员的完全融合,向智能电网方向迈进,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论文作者:李景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电网论文; 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模式论文; 设备论文; 调度员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