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明星。”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都在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大想办法,而《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让孩子在书的天空里翱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循循善诱,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1.创设阅读空间
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创设阅读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要每节语文课前抽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我在班级里建立了读书角,每名同学自己从家里带一本课外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阅读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激发阅读渴望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还有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和激发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安排一位同学演讲或讲故事,轮流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二、强化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创设生动情境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
2.拓展阅读形式
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三、激励评价,提高阅读兴趣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在班中设立了“阅读争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阅读课外书籍,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出心得,即可得到一枚“阅读星”。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一月内评出得星最多的小组,加以奖励。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读了你才能感受书的魅力,领悟更多生活的真谛。
论文作者:毕红娜 李华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时间论文; 故事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