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城市飞速发展建设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人们面对现今的环境条件也逐步认识到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绿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缓解各类环境问题,就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包括地面绿化、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及阳台绿化等,从而提高城市的运行质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对城市绿化工程概念的研究,结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常用技术的了解,本文提出了这类园林景观的主要施工方法,让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能够全面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立体绿化;工程施工
引言:立体绿化的狭义概念为:充分利用不同的立体条件,选择依附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形式,从而提高绿化面积。广义概念为:除地面绿化以外的所有绿化形式。在本文研究中,体现了绿化方案设计充分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个园林绿化区域的施工技术要点,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以达到更好的绿化效果。
一、园林绿化立体绿化工程的施工要求
在园林绿化工程和立体绿化工程中,需要关注的施工要点为植物栽种后成活率、景观植物的合理搭配、构筑物和植物的搭配形式等,相应的绿化施工中,也要从这些角度落实施工中的各项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一)植物成活率
在绿化工程中,植物的成活率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具体的施工中,要从植物的习性、种植环境、土壤条件、工程的施工或安装方法等角度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施工工作[1]。
对于植物习性来说,需要分析植物生长中对水分、光照、气候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满足这类植物的生长条件,以及栽种位置等。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施工时还要注意移栽植物的处理方法,包括枝、叶、根系的保留方案。
对于园林工程中的土壤条件,要分析这类土壤植物的适配性,当土壤条件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时,要先进行土壤环境改良,包括调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等,然后再进行植物栽种,从而保证植物能够茁壮成长。
工程的施工方法,地面绿化主要考虑的是植物的栽植方法,立体绿化则需要考虑的更全面一些,包括植物的安装方式、建筑的荷载范围、以及后期的浇灌方式等,还要兼顾高空大风的危害及安全方面的问题。
(二)植物搭配情况
在施工方案的落实中,需要重视植物的搭配方案,在施工前,首先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完成对各个种植区域土壤的检测工作,保证土壤能够满足后期植物的生长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植物栽植工作。施工中还需注意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时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落实。例如当前有两种植物,从外观上来爱看,一种为攀爬类植物,一种为起到烘托环境作用的灌木植物,虽然这两种植物的搭配效果极佳,但是一种植物要求土壤酸碱度为弱碱性,另一种为弱酸性,在这种问题发生时,就需要我们先进行土壤的改良工作,保证土壤能满足栽种植物的生存条件、而为了避免改良后的土壤会在自然环境的作用下混合[2],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采取适当方法规避这一问题,使土壤状况与栽种的植物适配且不会因为其它原因而轻易改变。
其次为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一些植物会通过分泌激素、空气毒素等方法,限制其余植物的生长,在设计中,设计人员会按照植物的习性制定最佳的设计方案,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施工中,能够完全按照要求完成各项施工工作。
再次为植物的空间搭配情况,在施工中要重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重视植物之间的搭配方案,不限于植物的高低层次搭配、色叶搭配、生长习性搭配等,以提高整个种植系统的稳定性、合理性。
(三)植物和构筑物搭配方案
要完成一个合理、舒适的绿化工程,其中一个需要关注重点为植物和构筑物之间的合理搭配,构筑物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为一些植物提供攀爬基础,其二通过构筑物和植物的合理搭配,能够提高整个景观区域的效果层次,这种相得益彰式的搭配方案,更能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求。
在基于设计图纸的前提下,要勇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具体施工中需要我们多进行施工工艺的推敲,最大程度的呈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美感。例:对于乔木栽植来说,要多推敲建筑和植物之间的视角关系。
二、园林绿化立体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
(一)土壤处理过程
绿化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为植物栽种,由于不同的植物对土壤要求不同,所以在施工中,需要按照植物的习性完成土壤处理工作。
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为土壤检测,包括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含水量、土壤保水能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增加肥力的方法实现改良工作,对于土壤的酸碱度,通过石灰可以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对于土壤的含水量和保水能力等,可通过设置储水设备或蓄水设备等方法,保持土壤的保水能力。
其次为土壤中基础设施的施工,需要按照绘制的施工图纸完成对各类设备的安装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完全按照相关要求及施工规范完成施工,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合理性。
最后为土壤的区域划分,对于一些习性相差较大,且无法提出优化方案的绿化区域来说,由于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确定是否对该区域土壤条件进行分区域治理和调整工作,防止不同条件之间土壤的相互干扰。
(二)构筑物施工过程
在立体绿化工程的施工中,需要通过各类构筑物提高立体感和层次感,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会接触到各类构筑物,相同构筑物所处的位置及形式的不同,其施工方法也会有一定不同,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环境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
对于绿化工程中的自然建筑来说,尤其是对于带有较高立体型的建筑,包括山石、湖泊中的小型岛屿等区域来说,最重要的施工方法为分析其如何与整个园林适配,可以通过对建筑景观的修缮、优化等方法,提高这类自然建筑和整个园林景观的适配性[2]。应用的方法包括原有景观修复、周边景观构建、周边土壤条件改善等。
对于人工建筑来说,当前常见的包括凉亭、廊架、水景、假山等,在这类建筑的施工中,首先要完成对基础部分的施工工作,在此基础上建成地上部分。在具体施工中,要重视建筑原材料的保护、处理与合理应用,尤其是对于水泥这类易损材料,还要注意施工结束后的成品保护工作。
(三)自然景观处理
为提高整个景观的档次,设计人员会合理增加自然景观,要求施工人员完全理解设计意图,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工作。不同景观的处理方法有很大不同,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制定这类景观的施工工艺。
例:针对原有的山石等立体景观,重点施工内容为分析整个结构的土壤承力情况、地下连接结构的强度、土壤环境变更对原有植物的影响状况等因素,常用的施工方法为:不改变原有结构对整个景观进行恢复,保证原有结构的稳定性、施工造价的最优化。
另外为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应用最大化,也要重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衔接性,需要分析人造景观对周边设施的关系,保证景观的整体协调性。例如在某园林工程中存在一个小型自然湖泊,只在湖泊周边区域种植相关植物,则无法体现绿化工程的立体性,设计方案为在该湖泊的中心位置设置人工岛屿,同时设置假山等人造景观,从整体上来说看,整个湖泊区域的内容物增加,提高了整个区域的审美意境。
(四)种植规范落实
在植物的栽植中,各类植物都有相应的种植规范,为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完全按照相应的种植规范完成施工,保证植物与人造景观、自然景观等的完整统一性。
本文提出的种植规范中,首先为对移栽植物的保护工作,采用的方法包括枝叶去除、根系保留等。同时在这类植物的运输中,也需要做好植物的根系保护工作,常用的方法为,植物移栽中完成对根系周边土壤的挖掘,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整个植物运输到施工区域,降低植物含水量损耗等问题。另外在施工中,需要确保挖掘的土壤坑洞能够实现对植物根系的全面包容且土壤不能覆盖植物的茎脖部位。完成土壤覆盖等工作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对植物进行固定工作。
其次为针对各类攀爬类植物的施工方法,一种为种子种植模式,这一施工过程要按照种子的习性,对周围土壤条件进行改善,保证满足种子发芽、健康生长。另一种为移栽的攀爬类植物,施工过程要注意合理确定移栽茎段的长度。对茎段长度来说,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对于爬山虎来说,茎段长度不少于10cm,同时与地面的高度要保持在50cm以上,宽度不低于40cm。
再次为辅助性植物,包括草坪、低矮灌木等,这一类在绿化工程占比一般比较大,在施工中,要从整个园林的角度完成这类植物栽种,严格按照种植规范,合理有效的进行种植、搭配,不能单一的考虑造价或者即时效果而忽略植物基本的生长空间,生活习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园林立体绿化工作的实施中,提出的施工要点求包括植物成活率、植物之间搭配的合理性、植物与建筑之间的搭配科学性等方面,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园林施工质量。在具体的施工中,工作内容包括构筑物施工、土壤处理、落实植物栽种规范和自然景观处理等,保证完全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完成施工工作,以提高整个景观造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廷玮.园林立体绿化工程施工技术[J].农业工程,2019,9(02):28-30.
[2]刘志勇.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初探[J].福建建材,2018(12):68-69.
[3]徐宏.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9):93-94.
论文作者:刘东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植物论文; 土壤论文; 构筑物论文; 工作论文; 绿化工程论文; 景观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