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全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人民医院外科 甘肃 临泽 7342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后期干预多方面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的120例坏疽性及穿孔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手术切除并采用右下腹麦式切口,并且根据病人的局部情况采用顺切或逆切,术后抗生素使用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大黄牡丹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外加中医穴位按压方法,对阑尾穴,曲池,合谷,天枢进行穴位按压。对照组采用单一手术治疗。结果:通过对患者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有效治愈率的比较,观察组要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有很好的效果,为急性阑尾炎治愈提出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19-02
急性阑尾炎是现在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数患者表现发热,呕吐,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都会显著增加,其主要的症状有转移性腹痛,阑尾点压痛,反跳痛等。有变化多,急性的特点。主要引发病症的主要因素有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并且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从中医角度认为阑尾炎属于里,热,实证。由于饮食油腻生冷,情志失调,导致肠道转化出现问题,淤血停积,气滞,湿阻[1]。阑尾炎病程短,发病快为主要特点,一旦延误治疗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所以本次探讨从中西医两方面联合治疗对比单一采用西医手术治疗恢复效果的有效性,为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让治疗更加有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的120例坏疽性及穿孔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18~42岁,平均年龄26.2±1.2岁。对照组男4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20~41岁,平均年龄25.5±1.0岁。观察组和对照组从年龄,性别以及患病的住院阶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术后治疗方法
观察组手术处理,术前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准备吸引器以及时吸取脓液,采用右下腹麦式切口,把渗液吸取干净,找到阑尾处切除,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阑尾穿孔要特别注意处理粪石,残端要处理缝合包埋,术后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服用中药大黄牡丹皮汤,用大黄9g,厚朴10g,牡丹皮12g,桃仁10g,冬瓜仁10g,赤芍10g,连翘12g,当归10g,白芷10g,金银花12g,蒲公英12g,混合后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连服3~5天。其中大黄泻热通便,桃仁,冬瓜仁散热消肿并能润肠通便,牡丹皮活血化瘀[2]。此方全方泻热通便降低肠管内压,改善肠管的血液循环,散结消肿,消除炎症。另外为观察组增加中医穴位按压方法,对阑尾穴,曲池,合谷,天枢,内关用食指和中指成剑指状对上诉穴位进行按摩,每天两次3~5分钟,至穴位发胀,发热为宜。
对照组只采用基础的手术治疗,术后抗生素防感染,不采用中医汤剂及穴位按摩。
1.3 术后恢复
手术后一周拆线,观察组出现一例并发症,腹腔内出现脓肿。并有残余感染,剩余59例术后腹痛消失,超声检查腹腔阑尾肿胀消退,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对照组出现12例腹部有粘连,肠梗阻,白细胞数量偏高,有脓液。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属于突发性疾病,一旦发病,应尽早对症治疗。阑尾是与盲肠相连的一根细长的管道,一旦发生阻塞或细菌侵入,极易发生病变,处置不及时极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危害很大。所以,做好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工作很必要。急性阑尾炎确诊后,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中的肠痈与现在的阑尾炎特征相像,对其表现的病症,古医家早有论述,出自《外科正宗》,主要论述的就是阑尾炎多由于进食不正确,致脾胃受损,肠胃的传到出现问题。另一种原因就是多年的便秘,肠道内压增高,积滞不泻,造成血败肉腐。这种和现代西医中阑尾炎的论述大致相同。治疗上,中医治疗阑尾炎主要在于通便去热,活血散瘀,降低肠内压,调整体液代谢,加快体内微循环。而对于术后患者,重在对于术后脾胃湿热症状的调整。在给患者提供的中药汤剂中,金银花,蒲公英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桃仁,赤芍可以活血散瘀[3]。大黄,厚朴泻下攻积。白芷消肿,止痛。西药学理论中,研究表明大黄,厚朴,桃仁,赤芍中所含成分能有效促进肠蠕动,改善肠内循环,调节肠功能。另外蒲公英,金银花等对镇痛消炎都有很好效果。穴位经络学是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穴位按摩则是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手段。通过对穴位有规律的点按,可以有效的减轻疼痛,调节人体机能,对促进肠胃蠕动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卢世庆 .中医中药治疗阑尾炎的探讨 [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转移),2011,12(13):183-184.
[2] 石传科,严志登,罗明等.急性阑尾炎速后中医证候聚类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91-93.
[3] 黄树林,梁明,徐茂奇.复方蒲公英颗粒对化脓性阑尾炎对术后肠粘连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3):46-48.
论文作者:任培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阑尾炎论文; 阑尾论文; 术后论文; 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大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