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机制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是指一国货币政策效应传输送往另一国,使另一国货币政策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对经济总量均衡进行影响的机理和制式。“传导”揭示的是一国货币政策对另一国货币政策发生的影响。“传导机制”揭示的是发生影响的渠道、方式、手段及其内在机理。例如,甲国提高国内利率,收紧银根,导致乙国资本向甲国流入,乙国为了阻止资本外流,相应提高国内利率。于是,甲国通过利率、汇率、资本流动成功地将货币紧缩政策传输到乙国,并影响到乙国的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这种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对世界经济、金融影响较大。
一、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模型
开放条件下,一国既存在产品市场,也存在货币市场;既有本国货币市场,也有外汇市场;既有本国产品市场,也有国际产品市场。因此,在开放条件下,对一国来说,重要的问题是既要维持国内均衡,又要维持对外均衡。如果各国都能实现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世界经济就有可能处于稳定状态。但是,由于开放条件下各国三个市场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之中,因此,一国维持均衡的政策措施必然会传导到他国。在固定汇率条件下,本国产品市场和本国货币市场的两个内生变量即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本国利率,与外汇市场的内生变量即国际收支盈余,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国际经济出现变动、通货出现贬值时,货币供应量出现变化,国际收支盈余与国民生产总值和本国利率间则产生密切的内在联系而相互影响。在浮动汇率制下,三个市场的内生变量,即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利率、外币的价格都是由三个市场同时决定的,互相间影响更加明显。作为货币政策,其效应也必然由一国传至另一国。
(一)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基本途径
一国货币政策及其效应对另一国的传导呈线形传导形态。假定:(1)影响一国产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因素不存在;(2)国内均衡变量简化为货币政策变量;(3 )国内产品市场与国际产品市场之间不存在贸易及关税壁垒;(4)国际货币市场与本国货币市场已实现一体化。 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及其效应对另一国的传导基本途径可表述为:
货币国际传导基本途径说明了四个问题:(1 )货币政策首先表现为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一国制定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直接受到影响的只能是国内货币市场。货币政策传导信号首先表现为利率变动,当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时,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就要提高;反之,则利率降低。(2 )国内货币市场充当着一国货币政策和一国产品市场之间的中介,货币政策通过国内货币市场向国内产品市场进行政策效应传导。在这里,货币政策目标在国内货币市场领域表现为一种直接目标,在国内产品市场领域则表现为一种间接目标;货币政策效应同样表现为一种间接效应。(3 )国内货币市场通过国内产品市场对国际产品市场传导。当货币作为第一推动力调节国内产品市场时,其影响最终表现为国际产品市场构成变化;当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调节国际产品市场时,通过国际货币市场供应量的变化而实现。国内货币市场“一肩挑两头”的作用,在此模型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4 )国际货币市场变动影响到他国货币政策;变动后的他国货币政策以他国国际货币市场为中介,通过他国国际产品市场对国内产品市场传导,进而反馈到本国的货币政策。
因此,国际传导基本途径的政策涵义可表述为:(1 )国内货币市场是货币政策效应的始点,货币政策效应的国际传导以国内货币市场为出发点。因此,国内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就成为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过程的重要的基础环节。当一国货币市场具有准确接受和传导货币政策信号的功能时,货币政策才得以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于是,减少国内货币市场传导失真度就成为研究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的重要问题之一。(2 )国内及国际产品的市场均衡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终点。货币政策效应最终要影响一国对内、对外均衡,而且货币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一国经济稳定均衡的发展,因此,国内及国际产品市场的均衡是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终点。(3 )国际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效应传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国的货币政策能否向国际传导,传导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如何取决于国内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的力量对比,包括利率、资金充裕程度等。同时,国际上他国的货币政策向国内的传导一般也是通过国际货币市场进行的。货币政策国际传导基本途径虽然整体上展示的是货币量与产品实物量的关系,但是同时又揭示了货币转化与产品实物量的关系,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转化,构成货币政策现行传导基础上的循环传导。而在循环传导过程中,国际货币市场始终充当着最重要的中介角色。(4 )货币政策传导的各个环节,既是前一环节的终点,又是后一环节的起点,双重性质、双重影响使货币政策传导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货币政策效应的国际传导力度、深度和广度均取决于这一有机整体的运转质量和效率。
(二)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载体
货币政策国际基本途径并未解决货币政策以何种方式和手段实现货币政策国际传导,即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载体问题。
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载体是关系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成功与否的基本条件。我们知道,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质量和效率,取决于货币市场的内生变量,只有内生变量符合货币政策要求,能够准确体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意图,能够正确传送货币政策信号,能够充分发挥政策效力,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才富有效率。这一内生变量,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载体。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载体,究其根本只能是一个有着极大应变力的单选项——虽然货币政策国际传导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手段,但必定有一种是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形式和手段。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载体的理解。
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载体有:货币供应量M,国际贸易B,利率i 和汇率e。由此,一个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载体模型可以表述为:
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含有四个内生变量,其中:M,i主要作用于货币政策的国内传导过程,调节的是国内均衡;e,B主要作用于货币政策的国际收支传导过程,调节的是国际收支均衡。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载体的变化,与经济运行过程完全相符。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效应只有传导到国际产品市场,并对国际产品市场实施某种影响,使之向货币政策目标变动,才能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均衡。
因此,当我们分析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载体时,可以看出:
1、货币政策借助M影响国内货币市场。货币政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形式多样,但是,作为货币政策其调节的始终只能是货币供应量,其它的调节对象,如金融机构货币扩张能力、货币乘数等最终也只能表现为某一时期货币供应量。因金融深化带来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也只是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外延变化,归根到底仍然将表现为货币供应的数量概念。货币供应量M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中央银行借助于M可以有目的地实现货币政策意图。例如,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M (增加或减少)可以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资金供给,从而影响国内货币市场。需要指出的是,国际货币市场与他国货币政策之间的效应传导也借助于M进行。
2、国内货币市场借助i向国内产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借助e 向国际货币市场传导本国货币政策变动情况。国内货币市场以资金价格(这种价格对内表现为市场利率,对外表现为货币比价),借助i和e,对国内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进行影响。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M 影响国内货币市场利率i,进而影响国内产品市场的资金成本, 使产品市场进行符合货币政策意图的调整,以此影响国内均衡。通过国内货币市场利率i的变化,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 或通过汇率变动贸易关系,从而使本国的货币政策向国际传导。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量。因此,在调节国际收支均衡时,国内货币市场实际上是借助i和e两个载体,同时对两个市场进行影响。而i和e又相互作用,互为条件,是作用一个对象的两把利剑。即在即期外汇市场上,i的高或低引起资本的流进或流出, 从而使外汇的供给增加或减少,e也随之下降或上升。
3、国内产品市场借助B向国际产品市场传导本国货币政策变动情况。M和i的变动,最终影响到一国内部均衡。无论刺激供给或抑制供给,一国国内均衡必然发生变动,国内产品市场的繁荣或萧条,必然借助于B向国际产品市场传导,直接影响国际贸易, 从而影响到国际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状况。因此,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影响国内货币市场,影响国内产品市场,进而影响国际产品市场,将一国的货币政策传导到国际产品市场。
4、国际货币市场借助i向国际产品市场传导他国货币政策变动效应,借助e向国内货币市场传导他国货币政策变动效应。 国际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了利率的高低,从而影响国际产品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汇率的变动,影响一国与他国之间货币的交易成本和贸易条件,从而影响国内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过程与方式
一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国际传导,取决于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政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当一国的货币政策被置之于全球货币政策圈之后,该国的货币政策在对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影响。这种通道与作用的双向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过程和方式的复杂性。同时,货币政策国际传导过程,是宏观政策通过微观环节发生作用以后,对宏观目标的再影响过程。
(一)由国内货币市场向国内产品市场的传导
国内货币市场对国内产品市场影响流程:货币供应量下降→银行货币扩张能力收缩→企业减少进货→国内需求下降→物价下降→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存货减少→企业货币资金增加→银行活期存款增加,流动性扩大。在完成货币政策效应的第一阶段传导以后,假定货币政策尚未调整,这时,即开始国内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效应向国内产品市场传导的第二个阶段:银行资金流动性扩大,扩张能力增强,贷款增加,社会资金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需求扩大,整个社会的物价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随之加大,于是自动收缩生产规模,其结果导致以国内市场为对象的企业存货增加,货币资金减少,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锐降,银行资产流动性减弱。
如果我们对货币政策效应传导阶段予以抽象,那么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货币市场充当传导中介时,资金价格是效应能否到位的最关键因素,利率与企业产品成本呈同向变动关系:当信贷资金利率上扬时,企业生产成本随之上升,反之亦然。因此,在社会资金供应量出现变化时,撬动企业生产规模变动闸门杠杆的只能是资金价格;资金价格变化引起企业产品成本变化,进而引起产品数量变化。因此,货币政策效应首先在供给领域发生作用,货币政策通过变动资金价格,对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调整。
于是,在我们面前,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虽不止一次地提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与产品调整虽然可以在一个过程中表现,但事实上,二者并不同步。那么,在一个货币高度自由流动和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市场里,货币政策效应是如何通过货币市场向国内产品市场传导的呢?我们认为,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汇率浮动与货币的自由流动,虽然可能使产品市场的货币因素变得更为复杂,即,一个国家产品市场,可以通过国际货币流动和汇率变动,弥补国内货币市场变动形成的一部分缺口。但是,汇率的浮动与货币自由流动,最终将通过国内货币供应总量反映出来,利率始终是国内产品结构变动最重要的杠杆。当资金价格出现变化时,产品成本与资金流动的时间差,基本与利率作用滞后区间吻合。因为在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形态下,一国实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国际社会很难采取与这个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相左的抗衡政策(当然也有例外)。更多的是对一国货币政策引起的利率变动更灵敏、更快捷地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为资金出超或入超的变化,其结果只能加速国内货币市场对国内产品市场的调整早日到位。
(二)由国内产品市场向国际产品市场的传导
货币政策效应国际传导的第二个过程是,经国内产品市场向国际产品市场传导。在开放条件下,一国或一经济体的经济部门可以分为对外部门与对内部门。对外部门指直接与国外产品市场有联系的部门,对内部门指间接同国外产品市场有联系的部门。因此,通过国际贸易渠道“传导”货币政策的过程一般表现为:国际货币政策变动→世界商品市场供求变动→国内对外部门供求变动→国内对内部门供求变动→国内市场供求变动→产量与就业变动。因此,国内产量与就业的变化间接地受到国际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影响国际贸易渠道“传导”的因素包括:(1 )一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即一国与国外产品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具体地说,一国的生产量、消费量和就业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世界市场有关,这对于“传导”有重要作用。一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对该国的影响也越大。(2 )一国进出口在世界总进口值与总出口值中的比重,以及一国对某些世界性商品的供求在该种商品的世界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中的比重。这就是一国贸易结构对“传导”的影响。(3)在考察“传导”过程时, 还必须注意到双边贸易关系。在两国有贸易关系时,两国在贸易方面的依赖程度影响着“传导”。如果甲国同乙国的贸易额在乙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很小,那么甲国的货币政策变动对乙国经济的影响也就较小,反之亦然。(4)“传导”过程与有关各国的经济政策紧密关联。 换言之,“传导”依赖各国政府采取何种政策来阻止本国经济可能遭到的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
货币政策效应由国内产品市场向国际产品市场传导,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货币供应量下降、银行货币扩张能力收缩起,至外汇储备增加、货币政策效应初步显现止;第二阶段由外汇储备增加起,至银行货币扩张能力回复到第一阶段初始时期状态止。两个阶段构成一国或一经济体外汇储备变动的完整的循环过程;国内产品市场正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完成了对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
假定一国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该国政府为了使本国经济平稳增长,决定实行严厉的通货紧缩政策。货币当局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等,以减少货币供应量,使银行货币扩张能力得到抑制,贷款减少,利率上扬。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必然带来国内需求下降,商品价格下跌,成本降低,国际贸易条件改善。假如国际社会完全接受一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意图,那么这一国家的出口将会得到增加,企业生产规模得以扩大,国内存货减少,外汇收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外汇储备相应增加。货币政策效应完成第一阶段的传导。
国内产品市场对国际产品市场影响流程:货币供应量下降→银行货币扩张能力收缩→国内需求下降→产品成本降低→国际贸易条件改善→企业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外汇储备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由于企业进出口状况改善,银行结汇增加,银行扩张能力扩大,贷款能力增强,利率下降,企业资金相对宽松。由此带动国内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商品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假如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这一国家的出口将减少,企业生产规模缩小,国内存货增加,外汇收入减少,于是外汇储备相应减少,银行售汇增加,扩张能力收缩。货币政策效应完成第二阶段传导。
上面我们从需求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如何通过国内产品市场对国际产品市场施以影响。从供给角度分析,当银行货币扩张能力收缩时,利率的上扬必然使企业成本上升,国内生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价格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货币必然对外贬值,而汇率的变化,必然刺激一国增加出口数额,改善国际收支环境。因此,当一国国内产品市场对国际产品市场进行货币政策效应传导时,汇率就成为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一国通过国内产品市场向国际产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效应,取决于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政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其最终标志是,国际产品市场构成变化及一国在国际产品市场份额变化与货币政策对国内均衡调节目标的吻合度,也就是国际产品市场对一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吸纳度。
(三)由国内货币市场向国际货币市场的传导
货币政策效应国际传导的第三个过程是,货币政策效应由国内货币市场向国际货币市场传导。国内货币市场向国际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效应,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条是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条是人力资本流动渠道。
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传导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效应国际传导的主要形式。在经济高度一体化和金融高度自由化的开放条件下,一国的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实际上融为一体。一国改变或实施货币政策后,国内货币市场利用某些载体向国际货币市场传输货币政策效应。这些载体主要包括国际债务变动、国内外资金收益率、国际收支差额和汇率等。
一是利用国际债务变动传输货币政策效应。一国货币政策发生变异时,在国际资本市场最直接表现是资本流出、流入总量的变化和对外履约率的变化。当一国遭受到国内经济衰退威胁时,为了保持国内均衡,首先可能变动本国对国际货币市场的资本流出总量,从国外抽回短期信贷,或停止向国外供给信贷,其结果很可能引起其他国家金融秩序运行混乱,企业发生支付困难,导致他国国内供求失衡;或者在经济衰退时期,该国因无法如期偿还国外债务,使国外的债权人蒙受损失,从而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混乱。
二是借助国内外不同的资本收益率进行货币政策效应传导。在开放条件下,虽然资金可以自由流动,国内外经济形成一个整体,但是毕竟存在着国内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之分,因此,有价证券的收益率和可贷资金的利率也会出现某些差异。货币政策通常也借助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收益率或利率的差异进行货币政策效应“传导”。某一个国家发生资本的过剩或资本的严重缺乏,会使国内利率或收益率较大幅度地变动,于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对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收益率和利率发生影响。于是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将随该国的货币政策一起变动。
三是通过国际收支差额的调整进行“传导”。假定国际货币市场资金充裕,信用松动,利率低于国内,而国内货币供给不足,信用紧缩,那么资本将流入国内,产生国际收支盈余,从而引起国际储备量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基础货币量中的国外资产存量。这时,如果中央银行不采取抵消政策,则国内货币量就会上升,原有的国内货币均衡就会受到干扰,利率就会降低。或者,该国为了避免资本流入过多,采取抵消政策,扩大信贷,扩大货币流通量,国内利率降低,与国际货币市场利率一致,国外资本不再流入。反之,假定国际货币市场利率高于一国国内市场利率,一国国内货币供给多,信用松动,资本将流往国外,于是产生国际收支逆差。这时,该国为了避免资本流出过多,将会紧缩信贷,减少货币流通量,使国内利率提高,使之与国际货币市场利率一致,本国资本不再流出。
四是通过汇率调整进行传导。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市场汇率的自由变动而进行的“传导”。另一种情况是通过一国货币的法定贬值而进行的“传导”。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汇率在不同时期、不同交易对象、不同需求引致的差异,因此,如果一国货币供给超过需求,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在这种情况下,该国货币持有人,包括国外持有人和本国持有人或者抛出该国货币,或者利用多种途径转换货币形态,从而使金融市场出现混乱。金融危机(或称信用危机)通常表现为某种货币实际上已经贬值,但官方尚未宣布贬值之前,持有该种货币的人纷纷抛出该种货币。在后一种情况下,一国政府通过正式宣布通货贬值,以扩大出口,阻止进口。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失业”由国内输出到国外。它同国际贸易渠道的“传导”结合起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
五是国际游资的冲击。国际资本中没有固定投放场所的那一部分被称为国际游资。这种资本在国际市场任意流动,随时可以冲击其他国家,引起它们的经济波动。
综上所述,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传导”的因素有:(1 )一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数量和本国投放于国外资本的数量;(2 )一国银行存款中来自国外的存款所占的比重以及存款人的国别构成;(3 )一国货币持有人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和外币的数额及其国别构成;(4 )一国国内利率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差异大小以及二者调整的时间间隔;(5 )一国汇率的实际贬值与正式贬值的时间间隔长短以及贬值的幅度; (6)各国政府对待外资和本国资本外流的经济政策及汇率政策等。
通过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渠道进行的“传导”,是货币政策效应国际传导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有着不同于国际商品流动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1)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相比, 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往往具有地区性和临时性特点。(2)由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在现阶段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往往是阵发的,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3)在人力素质不断改善的情况下, 人力资本流动逐渐由体力型流动向脑力型流动转化,人力资本流动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格局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效应通过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渠道进行“传导”,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输入成本变动引起劳动力输入国供求关系变动。劳动力输入成本取决于劳动力输入国和输出国的平均工资水平。当一国货币政策出现变动时,反映在人力资本资源上。第一,供求状况可能出现变动,第二,供求价格可能出现变动。而供求价格的变动,又必然在人力资本吸纳过程中得以反映,由此使货币政策效应得以传导。例如,甲国发生物价上涨,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物价,由此带来甲国人力市场供大于求和人力基本消费成本变化。如果甲国一部分人力流向国际人力市场,乙国需要一部分人力资源,这时,输出国人力工资要求的参照值既要体现乙国平均水平,也要体现物价变动时期的甲国基本消费水平。如果乙国难以找到可替代的人力资源,来自甲国的人力资源在乙国就业人员中又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甲国输出人员较高工资要求可能导致乙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上升,从而推动乙国物价上升。乙国政府为了控制物价,也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见,劳动输入成本变动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方式之一。
在上述条件下,如果乙国发生经济衰退,不得不大批解雇来自甲国的移民人力,假定甲国移民人力不得不返回甲国,于是甲国的失业者增加,甲国的经济也将因此出现变化。可见,解雇是另一种“传导”方式。
但相对于国际商品流动和国际资本流动而言,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是较次要的。值是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效应国际传导中,还存在着一种无形的传导渠道和方式,即一国货币政策效应跨国界的示范传导。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渠道的“传导”,被称为有形的“传导”。跨国界的示范作用被称为无形的“传导”。例如,甲国物价上升,工人进行斗争,使工资上升,导致物价进一步上升,甲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乙国物价没有上升,甲国工会的行动对乙国工会有示范作用,所以乙国政府为控制物价,也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如,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相互参考,当甲国采取某种政策(如变动关税率、加强进口限制,外汇管制,移民限制,提高国内市场利率,或采取其他经济政策)时,乙国也会仿效,采取类似的措施,或针对甲国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这样也就发生跨国界的示范作用。
三、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特点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关键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如何对他国实施影响。虽然我们已就国际传导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一些分析,但是,我们尚未对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概括和分析。一般而言,在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对他国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大国、强国对相对而言的经济小国、弱国的影响,或者是在一个资金可充分流动的经济体内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例如,1992年德国合并后,由于统一货币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为了抑制货币供应量,德国货币当局决定提高利率。当这一政策效应传导到国际货币市场后,英、意资本随即向德国流动。迫于压力,英、意宣布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而欧洲货币组织之间货币比价的浮动也由6%调为15%。 另一种情况是经济小国、弱国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大国、强国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债券问题引起金融危机,可能波及到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与否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墨西哥金融危机、泰国金融危机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都是小国、弱国货币政策对大国、强国实施影响的佐证。
因此,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有四个特点:
1、公开。(1)政策手段公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在两个市场(货币、外汇)公开运作。中央银行运用间接调控手段实施货币政策,一般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但无论中央银行运用何种工具,其运作是公开的,传递的信息也是公开的,不存在内幕信息问题。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公开市场是有效率的。(2 )政策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因此,政策效应同时在国内、国外市场显现。在一个开放经济形态下,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象、作用是一致的,不存在国内、国外不同市场的不同政策。如果说有所不同;也只是作用的程度不一样。一般来讲,国内部门受到的影响快而迅猛,国外受到的影响慢而渐进;国内开放部门受到来自别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比国内封闭部门要直接些,速度也较为快些。(3)政策传导方式公开。 一国货币政策在国际间传导,一般都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渠道等进行,传导的载体是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际贸易差额等,其传导方式是公开的。一国改变货币政策后,其他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对外开放程度和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估计到这一改变对自己的影响和冲击。
2、间接。货币政策调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调控方式间接。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各国必须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因此,各国在实施其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时,采用的调控手段一般是间接的。除非在特定的紧急状态下,才采取一些直接的调控手段。二是政策工具间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关税等,这些都是间接的调控工具。由此货币政策调控影响也呈现间接特点。一国货币政策对他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内货币市场影响国内产品市场,继而影响他国产品市场,影响他国国内均衡,从而对他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从这一影响过程可以看出其影响的间接性。从直观看,一国不可能对他国货币政策产生直接影响。
3、递进。货币政策国际传导在过程上具有明显的递进特点。首先,货币政策效应经货币市场向产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在国际间传导的起点是国内货币市场,国内货币市场的条件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国内商品市场,因为货币市场上的资金的宽裕与否,决定了国内生产企业是否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影响国内的商品需求。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是国内货币市场向国内商品市场递进。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效应经由国内产品市场向国际产品市场传导。一国货币政策传导到国内商品市场后,对商品的价格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国际贸易条件,影响国内商品出口,进而影响国际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同时,货币政策效应又具有由单向向双向相互影响特点。很显然,一国国内货币政策既然向国际传导,由于该国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一分子,必然也受到来自他国有关政策的影响,包括他国的货币政策。因此,货币政策在国际间的传导是双向的。
4、多渠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共同作用。 货币政策在国际间传导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与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渠道等进行的,但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进行的,因此,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在货币政策国际间传导中共同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时作用。一国货币政策向国际传导,是通过国内市场向外传导的,国际上他国货币政策向本国传导,是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的。由于货币政策在国际间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其间必然同时起着作用。资本市场(包括外汇市场)与产品市场交替影响。货币政策在国际间的传导,是通过国内货币市场影响国内商品市场,最后到国际货币市场,或通过国内货币市场直接影响到国际货币市场。同时国际上有关货币政策的变化也首先影响国际货币市场,再影响国际商品市场,最后影响国内货币市场,或通过国际货币市场直接影响到国内货币市场,因此,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中交替起着作用。
在分析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特点时,我们注意到货币政策在各国之间传导存在着差别。从理论上讲,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为了维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协调一致的,各国应该牺牲国内利率来维护共同的国际利益。但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来看,各国的货币政策并不一致,原因何在?假定不考虑各国所采取的抵消政策因素,那么从理论上分析,造成各国之间实际货币政策差别的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信用量在国内货币供应量中的比例和增长率不同。一国的货币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国内信用量,另一部分为国际储备量。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货币供应量两个组成部分的比重和增长率不会一样。同时,考虑到各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差,在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影响下,各国国内货币政策也会有所差异。二是汇率的不完全固定。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各国的汇率都有一定的波动幅度,这种汇率波动有可能使两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差异。但只要汇率的波动在规定的幅度内,那么货币政策的差异也会被限制在汇率波动的范围内。三是贸易的阻碍。国际贸易的阻碍包括运输成本、关税、进出口配额等等,当国际贸易受到阻碍时,两国货币政策也可能发生差异。
四、汇率体制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与固定汇率下传导有极大区别。
首先、浮动汇率对货币政策在国际间传导具有一定的阻止力。前面我们讨论的是在固定汇率下的国际传导,那么,要阻止国外货币的影响,唯一的选择是实行浮动汇率政策。换言之,在固定汇率之下,单个国家无法避免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内货币政策会自动向世界广泛采用的货币政策看齐。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自行升降代替了国际储备量的流动,成为调节对外经济均衡的机制。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自由变动能通过国际储备的变动而调节。浮动汇率可以通过两国货币相对价格的调节保持一国的国际收支均衡。此外,在浮动汇率制下,国外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的结果使外汇市场上该国货币对外汇率相应下降,不会引起国际储备量的外流,对国内价格水平不产生影响。因此,浮动汇率可以减轻世界货币政策通过国际收支差额变动的传导机制对国内货币政策以及整个经济的冲击力。这就是浮动汇率的“隔离效应”。
其次,货币政策有可能通过国际贸易条件变动而进行国际传导。国外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产品的进口价格上升,在国内进口需求缺乏弹性的前提下,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结果以本币表示的国内进口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如果国内工资率对价格上升反映灵敏的话,就会引起工资率的上升,产量下降,引起国内货币的过度供给,从而引起本币进一步贬值。如果引入汇率预期对国内价格的影响,那么国内价格对汇率贬值的反映将更加强烈,结果会使国内的价格上升高于国外价格的上升。这样,国外货币扩张政策通过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工资和汇率变化而传导至国内,引起国内经济扩张。浮动汇率对此无能为力。同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国际传导。一国货币扩张会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他国,这种影响也是浮动汇率无法排除的。
标签:货币供应量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论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文; 货币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供求关系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外汇论文; 国际收支论文; 央行论文; 利率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