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的战略位置及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我国论文,位置论文,战略论文,金融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展金融工程已上升到首要的战略位置
工程(engineering )作为“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注:Helen Hemingway Benton Publisher,《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卷第413页。),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工程是指机械工程,其意义是指几个要件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与特殊的工程和器械一同工作,或者为了获得某种功能上的完善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械工程的原理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比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出现了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在物理领域,出现了核子工程、宇航工程;在化学领域,出现了材料工程;在电子领域,出现了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通讯工程;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管理工程,
近年盛行的企业重组英文本身就是“企业再工程”(corporatere- engineering ); 而金融领域则在80 年代末兴起了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时代不同,工程学的应用领域和所处的地位也不同。在冷战时代,国家安全的主要表现就是国防安全,所以两弹一箭的核子工程、宇航工程获得迅猛发展。而在后冷战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国家安全主要表现为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而且,目前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不是主要体现对抗和防御,而是实力的竞争。于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和金融工程就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领域。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出版的轰动西方的《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在讨论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战略时,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控制全部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都是同金融工程密切相关的。而控制高科技军火工业和控制航天工业则分别退居到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的位置。由此可见,金融工程在后冷战时期已上升到首要的战略位置(注:陈平:《金融工程——后冷战时代的新战场》,载《中国经济时报》1998-04-10(7)。)。
二、金融工程的核心是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金融工程”一词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出现在有关文献中,但金融工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是90年代的事情。从对金融工程的诠释来看,金融工程的核心是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1.芬纳蒡的诠释。最早提出金融工程学科概念的美国金融学教授约翰·芬纳蒂(John Finnerty)在1988 年发表的“公司理财中的金融工程综观”一文中将金融工程的概念界定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注: John Finnerty,"Financial Engineering in Corporate Finance:An Overview",Financial Management Vol.17(No.4,1988)。定义的中译取自宋逢明等译《金融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马歇尔和班赛尔在其《金融工程》一书中十分推崇这一定义,他们指出,该定义中的“创新”和“创造”这两个词值得重视,它们具有三种涵义:一是金融领域中思想的跃进,其创造性最高,如创造出第一个零息债券、第一个互换合约等;二是指对已有的观念做出新的理解和应用,如将期货交易推广到以前没能涉及到的领域,发展出众多的期权及互换的变种等;三是指对已有的金融产品和手段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某种特定的情况,如远期互换、期货期权、互换期权的出现等(注:(美)马歇尔、班赛尔:《金融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4页。)。 芬纳蒂由此将金融工程学的研究范围分成三个方面:一是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二是为降低交易成本的新型金融手段的开发;三是创造性地为解决某些金融问题提供系统完备的解决办法。
2.史密斯和史密森的概念。1993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西蒙管理学院教授克里弗德·史密斯(Clifford W.Smith )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经理查尔斯·史密斯( Charles W.Smithson )合著的《金融工程手册》(The Handbook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提出的概念颇具代表性。他们指出,金融工程创造的是导致非标准现金流的金融合约,它主要指用基础的资本市场工具组合而成新工具的工程(注:Clifford W.Smith& Charles W.Smithson,"The Handbook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Harper & Row,1993.)。 这一定义指出了金融工程着眼于创造“非标准”(nonstandard)的新金融工具。 金融工程实际上是为特定的客户量体裁衣(customize),设计特定的、非标准的金融工具的工程。 金融工具的标准与非标准,是指该金融工具是否被市场普遍接受并交易。实际上,每一种标准的金融工具,都经历过一个由非标准的金融工具到被市场接纳、改进、批量生产、集中交易的过程。
3.格利茨的概念。 1994 年英国金融学家洛伦兹·格利茨(Lawrence Galitz )在其著作《金融工程学——管理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技巧》(Financial Engineer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to ManageFinancial Risk)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定义”: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注: Lawrence Galitz,Financial Engineer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to Manage Financial Risk,Pitman Publishing 1994,page5.定义的中译取自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可见,格利茨认为金融工程的目标是重组金融结构以获得所希望的结果。比如说,对于投资者来说,金融工程能够使其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对于公司财务人员来说,金融工程可能帮助他们消除目前尚处在投标阶段的项目风险;对于筹资者来说,金融工程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低利率的资金。虽然一方所希望的结果,对另一方而言也许是不希望看到的,但总之双方对这笔交易的完成会感到满意。
4.马歇尔和班赛尔的评述。马歇尔和班赛尔在其《金融工程》一书中,认为芬纳蒂对金融工程的定义是最好的。除了对芬纳蒂的定义进行诠释外,两人还认为金融工程不只限于应用在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层面,近些年来,许多富有创造性的金融创新都是面向零售层面,有时也称为消费者层面。尽管金融工程与投资银行传统作用的联系更紧密一些,但一些商业银行也往往涉足其中,所以马歇尔和班赛尔广义地使用投资银行这一名词,这一名词将包括传统的投资银行,开展金融工程业务的商业银行,以及参与财务建构和风险管理活动的其他机构。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金融工程应当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司理财、金融交易(包括基础工具和衍生工具交易)、投资与现金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被认为是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内容, 原因在于近些年公司理财、衍生工具开发、投资与货币管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风险管理。许多人甚至将“金融工程”视为“风险管理”的同义语。
上述的几个定义中,芬纳蒂对金融工程所下的定义被广为接受。史密斯和史密森的定义指出了设计非标准金融工具的重要性,但对现金流过分重视,事实上,现金流的变化状况并非金融工程的根本动因和成果。格利茨的定义强调了应用金融工具的重要性,但却没突出创新性,实际上,金融工程不仅是对现有金融结构的重组,很多方面更是一种创新,一些金融工具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芬纳蒂的定义很好地涵盖了目前金融工程应用的主要领域。
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金融工程学的研究范围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注:周立:《西方金融工程学的发展》,载《世界经济》1997年第9期,第33页.):(1)新兴金融工具的研究和开发, 即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殊需要,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并为之创造市场,这是目前金融工程学应用的主要领域;(2)设计新的风险管理技术, 即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金融工具和市场状况达到完美的组合;(3 )从整体上构筑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增强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促进有效竞争的完美实现。
从总体上看,金融工程提供了一整套的原理、方法和工具,着重于对现有金融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这种创造性是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成功运用,是知识经济社会在金融业中的集中体现。而且,金融工程可根据出现问题的层次性,提出层次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当今任何一个谋求金融发展的社会里,金融工程都有其用武之地。就我国而言,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利用金融工程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范例。笔者曾考察过广东利用金融工程筹集资金、降低金融成本的例子(注:详见周立:《广东金融工程的两个案例与若干启示》,载《华南金融研究》1998年增刊.),李茂生(1998 )也载有我国利用金融工程技术解决金融工程的案例(注:详见李茂生:《金融工程与我国传统金融及其理论的革命》,载《财贸经济》1998(9).)。
三、我国金融工程应用分析
(一)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开始显化和普遍化了。吕福新(1998)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风险主要有(注:吕福新:“关于我国经济风险的性状、成因和对策”,《管理世界》1998(2).):1.投资和经营管理风险;2.市场交易和竞争风险;3.收入分配及其差别关系风险;4.企业财政金融连环风险。政府推行的“两个根本转变”同时涉及“前市场化”、“中市场化”和“后市场化”,涉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多层次转换和重组。这里的“前市场化”,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还继续存在,其权利关系还在产生影响,并延伸或扩展到市场经济关系中去,与市场权利交叉和混合,限制市场经济关系的发展,使市场机制难以自发地起作用。“中市场化”是指市场以自己的客观存在和自发作用为基础,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地发育和成熟,包括市场关系的扩大、市场联系的密切和市场性能的提高等,即市场的自然进化。“后市场化”一方面是指政府针对市场发育和成熟之后市场缺陷扩大的问题采取措施使市场缺陷得以克服或弥补,从而使市场在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使市场摆脱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限制而具有更高性能和作用。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前市场化”和“中市场化”均不足,“后市场化”的基础薄弱,条件欠缺,风险和代价很大。我国要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际上是要实行“系统的市场化”,其实质是由政府方式向市场方式转换,以及政府方式与市场方式结合的统一。“前市场化”的实质主要是政府方式向市场方式转化,“中市场化”要求政府弥补市场不足和促使市场发展。“三化”混合包含了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本来是为了实现凸性即优点结合,但实际上却往往形成凹性结合。一方面是政府扩大了市场缺陷;另一方面是市场加大了政府失败。这些构成了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金融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1998)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我国备受关注的金融风险问题虽然集中表现为名义变量或符号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但其背后却是实际变量和符号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总体态势、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研究》1998(3).)。90年代以来,我国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例有所提高(1993—1997年我国M[,2]/GDP的比例分别为100.7%、100.4%、103.9%、110.9%和119.6%), 按照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1988)和爱德华·肖(1992)曾经提出的“金融深化论”的解释,M[,2]的增长被看作是金融深化的标志,M[,2] 与GDP的比例被作为测定金融深化的指标。然而,我国经济近几年的实践表明,M[,2]相对于GDP比例的提高,既可能是金融深化的标志,也可能是金融风险增长的征兆。我国近几年一方面是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是银行不良贷款的急剧增加。前者表明银行债务或负债的增加,后者显示银行有效债权或资产的减少。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体系不是建立在自主的技术创新和深刻的结构变迁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模仿、移植和学习的基础之上的。由于没有创新,生产的增长只能依靠在传统需求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产业中的投入;由于没有根本的结构变革,于是出现结构雷同,以学习为技术导向,低资本投入高劳动投入。经过1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体制外寻求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于是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原有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将不可避免地显化,旧体制中国家集中承担经济风险的状况必然为各个经济实体自担风险的局面所取代。这样一来,经济风险又不可避免地普遍化了。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风险又多表现为金融风险。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1)一些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偏高, 个别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出现了支付危机;(2)非法设立金融机构, 乱办金融现象比较严重;(3)证券市场频频出现过度投机现象, 经济泡沫现象比较严重;(4)一些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 致使一些经营者乘机违规经营,甚至从事犯罪活动。从国际情况看,我国金融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1)国际游资正窥视着中国金融市场, 准备从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中牟取暴利;(2)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由此产生的国际金融动荡将可能直接冲击我国;(3 )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中国并同中国金融机构竞争,这种竞争的势头和压力正在增加和扩大,我国金融机构能否守得住自己的市场、控制本国的金融生活,正在变成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4)国际上的利率、汇率发生变化, 将直接造成国内的金融损失或经济损失;(5)国际金融诈骗日益猖獗, 国际黑社会组织洗钱活动日益广泛而隐蔽,特别是一些国家利用金融手段破坏别国经济和政治的目的等等,造成了严重的金融威胁;(6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使我国经济很容易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从而引发经济动荡,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临近,这种潜在的危险也在日益逼近。面对日益增大的金融风险,我们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应主要靠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理,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我国应引入金融工程来对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进行管理。
(二)我国金融工程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
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上,我国是一个后发的市场。后发有后发的劣势,如价格波动剧烈,易受金融市场发达国家金融风波的波及等。但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后发者可以尽情地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吸取他人的失败教训,引进他人的成功做法,可以实现高位起步,跳跃式前进,我国证券期货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后发优势。
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实行封闭式运行,这种模式的弊端在我国逐步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明显暴露出来。一是国内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低下,难以应付对外开放中逐渐增加的外来竞争;二是面对国际金融市场感到无所适从或盲目参与竞争。但我们杜绝风险和损失的办法绝不能是简单地关闭大门,禁止交易,这样只能保护落后,而应该研究引进西方先进的金融技术,向国际惯例靠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国在运用金融工程学解决金融业现实问题方面存在一些难题,但伴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一个适合引进和发展金融工程技术的客观环境正在形成,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金融工程技术来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实际问题。
我国在运用金融工程学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难题除了技术人才、经验、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外,最主要的是存在两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缺乏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在我国金融市场上,三种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均衡价格,这使金融工程创造出来的衍生工具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无法发挥。
二是缺乏真正需要规避风险的经营主体。目前作为金融市场交易主体的多是国有机构。这些机构缺乏真正的内在利益驱动机制,其市场行为不符合市场竞争规则,追求的不是利润的最大化。
另外,政府干预过多、多头管理、经济信息透明度低等也是短期内难以根除的问题。这一切都构成了我国运用金融工程学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难题。
但在我国金融工程的应用上,仅仅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这两个角度,笔者就曾提出过如下一些思路来解决目前经济金融改革中出现的难题(注:周立:《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一些思路》, 《金融早报》1998-11-23(7).):(1)地方政府债券的证券化;(2)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3)不良贷款的证券化;(4)国企改革的民营化与衍生证券;(5)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工程。
(三)当前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重点应是研究与教育
由于金融工程是一把双刃剑,在目前体制转轨尚未到位,政策扰动因素仍很大的今天,笔者虽赞成要进行开放式思维,努力采用金融工程的先进成果来解决我国实际问题、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但从我国目前的现实考虑,我们也不宜盲目采用金融工程技术,金融工程大发展的时代尚未到来。
目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还是旧体制带来的对人们行为的扭曲引导。我国是依靠计划经济实现内部积累的,潜在金融危机的主要危险,主要来自国内体制转型中发生的双重体制摩擦,包括国内信息度的降低,而外部风险是次要的。从外部风险角度来看,我国对于资本帐户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虽然效果有限,但是外国投机资本很难发挥破坏作用,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无论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在近年内都很难在中国内地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只是会积累起危机的因素。因此,近年内我国防范与化解危机应从主要由制度和人为因素着手,同时健全市场经济规则,消除未来危机的隐患。
金融工程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市场化的价格来实现金融风险的市场分配和动态管理。价格的市场化是大力发展金融工程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上几种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均衡价格,因此,金融工程大发展的前提并不存在。
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基本上还停留在银行的存放汇,以及证券的发行、兑付与交易的低水平阶段,还没有达到为企业、居民和政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水平。
虽然金融工程在我国大发展的时代尚未到来,但金融工程的许多成果已在我国有了应用的价值,为金融工程的大发展作必要的准备已是当务之急。从发展的观点看,由于知识经济在金融领域内的标志就是金融工程,对于金融业来说,21世纪无疑将是金融工程的世纪,发展金融工程,将是我国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次重大机遇。我国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发优势。现在,也必须以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我国的金融发展。实际上,近些年墨西哥、泰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经济金融危机都暴露了金融业滞后于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错误,金融先行不应只是某个时候、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口号,而应成为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着眼点。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必须将金融工程的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促进国内金融竞争、逐步放开金融价格、努力消除金融压制、适当鼓励金融创新。而目前发展金融工程的当务之急是改革目前的金融教育,加强对金融工程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培育一大批金融工程人才。由于金融与经济已密不可分,金融学实际上也就是金融经济学。在学科分类上,金融学又属于应用经济学,应从产业的观点来定位金融学。作为具有创造金融商品功能的金融产业,学科内容就必然涵盖和引入金融数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等新的发展成果(注:江其务:“金融工程学发展概况与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金融工程引论》,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1998年编.)。通过加强金融工程的研究与教育,为将来金融工程的大发展创造条件。
标签:金融论文; 金融工程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金融学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