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瑜 何苑菱(通讯作者)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2012级 四川泸州 064600)
【摘要】21世纪,随着大学生等高等教育的普遍现象,毕业后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就女大学生就业难分析其存在问题,及探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对策;原因;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229-02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高等教育后的女大学生的就业迈向了“大众教育”和“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毕业大学生逐年增长,其中女大学生的增长比例也日益加大,2001至2009年女大学生占总毕业生的比重从40.77% 增加到 50.08%[1]。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了解和分析,综合六个维度(包括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女大学生自身特征、教育环境以及用人单位本身) 来解释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从理论上指导她们更好的就业。
1.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
1.1 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
虽然当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但性别歧视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几乎是根深蒂固的。“外”指向公共的、社会性劳动,男人的能力体现在了赚钱养家,“内”则是私人性质,女人能力的体现在于家庭,所以掌握了经济权的男人在社会中常处于统治、支配的地位。有调查研究显示不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认为其存在有合理性[2]。由此可见不光男性存在性别歧视,女性也会性别歧视。当然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由每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可以看出男女间在经济地位、学习机会、政治参与及卫生福利四个范畴中均有差距。
1.2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就业的影响
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的价值意义不仅仅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思想,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我国为保障女性权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乏许多的漏洞,尤其体现在女性就业方面:没有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进行特别立法,有关保障女性就业的实施细则很少涉及,如法律对就业过程中禁止歧视女性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却没有对出现性别歧视是否要担负法律责任进行规定,使其没有真正保护到女性的权益,默认了就业存在的性别歧视[3-4]。
1.3 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1.3.1生理因素对就业影响 从生理上看,男生的精力、体力是优于女生的。我国现在仍然是以工科专业为核心,这些专业对体力和耐力上有要求,因此在一些需要高强度,重体力的工作中,男生有绝对的优势。而相对不需要体力、精力的第三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层次低,因此特殊的行业性质限制了女生的就业,女大学生的就业领域明显偏窄,之间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1.3.2心理因素对就业影响 有调查显示在就业方面男生普遍比女生更有信心找到工作[5]。由此可见女生在面对就业时,缺乏信心,其原因可能是刚进入社会的不适应,对自己能力存在质疑,没有就业咨询、求助途径等。可造成女大学生心理上的弱势,使其面对挫折更容易受到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常会出现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就业期望高的情况,导致岗位、薪资、地域等要求脱离际。其常考虑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较稳定单位或外企、高薪企业就业,而不愿基层工作,形成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在高学历女性更明显。
1.4 高校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
1.4.1院校、专业设置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 国内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文理科院校的男女数量明显存在差异,理工类院校男生数量明显高于女生,而文科类院校女生数量明显高于男生,如此使较多女生无缘高科技含量及高级管理岗位,使其在社会中多从事服务、餐饮、家政等行业。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多元化,如果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上不能把握市场走向,专业结构的调整节奏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的话,那么将会出现“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的情况,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与市场脱节,市场所需的人才不是供大于求就是求大于供,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1.4.2高校就业指导女大学生就业影响 高校的就业指导应包括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信息分析,宣传国家就业政策,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培养求职经验和面试技巧等工作。但较多的高校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忽视了就业指导,没有对就业直到引起重视,使女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时面对就业是茫然的,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抱有一种“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
1.5 企业需求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从成本与利益角度出发,较雇佣男性而言,雇佣女性职工的成本更高。生育保障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就业。女性可能因为产假几个月不能工作,降低效益,尤其是现在开放二胎政策,雇佣女性可能会造成的效益进一步的减少。另外女性较男性的寿命要长,公司需支付给女性的退休金也就较男性更多,那么雇佣女性成本就增加了,故而在招聘的过程中,女生遭拒绝的情况较多[6]。
2.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针对“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全社应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就业平台并摒弃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实就业中的男女平等。可以将家务劳动逐步社会化、市场化,改变其私人性质,女性“主内”的工作与男性一样受到尊重以及肯定。男女相互协调共同支配经济大权,就能减少歧视。
政府应完善反歧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法制监督系统及执行力度。政府可以按女性职工数量对用人单位予以一些补助和支持或为女大学生设置生育保险,使得生育有关费用实现社会共担或政府支出,以减少雇佣女大学生的企业的投入成本。政府还应大力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主要以金融、法律、会计、新闻、卫生保健等能吸纳大量高端女性专业人才的现代生产服务业为主,帮助高素质的女大学生就业[3]。
用人单位可以动态评估女大学生发展,努力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协调好男女数量,实现优势互补。在晋升竞争中,应降低女性参与竞争的时间资格线,以补偿女性因生育而中断的职业发展链,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两性竞争起点的公平[4]。
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不能盲目的跟随市场变化,应有一些前瞻的规划。另外重视高校的就业指导,对进行就业指导的老师进行统一、专业的培训,为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政策、专业走向,就业需要的条件等等,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并能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课程,培养学生就只需要的一般技能,如何使用办公软件,如何与他人交际等。
女大学生自己在就业时应把握主动权,在学校不应一味追求高成绩,多证书,应在生活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利用女性的优势,如耐心,细心,察言观色等特点塑造自己。女大学是通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企业来说,降低了雇佣女大学生的成本,提高了自身价值,这样企业也会有信心雇佣更多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就增加了。在选择就业时不应眼高手低,考虑在人才需求较大的中小企业工作,从基层做起。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女大学生还可以考虑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师雯静.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 2015(22):109-110.
[2]张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难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潘宇昊.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6).
[4]朱广花,赵晓琳.构建女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No.11901:35-39.
[5]邓颖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6]阳小玲.女大学生就业难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7):138-139.
论文作者:陈晓瑜,何苑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女大学生论文; 女性论文; 性别论文; 高校论文; 女生论文; 社会论文; 就业指导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