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北 赤壁 437300)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从标本质量、操作规范程度、人员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升检验的质量。结果:对临床微生物进行检验时,标本采集及运送需准确无误,操作方法应正确规范,人员素质需全面提升,实验室其他质控需加强,进一步提升检验质量。结论:很多因素均可影响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质量,因此,需提升对检验质量的重视度,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微生物检验的水平及质量。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99-02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疗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检验质量对临床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检验水平以及检验质量是否达标,是提升检验准确度及正确度的关键之一[1]。经过研究表明,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质量,直接影响检验作用的充分发挥。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需全面性的分析这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根本上防范,对检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有效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1.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微生物标本质量
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是影响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因素最终将影响检验质量。因此,需提升对标本质量的重视度,在采集标本前,如没有详细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在采集标本前对患者用药,药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采集标本时,操作不够规范,可能引起标本被菌群所感染,外源性污染,最终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标本采集量不准确,过多或者太少,在错误的时间采集标本,会降低标本的质量[2]。在标本的运送过程中,标本未能及时送去检验,保存时间太长,或者标本的保存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引起病菌的变化,腐蚀标本,导致出现误差,严重甚至导致误诊或漏诊。
1.2 检验操作的规范性
实际操作中,对检验试剂以及培养基等并没有做好相关的记录和登记工作,试剂无标签或标签不明显均会影响检验质量。在检验操作进行前,没有严格检查试剂的质量,如未检查试剂的颜色、是否溶血、是否被细菌感染以及有无气泡等。对细菌鉴定板以及培养基使用时,没有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未明确使用期。没有详细记录仪器设备的购买时间、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校验等,对无菌隔离系统以及蒸汽灭菌器等使用不规范,导致检验质量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检验人员因素
很多检验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缺少责任心,对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度不强,质控意识薄弱;一些工作人员缺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欠缺,在实际操作中,判断力不强,加之缺少工作经验,操作水平不高,没有定期的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检验整体工作需要提升。
2.提升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对策
2.1 标本在采集和运送过程中需正确无误
临床诊疗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应进行详细的询问,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确定相匹配的检验项目,提升诊疗的有效性,在采集标本前,工作人员对患者病情进一步分析,保障标本采集的最佳时间,避免患者因服用药物之后进行采集对检验质量的影响;采用正确的方法采集标本,坚持操作过程无菌,避免标本被菌群污染;采集量应该合理控制范围内,避免因采集量太多或太少引起的检验误差,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要严格规范;在采集标本之后,2小时内将标本及时送到检验处,避免保留时间太长,影响检验质量;针对环境敏感性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需要采集之后立即送到检验处;如因其他原因标本不能及时送达,则需在适宜温度储存标本,保存的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时间太长将导致标本的病菌变化,影响检验的质量[3]。对于较长时间标本,需重新进行采集。
2.2 全面性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质检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检验质量,因此,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工作人员需提升责任感,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提升对质量控制的重视度,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的配合质量控制的各项工作。定期组织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集体授课、网络授课等,并定期考核,检查培训情况。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正确方法、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检验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标本检验报告的准确填写等等,全面提升检验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4]。按照检验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入职时间差别,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针对较年轻、工作经验较少的人员,应将培训重点放到专业的理论知识中和实际的操作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工作经验丰富、年龄较大的人员,应将培训重点放到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中,了解先进的及时,提升专业技能,与时俱进。
2.3 检验的操作方法需准确、规范
检验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采用无菌隔离系统,保持实验室的环境无菌,除此之外,其他检验用品以及仪器也要确保无菌。在检验之前,仔细校验仪器,保障仪器能够保持正常运行。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使用,操作需规范,避免因仪器操作错误或使用不当引起的误差。检验的所有仪器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校准程序使用,定期校准,如仪器的使用期限、使用方法以及可以接受范围等。仪器保养维修之后,做好相关的记录。鉴定板需定期的更换,并给予标准的菌株质控,在使用细菌鉴定仪之前,校准好仪器。对于高压湿热灭菌器,应该采用化学试剂纸片,做好相关的灭菌监控。登记号每种试剂以及培养基,并做好记录,设立准确的标签,明确试剂信息。检验之前,细心观察试剂的厚度以及颜色等,查看试剂是否被细菌感染、是否溶血或有过多的气泡等。检验过程中,在使用培养基及细菌鉴定板之前,需明确包装及试用期限,确保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详细观察包装是否有破损。染色剂容器以及试剂盒的表面需将明确信息注明,如:试剂或染色剂名称、使用有效期及存放环境等,如试剂或染色剂超出有效期,则需体制使用。
2.4 实验室其他质控有待加强
对缓冲间、传递窗以及无菌间需进行彻底的清洁,在清洁之后,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30分钟的杀菌处理。与检验无关的物品尽量不要摆放在无菌间,在检验的过程中,将废弃物以及无用样品及时处理,保证操作台的清洁。检验工具需仔细刷洗,并做好杀毒杀菌处理,保障操作工具无残留物。使用高压锅对用品进行灭菌,烘干之后作为备用。如杀菌物品在一周内未曾使用,需进行二次灭菌处理[5]。
3.讨论
在临床诊断中,微生物的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检验质量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具有很大影响。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种类多的特点,如操作不严格规范、检验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很容易影响到检验的质量,从而影响疾病的诊疗,导致不良的后果。因此,从标本的质量、仪器的规范操作、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全面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几大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志超,杜豪伟,栗朋辉,等.有效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针对性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800.
[2]毛巧霞,孙美兰,陈锋,等.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3920-3922.
[3]时芳芳.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35-136.
[4]令狐永会.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5,28(1):208-209.
[5]王锐,李志娟,陈超.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及质量控制[J].生物科技世界,2015(5):156.
论文作者:徐五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标本论文; 质量论文; 微生物论文; 因素论文; 试剂论文; 仪器论文; 操作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