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而解答问题本身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解决问题的步骤,建立模型,学会读题,审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帮助分析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建模;阅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1-024-01
由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活动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意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了解题意,分析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并懂得通过分析、归纳与推理,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就像刚学步的娃娃,所以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年级学生对于“解决问题”这一块学习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我们数学组的老师都很重视,正在对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下面谈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解决问题步骤,建立模型
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需要经历的步骤,养成在解决问题后进行检验、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如:书第46页。一般的步骤是: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你知道了什么?”是理解图意找到已知信息,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是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解答正确吗?”是对解答结果与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注意引导学生形成会“看”→“说”→“问”→“答”→“思”的数学思维过程。“看”: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即解决问题的条件;“说”: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数学信息的能力;“问”: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最想知道什么?即提出数学问题;“答”:指列式解答;“思”:指解释算式中每一项的含义,及整个算式的意义,通过解答这一个问题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二、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一道数学过程非常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却总是出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语文阅读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由于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原因,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很低,缺乏足够的信息识别能力和迁移能力,对数学概念认识与辨别模糊不清等。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数学语言含义的敏感,而这种敏感又来自于其坚实的数学语言基础。优秀的学生总能从一个关键词、一种关键符号中捕捉住最关键的信息,对题意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对于“低分”学生而言,不理解题意也就是一些学生常抱怨的“读不懂题”和解题过程不规范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高度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重视不够,缺少训练。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三、注重策略指导,提高解题技能
(一)画图策略,以形表数
低年级学生年齡小,生活经验有限,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认知上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感知程度很低、认识模糊、思路不清。画图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画符号图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低年级画图中它是通过简单的符号帮助学生把抽象文字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所以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通过画画图,在画图的基础上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了。因此注重和利用画图策略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问题也是以文字叙述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在语言表述上比较简洁,桔燥乏味,以至使他们常常读不懂题意。所以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借助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论文作者:陈福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数学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题意论文; 画图论文; 实际操作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