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区域货币的探讨_资本项目论文

人民币作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货币论文,人民币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的利弊与要素

(一)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国家所获得的2主要利益如下:

1.铸币税。货币发行国通过印刷和发行纸币而获取的收益,它原本是指统治者由于拥有货币铸造权而得到的净收益。如果是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还要向货币发行国缴纳一定的税。由于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居民持有发行国货币,他们便不得不付出真实的商品和服务,或是对资本的所有权。所有国际结算货币的国家按照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比重都获得相应的收益。除此之外,离岸(欧洲)货币在货币发行国“体外”循环、借贷如此周转下去,也就变相地向该货币发行国提供长期的无息贷款。这是用他们的出口顺差换来的。例如,美国并不需要为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支付利息,因此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数量乘以利率就是美国从中获得的铸币税收入。

2.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风险最小化。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国家的对外贸易在结算中与国内贸易没有多大差别,汇率波动所形成的损益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汇率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为防范汇率风险企业不得不运用各种金融衍生物,由此产生的费用会增加到产品的成本上去;此外,出于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也会造成账面损失等等。商品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如果一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则经济增长势必受到影响。

3.外债“内债化”。如果对外债务都是以本币计价和支付的话,债务危机的压力就会降低许多,在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博弈中就会比较主动。日本、美国等国的债务大多是以本币计价的,所以遭遇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就小。

4.获得国际协调的可能性增大。汇率目标区中各国中央银行联合干预的波动区间使得国际结算货币上下波幅受到支撑,长期收敛。

(二)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国家也会遭受损失或弊端,具体如下:

1.因为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必然要受到“特里芬两难”的困扰,货币发行国要让出其部分国内市场使得周围国家能够通过他们的出口获得“国际结算货币”,在国内失业率严重的情况下,这不是发行国政府容易办到的事情。既要保持适度逆差,又要保持经济平稳的增长,两者难以同时达到。

2.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尤其是本国的经济周期与世界主要国家不协同的时候,这一问题会变得比较突出。本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由于境外离岸市场的存在,会出现同一种商品两种价格的现象,因此,货币政策大打折扣。

国际结算货币基本上是由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组成,但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不一定是国际结算货币。全世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数量上远远大于可作为国际结算的货币。这是市场的认可度问题。一国可以宣布自己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这一点就连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这样做。这只是给外国投资者多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但同时却给本国减少了抵挡金融风险的保护设施。即便对于那些已宣布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他们的货币在充当国际结算货币中的比重也是不同的。这里有一个本国市场的开放度与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比率问题。

日本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市场开放度最小,为此,日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份额也就最小。尽管日本曾竭力推进日元的国际化,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日本不愿调整其贸易顺差的角色。由此,日本企业遭遇汇率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本研究要探讨的是在本币还不能充分自由兑换条件下,开放国内市场能否让本币发挥部分国际结算货币的功能问题。

二、充当国际结算货币所具备要素问的关系

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这要从经济角度看,也就是从供求两边的均衡来分析。一般来说,需求拉动供给。需求是最原始的驱动力,而需求则来自“国际结算货币”所在国的市场和贸易量。

研究表明货币的不充分可自由兑换极大地阻碍了一国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世界认可。但是国内的市场潜力却能够吸引大量的进口,这也是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共同特征。在人民币充分可自由兑换实现之前能否摸索人民币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功能?既然亚洲区域性贸易货币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意识在不断深化,这种尝试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其未来在亚洲经济中的作用的。人民币在其充分可自由兑换之前可以进行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尝试。因为中国的贸易收支基本实现可自由兑换,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成员国,资本项目也只是在局部还没有彻底放开。然而中国的进口市场潜力不可低估,它的排位比较靠前,进口市场潜力是可以抵消人民币不充分可自由兑换弱点的。况且,中国的逆差主要是对亚洲近邻、中国的顺差主要对美国和欧洲。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维持其汇率十几年基本稳定的,就是因为人民币的基本稳定,才被边境贸易所接受并且发挥其货币的五大功能的。相比之下,日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功能由于日元的急剧波动而使需求出现弱化。这是很清楚的现实,没有人愿意持有或采用剧烈浮动的货币进行国际结算。中国GDP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孕育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人民币的部分可兑换、人民币十多年的稳定、中国政府鼓励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让出国内市场进口亚洲邻国商品与劳务等等,所有这一切在需求上拉动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

三、人民币朝着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方向的努力

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方向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研究如下关系:它与充分可自由兑换的关系;它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它与金融中心的关系;它与用于国际结算后的资金清算模式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形成境外债权债务后可能出现的衍生需求等问题。目前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作为亚洲地区性国际结算货币的可能性。

附图

图1:促成本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基本因素

1.它与充分可自由兑换的关系。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目前要人民币达到充分可自由兑换还不可能。但是由于中国的贸易主要在亚洲地区,人民币要首先实现其与亚洲贸易伙伴国在贸易领域和货币互换方面的充分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朝着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方向发展,没有必要把充分可自由兑换作为起步的前提条件。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结算中也并不一定能发挥很大的结算货币的职能。如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前,虽然泰国货币实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但当地的货币很少发挥作为国际结算的职能。相反,中国人民币在未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情况下,作为结算货币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结算货币功能的起效是和许多因素相关的,比如有些是由历史沿革产生的,有些是由于市场深度与广度带动的。例如,现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是和美国的经济实力不再相称的,结算货币体现了一种惯性的特征。目前美元仍然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最主要是由美国的市场因素驱动的。有些贸易根本不必要涉及美元,然而现实中有目共睹的是许多新兴的东南亚国家货币还是与美元挂钩,在东盟10+3贸易中还普遍使用美元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在亚洲,逐步增大人民币的结算比重还存在习惯的转变和时间的问题。当然实行人民币的充分自由兑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人民币结算的(世界)范围。当前,基于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改革的特定阶段,在经常项目充分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部分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在亚洲地区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功能还是可行的。中国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因素大于不充分可自由兑换的限制因素。

2.它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问题。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并不等于人民币国际化,但是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实质上获得国际结算货币地位或扩大其支付范围才是货币国际化的目的。试想,没有在国际上执行计价、支付职能的作用谈何人民币的国际化。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国际货币体制由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以来,因日元升值,对外贸易按美元结算使日本产生了汇率风险问题,特别是船舶和机械设备出口,在回收债权中不可避免的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改出口贸易由美元结算变成日元结算,就成为日元国际化的动因。1978年,大藏省提出了”正视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西德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并采取了“大幅度缓和欧洲日元债发行方面的限制”和“促进日元在太平洋地区的流通”措施。由于受经济泡沫的影响,长期以来日本经济停滞,使日本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功能受到严重挫折,出现倒退的情况。因此,在当前的特殊过渡期间,应努力扩大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范围和作用,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结算货币,然后作为世界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是远远超越国际结算货币的范畴的。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美元和英镑因其是历史悠久的核心货币而名声显赫;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上的单一货币——欧元的伟大创举,使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重要一极;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日元模式,义无反顾的通过货币完全自由兑换和国内金融开放来实施本国的国际化战略(陈雨露等,2005)。人民币作为一种区域性结算货币,可以避免“魔鬼的选择”。在《东亚美元本位制》一文中,麦金农提到“原罪”(original sin)。所谓原罪,就是一国的货币不能用于国际贸易,甚至在本国不能提供长期借贷的情况下,造成一国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问题。原罪的存在,汇率的变动会产生资产平衡表效应,使本国企业陷入困境。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加大,积极扩从民币结算范围,提升人民币国际形象,必定推动人民币将来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一员。

3.它与金融中心的关系。大规模的人民币境外循环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后将产生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要求。所谓离岸金融市场,就是在某种货币发行国之外进行的、非居民的某种货币的资金融通活动(存贷、汇兑、组合投资、保险等)的区域或机制。现行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在短期内难以出现重大突破,若一种货币的外部需求的增长未能与开放资本项目的步伐一致,离岸货币中心就会应运而生。例如,早期在香港和新加坡等海外金融中心所从事的离岸日元业务。据统计,目前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在500亿至700亿元之间。人民币在内地外的兑换途径有三:一是通过众多的货币兑换机构;二是通过银行的人民币汇兑或刷卡业务;三是通过香港的无本金远期交割交易(NDF)。可以看出,人民币在外的流通基本上处于银行体系之外,这种半地下的流通状态没有解决人民币流出并安全回流内地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会聚境外流动的人民币,同时提供一个高效的清算渠道和稳定的金融体系。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可为人民币提供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和利率指标,对于国内的金融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岸金融中心的人民币汇率是根据它的供求和预期决定的,因此更能反映人民币所面对的外部压力。当然,离岸中心最初动机往往是对发行国的利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理的逃避,因此,其兴起自然会对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形成冲击。离岸金融中心会对国内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外汇汇率形成冲击。不过,作为起步阶段,可以禁止或限制金融市场上的人民币同业拆借,也可以禁止或限制人民币在离岸中心两种账户的转换和制定存款准备金。为此,监管当局应积极介入离岸中心人民币运行监管中,使风险降到最低。倘若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后,国外储备货币以存款或国债形式在离岸金融中心的账户上持有,离岸金融中心可以通过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和财政支出机制,转换成可贷资金获得利差收入,而且通过银行体系的结算和支付服务,为金融机构带来佣金收入。金融中心的开展,让更多的跨国金融机构积聚在此地方,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溢出效应,不但培养了一批金融人才,而且提高了本国金融机构的效率,甚至促进国内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借鉴他国的经验,按照目前中国国情,在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和外汇管制下,建立分离型的离岸中心(例如IBF型)比较适宜。关于在上海还是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上,有待进一步考察。人民币在作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后,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上就要考虑为欧洲人民币建立深厚的金融市场,这包括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等,为离岸货币持有者提供各种服务。在现阶段,我们虽然可以限制离岸金融中心的一些发展措施来配合中国当前的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为增强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吸引力,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后的资金清算模式。当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立的决定尘埃落定时,对于滞留在外的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就要考虑人民币有效的汇流机制,这是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要考虑到的措施。本研究认为,在目前中国外汇管制和资本管制的状况下,有必要参考美国的国际银行设施(IBF)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离岸金融的资金清算模式。在美国,由于利息平衡法令、“Q条令”的实施,使欧洲美元离岸中心蓬勃发展,面对此情景,美国设立了IBF,建立内外账户严格分离的体系。而且还实行了存款书面通知的要求。现在,考虑到中国的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的特殊性,人民币国内尚未真正实行利率自由化下,有必要考虑种种资金清算模式所带来的利弊。本着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可以建设如下几种模式:

(1)允许金融中心吸收在外人民币资金存款。让在外人民币资金进入银行系统,枞民币划入金融监管局的视线范围内,为实行中国的货币政策等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吸引人民币存款,可以将吸纳的人民币存放在中央银行,进入同业拆借或债券市场。存放在央行同业拆借市场,可以收到利息收入,基本上对于中国金融没有多大影响,只是同业拆借可能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基本没有影响。作为债券市场的投资,可以投资一些风险相对较小的品种,如国债或者金融债券市场。对于收益和本金可以建立审批制度或者核准制,灵活地根据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和现实的金融形势,实行有管理的外汇监管制度,降低人民币外汇波动的风险。

(2)开展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人民币零售业务、人民币汇款和信用卡服务业务等,可以为银行带来较大服务收益,同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人民币存款,使人民币进入阳光渠道,避免时下地下钱庄的隐性人民币离岸市场。但是,开展此服务,很容易让金融中心成为资本外逃的场所,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当然,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必定对中国的利率和外汇管制形成一定的影响。

(3)在资本项目和外汇管制下,全面开展存贷款服务。这种资金清算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最大,不过,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独特的利率和外汇汇率无疑对内地现行的利率和汇率起到一种指标器的作用。同时存在存贷款服务的状态下,离岸金融中心在特定的低准备金下,肯定会通过货币创造乘数作用,派生出许多存款。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会对中国的汇率形成更强大的压力,他们会通过种种渠道,资本项目通过隐性的经常项目转换出去。在过渡期内,离岸业务也必须符合中国的资本项目管理和外汇兑换政策,即非居民(包括企业)与居民之间的人民币借贷、投融资属资本项目交易,适用中国的资本项目管理政策。不能对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采用双重待遇,否则的话,必然会出现套取在岸与离岸之间“投资”与“汇兑”政策差异之利现象,导致大规模资金流出和流入,对国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和银行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4)形成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后对可能出现的衍生需求的处置。在当前的资本项目管制以及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的状况下,虽然境外债权与债务确会产生人民币保值的需求,就目前来说,这种需求相对来讲不会很大。现行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功能发挥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结果,所以似乎有点矛盾的感觉。不过,从长远看,人民币有实行浮动汇率的可能趋势,所以有必要发展衍生市场。目前,出于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使外汇汇率失真,企业好象根本没有外汇汇率风险意识,影响了远期的外汇交易量,基本上是以实际需求为主的外汇交易,很大程度限制了远期外汇市场的发挥。由于目前只有银行间拆借利率可以说是市场化了,没有一个决定远期外汇汇率升水和贴水的良好指标,使得远期外汇汇率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投机和预期成分。因此需要提高货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解决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指标、金融机构存贷款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同时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近期看,可以扩大银行的意愿结汇,扩大银行外汇周转头寸,以此来活跃市场。中期是建立人民币的远期市场。最后,在完善人民币远期市场的基础上,各种金融衍生品就会自然萌发。当然,中央银行要减少干预外汇的频率。人民币远期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规避人民币债权债务的风险,同时,可以拓宽银行的中间业务,通过远期结售汇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大的理论空间,远期交易可以为银行提供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和短期融资,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吸引力。

四、结束语

任重道远,中国已经让出了本国市场给亚洲,与其对应的人民币也应该成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能充分可自由兑换,但不影响其发挥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作用。只要把微观基础工作做细致,在具体的资金清算模式、金融衍生品方面考虑周全,人民币作为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的功能是能够实现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区域货币的探讨_资本项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