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中心小学 441122
摘 要:无论是何种题型,都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要想顺利解题,审题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动口朗读、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和动脑推敲中学会审题。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审题 能力培养
低年级的学生,尚处在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阶段,缺乏逻辑推理的能力。数学课中,他们擅长于条件直接指向问题,不擅长分析、反思,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了定势思维。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较差,解题时难免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们完成数学习题的错误率居高不下,一些教师和家长总是一味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不用功”。事实上有不少错题都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而造成的。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的审题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现谈谈自己进行审题基本功训练的一些做法。
一、动口朗读
读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练习过程中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我仔细观察过一些学生,发现他们在读题上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女生往往读题比男生要认真得多;文静的学生比好动的学生读题的效果好得多;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读题丢三落四、添字少词;内向的学生读题时虽然慢,但效果比较好。针对学生们在读题上的种种差异,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加强读题方面的训练。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独立读题有困难,要由教师范读或领读,或把生字注音,或放大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帮助下读题。同时在弄清题意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要求不宜过高。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要求学生做到先读题,读题先从一句话题目开始,由易到难,逐步发展到较复杂的题目;其次,读题后,让学生找出题目结构的规律;再次,学会读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比如“15里面有(1)个一和(5)个十”这样的错误就是读题不认真造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学生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审题”的困难,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动眼观察
作为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经常把习题看错、看漏、看偏了,造成随意答题导致答案错误的现象,有些练习中还存在学生不按题目要求或不看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喜好答题等随意行为,有些学生还存在被思维定势影响而答错了题的现象。比如一年级下册有道题:飞机场一共停了18架飞机,上午开走了7架,还有几架?有些学生初步一看“一共”两字就用加法做,而不再往下读题,造成错误。又如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有些学生一看到○就想到填﹥或﹤,不看题目简体就写,结果就产生了58﹥17﹤41的现象发生,而不知题目要求填的是58-17=41,造成错题。又如2×(22-4)+25,看题的结果应是:1.有4个数,2.有3种运算,3.含有小括号,4.是一道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如果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之后再根据法则一步一步解题就不会错了。因此,动眼观察对学生的审题很重要。
三、动手“操作”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审题,不能完全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致不能正确地解答习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抓住题中的关键字词,往往只注重整体理解,而忽视细节处理,没有真正审题,读懂题意,从而造成错误。如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3和6相加是多少?选择下列正确的答案。A.3×6;B.6×3;C.3+6。这道题看似很简单,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A或B,不是他们不懂3和6相加是多少,而是他们没有留意题中的关键词“相加”。这样的情况在数学习题中比比皆是:翻了一番、增加到、增加了、减少到、减少了、提高到、提高了等等经常分不清。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习题进行合理标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同时,还要仔细讲解并耐心帮助学生整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让学生做好笔记,巩固对习题的理解。
四、动脑推敲
审题中推敲数量关系,推敲题目中的字词句很重要,这样可以理解题目的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捐书给西部山区的孩子们,六年级共捐了520本,比四年级多180本,四年级共捐了多少本?诸如此类题目,很多学生一般都会受到“多”字的影响而轻易地选择加法进行计算,就会造成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分辨,抓住“比四年级多180本”这一关键句,联系题目上下文把这个简短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六年级比四年级多180本”,这样就不难判断出六年级捐的多、四年级捐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当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会时常看到学生没有养成审题的良好习惯,往往看到一个词语就断章取义,不联系上下文、前后关系就草率地作答,导致错误的产生,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审题训练,好好推敲题意。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长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虽然方法不一而终,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关键,以上做法或许可以一试,以期抛砖引玉。
论文作者:郭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题目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习题论文; 题意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