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股市若干问题对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未来发展论文,中国证券论文,试论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针对前我国股市的现状,分析了股市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中国目前有4000亿左右市值的股票市场,单靠800多万中小股民是难以支撑股市的,在今后的股市发展中,机构会起着更大的作用。文章认为,我国股市经历这几年的呆滞、操纵、投机等探索过程,规模日益扩大,法规也趋向完善,股市正向成熟与规范迈进,这就为吸引国内外基金入市创造条件。文章提出了从根本上扭转前段时间的熊市的配套措施。
一
从1993年初以来,中国股市开始处于下滑通道,股价持续下跌,证券机构业务量明显萎缩。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1994年第一季度股票交易额持续下降,交易额与199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3%,与1993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了23.2%,上证指数从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下滑到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到7月底,深市已无10元以上的股票,平均市盈率在7左右,沪市平均市盈率也在10左右。中国股市的这一路熊气,已属沽空博傻的极不正常的情况,究其深层,股市的高速扩容是一重大原因。扩容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有个尺码,有个量度,目前中国股市的扩容规模与速度都是超常规的,例如,从1992年到1994年2月初,沪深两地上市公司由71家猛增至221家,总市值从200多亿元猛增至4000亿元,尤其是1993年下半年以来,股票上市规模日平均以7.4%的增长速度扩大,而入市资金增大速度仅有3.5%,这样的超极限的扩容造成股市失血,市场在不堪负重的情况下失去活力。在这种情况下,7月30日,证券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适时地推出了有关措施,重建了股民信心,使股价有较大幅度的涨升。但这些措施中,只有暂停1993年已批准而未发行的剩余额度上市和有选择地对资信好,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这两条有立竿见影的实质作用,而发展共同基金,吸引国外基金进入A股市场的措施则是恐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奏效的中长期方案。从宏观上看,通货膨胀压力仍很大,国有股、法人股的通流尚无答案,国债、全国大面积水灾、三角债、住房改革、医疗改革等分流了大量资金,《证券法》推迟颁布,中国股市的“牛市”还很难立即来临。此外,由下图可以看出: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93年版。
我国近年的经济周期,1984、1988、1992年的为高涨期,由此推断下一个高峰在1996年左右,股市虽有一个预期提前量,但总体来说还是反映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的,不可能太脱离这个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1994年8月以来股市的涨升是由股价过低这种不正常状态向正常状态的回归,并不能意味着“牛市”的到来。
二
成熟的股市都应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上,机构投资者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比例高达76-80%左右,这些机构投资者是股市稳定的重要因素,机构与散户在很方面的做法是不大相同的。比如在选股方面,散户由于自身素质和获取信息的限制,往往关注眼前,投资盘小、价低、业绩并不一定很好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容易被铲动,被炒升,适于投机。而机构较散户说更是具有理性的投资者,较少随意性和盲目性,特别是投资组合方式和基金,对单一证券的投资有明显限定,以中长期投资为主,钟情于大盘绩优股,眼光放得“远”。中国目前有4000亿左右市值的股票市场,单靠800多万中小股民“散兵游勇”是难以支撑股市的,在今后的股市发展中,机构会起着更大的作用。如1991年10月3日深市机构入市,扭转了自1990年12月以来的熊市。但当时由于整个股市盘子太小,机构极易左右股市,获取暴利,而且当时还未确定市场经济的目标,机构资金入市也影响着计划体制的资金分配,因此,国家曾明令禁止机构入市。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市场经济下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资金投向应该自主决定。而1994年7月30日以前,一些股票市盈率在3左右,投资效益远大于一般企业经营可能达到的平均利润,这对机构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
我国股市经历这几年的呆滞、操纵、投机等痛苦的探索过程,规模日益扩大,法规也趋向完善,中国股市正向成熟与规范迈进,这也为吸引国内外基金入市创造了条件。目前国内外已有70多家基金,总额近60亿,同时西方各国的基金也日益看好中国股市。国际证券市场联合会根据对44名跨国基金经理所作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股市最有发展潜力。1994年4月,美国证券和交易管理委员会已允许将中国市场上公开交易的证券列入美国共同基金投资组合。基金入市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股市不发达,GDP中总的市场资本化比率很低(总的市场资本化是根据在不同交易所挂牌的所有交易所的市场资本化的总和),总的市场资本化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水平。
有代表性主要证券市场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
国家 比率
美国(1987)
0.46
澳大利亚(1987)
0.71
德国(1987)
0.2
巴基斯坦(1989)
0.07
中国(1992)
0.04
资金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转引自《金融研究》,1994年第2期林茁《共同基金市场化经济作用的表述》。
由上表可见,我国证券市场市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不能与美国的46%相提。可见,我国的基金入市具有迫切而有利的发展前景。但就前而言,基金入市还要做很多工作。从国内基金来说,加强对其的管理,尽快颁布管理办法,并且由目前的封闭向开放式发展。因为开放式基金具有“赎回”机制,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可利用股市的流动性吸引更多资金;从国外基金来说,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应制定相应的外汇管理办法,要考虑A、B股并轨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国际游资对新兴的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冲击。因为基金是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所以增加股票的期货、期指等交易,增加新的金融品种,将利于国内外基金选择多元化,进而规避风险,吸引它的大举入市。
四
1994年7月30日监会宣布暂停新股上市,组织机构上市,对萎缩的中国股市犹如注入了新的血液,又开始恢复了活力。但要从根本上扭转前段时间的熊市,光依靠以上两条措施是远不够的。配套的措施还应有:一、股票供给扩容要适量,上市的时机要慎重选择,上市的速度也要缓下来,有节奏。不保证这一点,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股市上的呆滞问题;二是要切实贯彻辅导期制度,规范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企业经营的业绩,从长远上看是股市兴衰的关键,股票的内在值是由公司的投产、资信状况和获利能力决定,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化一方面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上市公司树立良好公司形象、增强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本途径;三是可以考虑在天津建立新的股票交易所。因为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沪、深两交易所负担过重,已不利于增加股票交易网点,吸引更多公众参与股市;四是要考虑国家股、法人股上市,A、B股并轨的时机等问题;五是要落实法人财产权,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允许国有企业参与股市。
从国外情况来看,人们总是把近1/3的财产存于银行,大约1/3的财产投资股市。而我国现在居民储蓄存款已超过一万七千亿元,在私人金融资产构成中,储蓄性存款偏高(在60%以上),且现金比重也很高,大约为20%,居民证券比重仅为8%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居民投资意识薄弱。但自从1981年以来,我国居民的证券投资比重在逐渐上升,现在我国股市发展的余地很大,大有潜力可挖。所以把中国股市作为建立市场经济的突破口是恰当的。股市是股份制的组成部分,而股份制是经世界各国证明,也是我国十几年改革开放艰苦摸索年印证的最能与市场经济楔合的所有制。股市是随经济增长而发展的,中国股市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可以预测,在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的股市定会“来日方长、前途无量!”。
表中美两国居民金融资产构成(%)
国别年份 现金
保险有价
储存性
(通货性存款) 养老金
证券
存款
美国
1980
6.223.636.5
28.0
1984
5.925.337.5
28.4
1985
5.725.337.5
26.4
中国
1981 38.7 0
0 61.3
1985 31.2 0.1 6.3
62.4
1988 28.5 1
8 62.4
1989 26.5 1.5 7.5
64.5
1990
24 2.0 7 67
1991 19.2 1.5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