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 265300
一、概念
物理概念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克服单一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概念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基石。但有的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照本宣科,不注意引导学生概念是怎么得出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更不注意拓展这一概念的外延,这必然会给学生今后做题过程中造成很大的障碍。现在的中考题形式变化多样,不直接考察学生对某一概念的记忆,而是考察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复习概念时要首先利用概念将本章内容网络系统地联系在一起,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讲新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每一个概念。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在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上做的一点尝试,作个初步的阐述,和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1.列举法。
新课标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生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物理知识结构的编排原则,承认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创造思维,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的,对物理概念的讲授注重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就为教学采取列举法提供了可能。如:力的概念。
2.实验分析法。
实验和观察是研究物理概念的基本方法,物理概念的建立要以实验为基础。例如密度、比热容、熔化和凝固、压强等重要概念的教学必须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
3.类比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逐渐积累了一些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类比法,把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由难变易,由浅变深,从而减少教学难度,加快物理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例如:可以把声波比作水波、把水压类比为电压等等。
4.比较法。
对有些概念相互比较异同点,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例如温度、热量、内能。
异:
(1)定义本质不同。
(2)表述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存在形式不同。
同: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所以热量是用来量度物体内能变化多少的物理量。热量和内能的单位都是焦耳。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变化量有关,而与温度的高低无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即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
二、基本规律、原理的复习
我们教师都知道规律、原理在复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们是做好计算题的基础、基石,只有正确理解好、真正掌握它才能做题得心应手,否则将一塌糊涂。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对重点原理的讲解。
如阿基米德原理。
在深入讲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物体在受到浮力作用时,必须有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如:一个物体的下表面若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虽然物体浸入液体中,但不受浮力的作用。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掌握原理表达式F浮=G排=ρ液 V排g时应注意,公式中的密度是指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体积是指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物体的体积。
三、实验的复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本章重要实验。现在的中考试题设计实验题相当走俏、时兴,因此,在复习好此实验的同时要想一下能否将此试验拓宽出去,增加本实验的难度,多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水平和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及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样,在中考中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中考试题组合实验题、联想设计题也层出不穷,因此,我们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重点题型的归类复习
现在中考的考试题目变化很大,灵活性较强,这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对如今考试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将本章的重点题型进行归类,再针对一个题型精选出几道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该题型的特点和共同解法,以达到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题型归类复习时要注意:
1.归纳出的题型要符合新课标。
2.要按照从易到难,使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逐步提高。
3.题型要有代表性,切忌多而杂。
以上是本人在总复习时的一点经验,有些已经超出了课标,但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必须高瞻远瞩。不足之处请同仁们多提宝贵意见。
论文作者:纪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概念论文; 物体论文; 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内能论文; 题型论文; 热量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