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米芾的篆书艺术创作及其用印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米芾论文,篆书论文,北宋论文,艺术创作论文,艺术风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6-0161-03
北宋后期是整个宋代书法的高峰,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巨匠浓墨登场,他们高举尚意书风的大旗,由此奠定了宋代最典型的书法风格。宋人的尚意实际上交织着两种取向,一是复古,二是求新。复古从行草书来说是要回到晋人,从篆隶书来说则是要回到秦汉以及更早;而求新是要任情适意,抒发自我。当然,以“宋四家”为代表的宋人书法,其最高成就在行草书,特别是行书上,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种书体最容易与尚意的思想相契合,行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峻拔的神采和儒雅的韵致,正是宋代士大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而篆、隶、楷这些较为正式的书体,由于其横平竖直,法度谨严,容易束缚性情,因此并不受到宋代书家的青睐。但另一方面,好古的文人习性又使得篆隶书并没有完全脱离这些士大夫书家的视野。就篆书来说,“宋四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但我认为,北宋后期的篆书,最值得一提的书家就是米芾了,因为我们今天还能目睹米芾的篆书作品,他的篆书别开生面,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米芾以行、草书著称于世,有“风樯阵马”、“八面出锋”之誉,但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他对篆、隶也颇有心得,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米芾的篆书在整个宋代是最不蹈常矩,最前卫和最具实验性的。《宣和书谱》称其“篆宗史籀”,他自己则说得更详细:“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总之以米芾嗜古的癖好和狂放的个性,他更偏好古拙奇谲的古文大篆,但也许是受制于当时所见资料的不够丰富,他写的篆书既不是小篆,但也不尽合于金文大篆,有许多字的写法大抵出于郭忠恕《汗简》、夏竦《古文四声韵》等书,但是米芾能将不同时期的文字融合在一起,整体风格和谐而不突兀,也算得上是一个创造。米芾的篆书见于宋刻《绍兴米帖》卷九,此帖是宋代内府所刻,刻时距米芾去世不远,且有其子米友仁在宫廷担任书画鉴定的工作,所以其可信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绍兴米帖》收米芾《尚书·周官》、《千字文》、《戴禺碑铭词》等篆书七帖,其中有两帖竟是写给别人的书信,在汉字隶变以后的历史中,用篆书给人写信的事情实在非常罕见,“米颠”之名,真是不为虚传。
米芾的篆书,在结体和用笔上,几乎打破了以往篆书书写的所有既定规范,如在结体上,篆书一般讲究平正对称,而米芾的篆书则是欹斜取势,在行间有行草书般的摆动;在用笔上,篆书一般是笔画粗细均匀,中锋行笔,起收藏锋,而米芾的篆书行笔提按非常明显,一字之内、一画之内,均有粗细的变化,其中有许多行书笔法的运用,速度和节奏都处于变动中,有的地方行笔迅疾,有其行草书般的跳宕之感,很少是完全的中锋,侧锋的运用随处可见,起笔和收笔都很自然率意,却富于变化。可以说米芾是用写行书的方法在写篆书,在章法上有行无列,字间紧密,行间疏朗,字的排列大小参差,穿插揖让,时而有夸张的长笔画出现,表现出了极强的书写感,这正符合了他自己提出的篆书理论:“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总之,原本典重规范、均匀对称的篆书在米芾的笔下完全呈现出新的面貌,灵动活泼又不失古意,是一种极其艺术化和个性化的书写。明清以后,有的书家开始写富有书写性,融入行草笔法的所谓“草篆”,其实,我们看到米芾早已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和尝试。可以说米芾的篆书是整个宋代篆书中最富于创意的一抹亮色,但是,米芾在篆书上所花的精力远小于行草书,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也由于他行草书的光芒太过耀眼,使后人忽略了对其篆书的重视,这是非常可惜的。米芾的名作《研山铭》后有篆书墨迹“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琢,浑然天成”十四字,虽未署款,但用笔结字与《绍兴米帖》中的篆书大致相仿,应为米芾所书。
另外,米芾还被认为是文人篆刻的始祖。到宋代,文人在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已经较为流行,如欧阳修、文同、苏轼、黄庭坚,我们今天都还能从流传的书法作品中找到他们的印痕。但从文献记载和留存至今的实物资料来看,使用印章最多的宋代文人恐怕非米芾莫属了。米芾《画史》自云:“余家最上品书画,用姓名字印、审定真迹字印、神品字印、平生真赏印、米芾秘箧印、宝晋书印、米姓翰墨印、鉴定法书之印、米姓秘玩之印。玉印六枚:辛卯米芾、米芾之印、米芾氏印、米芾印、米芾元章印、米芾氏,已上六枚白字,有此印者皆绝品。玉印唯著于书帖,其他用米姓清玩之印者,皆次品也。无下品者。其他字印有百枚,虽参用于上品印也,自画古贤唯用玉印。”米芾的记述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我们由此知道他所使用印章的大致数量、部分印文内容、材质及其钤印的讲究,当然,他所说的这些印章基本上还是用于书画鉴定上的。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米芾印章,主要是钤盖于其书法作品之上的,当然也有部分涉及到书画鉴定的内容,如《褚摹兰亭序跋》。
通过笔者对米芾传世法书墨迹和刻帖的查阅,发现了米芾的各种不同的印章有数十枚之多,《画史》中所提及的印章,大部分能找到实物的印证。世传米芾的印章大都出于其亲自篆文镌刻,沙孟海在其《印学形成的几个阶段》中说:“会篆会刻的印学家,应该首先推北宋米芾。过去讲印学史的,或者认为明代文彭、何震是印学的开山祖师,或者认为元初赵孟頫是第一位印学家。……当时所用印材,一般是铜、玉、牙、角、水晶、黄杨之类,质地坚硬,不易受刀。文人只写不刻,也是常情。世称米芾各印出于亲镌,我起初不相信,但是米芾讲究篆书是事实,上海图书馆藏《绍兴米帖》是他篆书代表作。再看米芾自用各印,多数刻划粗拙,与同代欧阳修、苏轼等人所用印章刻划工细完全两样,说他自己动刀,是有理由的。”细审米芾诸印,有一些印章,特别是白文印,显得较为粗拙率意,不像出于工匠的精工细刻,极有可能出于米芾亲刻,但有一些很工稳的朱文大印,印文采用繁复的叠篆,如“米芾元章之印”、“米黻之印”、“祝融之后”、“楚国米芾”等印,其形制与宋代官印类似,恐怕就不是出于米芾亲手了,但他参与设计印稿还是有可能的。从材质上来看,米芾的印章除他亲自提到过的玉质外,大部分应该是其它材质的,如金、铜、犀、象、木、陶瓷等,官印风格的朱文印很可能是青铜。另外,宋人已开始采用石质印材,南宋杜绾《云林石谱》中记载有“辰州石”、“石州石”、“浮光石”等三种石品已被用为印材,但不知其硬度如何,历史上米芾的爱石是最有名的,他是否以石为印材不得而知,但也极有可能。
米芾使用印章的频率在宋人中算很高,除施用于书画鉴定外,在书画题跋、自己的书画作品、文稿或写给他人的信札上也经常钤盖印章,印章钤盖的位置不固定,多为作品末尾处,如为手札,则多钤单印于落款姓名之上;如为题跋,则钤多印于落款之上或之后,如《褚临兰亭序诗跋》、《褚摹兰亭序跋》、《破羌帖跋赞》等;另有钤于作品中间纸张接缝处的,如《虹县诗帖》。米芾的印章印文内容也很丰富,除姓名字印外,还有别号印,如“鬻熊后人”、“中岳外史”、“襄阳漫仕”、“南宫列仙”;斋堂印,如“宝晋斋”、“宝晋”、“宝晋书印”、“英光堂”;表明乡籍之印,如“楚国米芾”、“楚国米姓”、“祝融之后”、“楚裔芾印”;官职印,如“画学博士米芾”(有趣的是此印为楷书白文,应为其亲刻)。
总之,米芾的印章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说他开启了文人篆刻之先河应是不为过的,关于这一点,以前的研究者涉及的不多,我想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