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知识模块”体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吕静,崔亮,文健,周晓东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河北 石家庄)
摘 要: 高等学校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现行教学各方面是否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和改革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高等学校现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在培养对象层次多、类型多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固有不足,针对性地构建了新的基于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能力-知识模块;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而实现其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依靠其专门机构——高等学校的教学,因此,高校教学各方面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1]现行教学的各方面能否最大程度上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高校必须加以研究的问题,也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本文重点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析。
一 现行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高校现行教学模式主要为:学校立足已有的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表;相关课程任课教师按照课表安排进行授课;培养对象按照课表安排学习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的普遍认识是学时和内容都基本固定。[2]
上述教学模式在培养对象层次多、类型多时,存在以下固有不足。
在海水浓度大于10%时,实验组厚萼凌霄种子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呈急剧下降趋势,这说明较高浓度的海水对厚萼凌霄种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当海水浓度为20%时,实验组厚萼凌霄种子的发芽势、苗长及根长约为对照组的1/2,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为对照组的1/3左右;当海水浓度超过30%时,实验组厚萼凌霄种子的各项生理指数大幅度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海水使厚萼凌霄种子产生严重的渗透胁迫,使细胞不能正常吸水而导致失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质膜可能受到破坏,细胞中的离子失衡、营养缺乏,影响了厚萼凌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11]。
试验原料为产自辽宁宽甸的天然菱镁矿,其主要化学组成为:MgO(47.61%)、CaO(0.50%)、SiO2(0.66%),纯度约为99.58%。将菱镁矿于750 ℃的马弗炉中煅烧3.0 h后获得轻烧氧化镁,其MgO含量为96.89%。
(一)增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难度,且课程体系设置难以达到最优
学校在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对培养对象的培养能力要求和总学时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基于已有课程。[3]如果充分考虑对培养对象的培养能力要求和总学时要求,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将导致开设的课程门数众多;如果充分基于已有课程,将导致课程设置针对性降低。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兼顾、平衡上述两方面,从而既增加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难度,也难以设置出最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不利于教师保证、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来讲,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的即是对本课程知识能够使培养对象具备什么能力的描述,而课程教学目的中提及的能力通常是一种或几种大能力,它们对应的知识模块即为全课程知识集合。当然,这里的大能力可能是若干小能力的组合,而其中的小能力又可能是若干更小能力的组合,甚至还可能继续细分,形成一棵课程培养能力树,并得到若干最底层能力,同时可以分析得到与这些能力相对应的知识模块。这样,课程教学实际上是让培养对象通过学习与最底层能力对应的知识模块具备这些最底层能力,然后通过最底层能力的逐步积累而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培养对象难以获得高效时比,不利于人才培养
(2)通过对原有课程内容优化整合,减少了学校开设的课程门数,教师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相对少数课程的建设上,集中精力创办特色课、优质课甚至精品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水平,进而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从初中数学教材的角度出发来看,学生首先学习的函数图像是一次函数图像,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根据一个具体函数表达式,首先通过一些计算,然后完成列表、描点、连线这三部曲,就此得到一次函数的图像,再往后就是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以及二次函数图像,其教学历程“自然”的让人找不出任何瑕疵,很少有人会在这块内容的教学上提出异议.就这样,函数图像在不经意之间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对此习以为常.
建立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体系是本对策的核心,体系中能力定位是否准确、能力对应的知识模块是否准确等直接关系到对策的效果,因此,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的构建必须准确完善,应是课程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都做过这方面的分析,但往往不够深入。
有人说,站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开端,人类最古老、质朴的沟通形式—文字和书本需要重新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据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阅读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足。“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陷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作为有着耕读传家、尊崇书香风气的文明之邦,今天我们应为儿童阅读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因为金色的童年,需要一路书香。
二 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的教学模式作为解决对策。
(一) 对策核心思想
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培养对象通过消化吸收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具备所需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其中,掌握知识是具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里,把与具备某一种能力相对应的知识集合称为该能力对应的知识模块。小能力的叠加可能转变为大能力,相应地,多个小能力对应的知识模块的集合可能就构成某一大能力的知识模块。如果学校能够针对培养对象培养能力要求所对应的知识模块制定教学计划,就能很好地解决前面分析的不足。
(二)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和库的构建
在为兼顾课程设置针对性而开设的诸多课程中,会存在部分内容大致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课程,任课教师在参与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课程设计、备课等活动时,遇到相同内容会做重复工作,从而增加教师工作量,从另一个角度说,教师用在课程知识积累、内容组织与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等上的时间、精力减少,不利于其保证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充分兼顾已有课程时,可能导致课程中存在培养对象不需学习的内容或缺少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会影响培养对象学习热情,进而影响教师授课热情,也不利于教师保证教学质量。
对于每一门课程,无形中都存在大、小培养能力的嵌套组合以及对应的知识模块,这里将其称作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体系,通过课程分析,能够建立该体系。某一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体系可以用图1来描述。
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相似或有相同内容的课程都去构建这样一个体系没有必要也浪费人力、物力,因此,本文强调大课程思想,即学校把相似或有相同内容的课程整合成无重复内容的、内容完善的大课程,精心构建这些大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体系,并把体系中各底层的知识模块尽量丰富完善,同时强调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体系应随着课程的发展(如新知识的扩充等)而不断完善更新。[4]
图1 某一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体系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教学查房改革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运用效果确切,可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促进其理论和技能的掌握。
●forward only,这一行在默认的配置文件中是没有的。此行代码规定,假如来自客户机的DNS解析请求没有在本服务器的缓存中查找到,此DNS服务器不会从根域开始进行递归查询,它仅把来自客户机端的DNS解析查询向其他DNS服务器上转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选项只有配合forwarders列表才有意义,在该配置文件的forwarders列表中定义了当缓存查询没有命中时将要转发至哪些DNS服务器。
当学校所有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体系都建好之后,学校就可以构建所有课程的“能力-知识模块”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其培训实力,确定下一步发展;培养对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1)大课程内容已经完全涵盖了所取代课程的内容,而且比原有课程内容更丰富完善,所以其能完全实现原有课程的教学目的,并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培养对象的需求;
这里的效时比是指培养对象获取的对其有用的知识与所用的学时数的比值。前面提及的两点以及培养对象受不利影响的学习情绪都会导致其获得的效时比不高,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3)基于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培养对象可以根据自身所需培养的能力针对性地选择课程体系中对应能力的知识模块进行学习,内容针对性更强,而且相当于把一门大课程演变为数量可观的诸多小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构建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时应标明学习某一能力对应的知识模块时应具备的能力基础,即学习这一知识模块需要哪些知识基础。当培养对象根据培养能力需求选择好所学知识模块后,可以根据其现有知识基础,考虑是否还需学习相关的知识模块。
大课程思想及“能力-知识模块”体系对于教学而言具有以下优点:
(三)对策实施
对策的实施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学校确定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当具体到通过教学使培养对象具备哪些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该定位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和具有针对性。为保证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学校在确定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时,应结合以往的经验、社会或相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毕业学员反馈信息等进行充分论证,与培养对象或培养对象的单位等进行充分交流;
(2)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总学时,依托已经建立的“能力-知识模块”数据库制定教学计划,并给相关课程下达能力培养要求;
“哈哈,我就知道你是个善良仁慈的孩子,说出国那是骗你的呢。”林昏晓欢呼了一声,揉了揉我的头发,“一看你就像一直没人要的小狗,又孤独又可怜,除了我林昏晓,没人愿意搭理你,我看我还是呆在你身边算了。”
(3)课程任课教师根据学校下达的能力培养要求及学时,为相应知识模块分配学时并确定每个知识模块讲授的详尽程度,开展备课、授课。由于知识到能力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掌握知识并不等于具备相关能力,所以教师除了教给培养对象知识外,还应着重考虑教会培养对象如何去用知识。教学方法及手段等研究都应为培养对象掌握能力服务,课程考核的重点也应放在对培养对象掌握能力的考核上,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核,考核方式也不应局限于书面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
对策的实施过程可以用图2来描述,图2中教师与培养对象和学校间的虚线箭头表示学校与培养对象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也可参与,图中另外一处虚线箭头表示二者是相互关联的。
图2 基于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的对策实施过程
三 结论
现在,许多高校面向不同培养对象开设了不同学时的同一课程,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但培养对象选择学习内容时仍停留在课程级,而基于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的教学模式则将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扩大到课程下的知识模块级,针对性更强,而且该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师和培养对象之间的交流到达了最大化。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吸取了教师的智慧,充分考虑了对培养对象的能力培养要求,使得课程体系的设置、学时的分配更加合理;教师能充分了解培养对象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讲解详尽程度的要求,内容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由于课程门类少,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精力进行知识的积累、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研究,进而提升自身乃至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对象的能力培养需求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满足,必将有利于提高培养对象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学习风气,也有利于培养对象在有限培养学时内获得最大的能力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郑安平,路康,等.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78-280.
[3]刘一婷,李新,等.突出专业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高教学刊,2016(7):74-77.
[4]吕静,杨岩峰等.弹药学课程教学内容动态更新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62-63.
本文引用格式: 吕静,等.基于“能力-知识模块”体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62):95-97,10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2.031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教学研究课题(XQLX18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吕静,男,湖北枝江人,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
标签:能力-知识模块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