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友余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江北实验小学 644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41-0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每学期开学备课时我都要准备一些与本学期数学有关的物品和游戏。比如一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的《认识钟表》,一开学我就买了个卡通闹钟放在教室,让学生当玩具玩,同时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漂亮闹钟拿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不知不觉学生就能把闹钟上的12个数字和时间对应起来。大部分的钟表知识都是他们通过问老师、问家长、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而掌握到的,等到学《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这个单元的知识时,就不会有陌生感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了本学期的时间内容,爱探索的同学可以认到几时几分了。课前准备生活化教学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好地实行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渡。又如,在教学“高矮”的前一天,我就给同学们布置任务:“明天数学课上,小朋友们要告诉全班同学,你家里有几口人,谁最高?你和你的同桌比,你高还是他高?”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
二、新课引入生活化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导致理解能力不够,对有些数学问题不能抓住实质。所以,生活化情境再现的引课有助于学生克服难点,理解问题。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用课件呈现了一个小故事:小明放学回家,通过画面逐步呈现小明房间凌乱的场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熟悉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整理房间”就成了他们迫不及待要做的工作,自然“分类”的方法也就在他们的讨论中呈现出来。这种生活化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又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边讲述边请小学生表演:汽车到站了,原来有6人,停车,下车3人,上车4人,汽车开走了。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说说汽车上的人数变化情况,再用算式表示出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游戏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自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使直观、丰富的现实生活成为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把数学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促使学生用积极的、轻松的、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在任教一年级数学时,我深知一年级学生都是刚进入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不同的生活化的游戏。如在第一册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10以内的认识)中,我就把学生带出课堂,带学生先在校内找他们熟悉的、和1~10相对应的物体,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面国旗;2幢教学楼;3个花坛;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个教室……学生兴奋地找着他们心目中的数。而后带他们到操场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游戏。让他们边玩边数数。“老鹰捉小鸡”捉到几只小鸡了?运动会上,5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一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有趣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如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学生测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请学生用自己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等;学习了东南西北,请学生画一画自己房间的平面图,在东南西北写上家中的摆设;学习了“认识角”后,请学生课后找一找藏在生活中的角。这样的作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总之,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联系学习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作者:唐友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游戏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