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艺术惠民工程及其实施策略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艺术惠民工程及其实施策略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艺术惠民工程及其实施策略

高源励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沈阳 110168)

摘要: 本文通过一定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了城镇化过程中居民文化需求、艺术惠民的现状与不足,厘清影响城镇居民文化艺术需求的因素,揭示了城镇居民文化艺术需求的趋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实施策略,提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创新艺术惠民工程服务城镇居民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艺术惠民工程,满足城镇居民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并以此支持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艺术惠民; 策略

近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文化需求倍受关注,文艺演出、电影放映、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走出剧院、走到户外、走近城镇居民身边,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惠民工程。城镇化进程中的艺术惠民工程遂成为学术研究的内容之一。所谓艺术惠民工程就是在政府或文化艺术单位的努力下,通过公演、义演、音乐会、电影放映等形式和途径,在城镇中向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艺术产品,以满足城镇居民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城镇作为利益的共同体,为每一个体提供生活的环境依赖,承载居民的归属感,一直处于发展状态。在此之中,城镇与文化密不可分,城镇是文化生长的土壤,文化则传承和显现着城镇的内容与形象。因此,加强城镇文化建设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的分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已经非常明显,城镇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在此背景下,除了加强城市城镇管理外,让城镇居民享受到文化艺术,满足城镇居民的艺术需求,也成为贯彻“执政为民”理念、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惠民工程的实施,也自觉地承担起城镇化工作中文化建设的职能,并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出特定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城镇化过程中的艺术惠民工程及其相关内容,尤其是实施策略进行一定的探讨。

(2){cM,cs,cd,cl}={1 000,95,50,10},{cAn_A,cAf_A,cAn_M,cAf_M,cAr_A,cAr_M}={12,15,24,30,200,500},{cBn_A,cBf_A,cBn_M,cBf_M,cBr_A,cBr_M}={17,20,29,35,210,510};

一、城镇化进程中艺术惠民工程存在的问题

按当下人们对城镇化的解释,城镇化是产业城镇+文化城镇+科技城镇。在此概念中,城镇化首先是产业城镇,其次是文化城镇,最后是科技城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将文化城镇和科技城镇融合,再嵌入到产业城镇中,才能为产业城镇插上文化和科技的翅膀,城镇化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的满足对于城镇化建设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一再强调新型城镇化的目的不仅是让民众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城镇居民享受到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艺术惠民工程作为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和载体之一,在体现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同时,也是提供文化消费,满足城镇居民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因此,提升艺术惠民工程的服务水平,科学合理地实施艺术惠民工程也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城镇以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为契机,以保障城镇居民文化艺术需求为目标,全面实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文化艺术信息资源共享、公益演出、电影放映、千场戏剧惠民演出等艺术惠民工程,丰富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但是,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新情况与新文化艺术需求;同时政府艺术院团和艺术院校的改革发展、传统文艺形式的消退和新兴文化艺术的产生发展,还有文化艺术氛围方面的变化,即娱乐文化的充斥与居民对于高雅艺术热情的衰减,这些变化和新情况使得城镇化下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尤其是具体的艺术惠民工程也体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城镇艺术惠民工程服务供需不匹配,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不对称、供给产品单一;二是不同区域城镇艺术惠民工程服务发展不均衡;三是艺术惠民工程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缺失;四是艺术惠民工程服务人才、经费、管理和评估等保障措施不健全;五是一些艺术惠民工程还流于一般性运作,缺少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内容。

所以,太子丹所欲复仇者,我们切不可理解为仅仅是出于私仇,这之中,实有国恨之意存焉。故此,他对麹武、田光、荆轲三士,于复仇动机反复申明。其中的大义,则与燕国的利益有关,也与对坠诚信而行欺诈的秦国的反抗有关。这层大义,在太子丹与荆轲交心时也透露了出来:

沈老七新居落成后,又娶了一房太太。这时的沈家已是大不如从前了。该烧的都已经烧了,眼下沈老七只有田产还可以变成现钱,他为娶这房太太又变卖了50亩上好的河沙地。

二、城镇化中艺术惠民工程对文化消费的满足

最后,我们探讨艺术惠民工程如何将艺术惠及城镇农民及其子女的策略。众所周知,“半城市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状,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作为新城镇居民的农民工的出现。农民工虽然居住在城市工作在城市,但是他们不享有市民权,其日常生活也与城市处于隔离状态。就目前城镇化进展而言,“半城市化”状态还将存在一定时期。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模式改变了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得农民工原来的由自给自足慢节奏的生产方式,被动地向城市化、互联网快节奏模式转变,随之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情感缺失、心理不融合撕裂状态加剧、城市病日趋严重等。为更好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出努力外,艺术惠民工程也应该担当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后者应科学地展开针对性强的艺术惠民工作,将艺术惠及城镇农民及其子女。在这方面,沈阳市仍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该市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了缩短城镇居民与外来农民的文化差距,强化农民工等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在努力开展“同一蓝天,沈阳有爱”文化知识讲座的同时,也实施了“城乡一家亲,文化手拉手”对口帮扶以及文艺演出等一系列艺术惠民活动,并在活动中为农民工提供了展示自身及其群体精神风貌的机会和平台,将“艺术惠民”落实到农民工群体中。不仅如此,沈阳市还针对农民工子女开展了特殊的艺术惠民工程。该市大东区东新小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那里的孩子们对艺术有着深深的向往。针对这一情况,艺术惠民工程专门针对这所农民工小学展开:作为艺术惠民工程主体单位的沈阳市群众艺术馆在东新小学成立“文化服务基地”,精心策划“艺术惠民”文艺演出;一些参与艺术惠民的文化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布置舞台、运送设备,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艺术惠民参与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惠民演出之后,该艺术馆又正式与东新小学牵手结对,签署了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或辅导讲座活动协议,其内容涵盖声乐、表演、舞蹈、书法等艺术形式,每年培训64场次。从而让更多农民工子女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艺术,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原则上、宏观上坚持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坚持以城镇居民文化需求为中心和坚持基本与特色兼顾并举的艺术展示理念,加强艺术惠民工程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艺术惠民工程投入并拓展投资渠道以及创新艺术惠民工程内容和服务方式之外,还应该有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有效途径。这样才能发挥艺术惠民工程的文化优势,使城镇居民真正成为城镇化艺术惠民工程的受益人。

再者,推动城镇的群众文化艺术向专业文化艺术发展。这既是艺术惠民工程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重要的艺术惠民工程实施策略。此前文化部曾经组织开展的“群星奖”就对此具有很好的引导:“群星奖”比赛的目的是提高民众文化艺术水准,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将城镇的群众文化艺术发展到专业文化艺术的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关键在于能否将既有的高层次艺术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在这方面辽宁省的沈阳市已经做了创新性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市驻有东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舞蹈院校,即沈阳音乐学院。作为高等教育院校,该院是高层次艺术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具有学科齐备、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其专业设置包含演唱、演奏、指挥、作曲、表演、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等几十个专业方向,拥有丰富的文艺人才资源。艺术高校师生具有艺术理论性强、热情高、教学时间灵活等特点,对于艺术惠民工程而言,也成为非常突出的优势,从而有效保证文化志愿者数量的稳定性和实效性的条件;同时对于艺术高校师生而言,艺术惠民工程也给他们创建艺术实践的平台和积累实践经验及展现艺术风貌的机遇。因此,如果利用沈阳音乐学院的资源和人才进行艺术惠民工程,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沈阳市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把握了这一难得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利用沈阳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在本地城镇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惠民工程,很好地提升了城镇居民的艺术文化素养及品质,创新了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艺术建设,开辟出一条城乡联动、多元探索、可以满足城镇居民艺术文化需求的艺术惠民之路。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消费已经进入新常态,这是我国深化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转型时期的特定表现,也是文化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中的必然呈现。根据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和《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可知,全国居民收入比已经从46.37%降至43.94%,消费率从35.91%降至31.43%;同时居民储蓄率则从22.57%持续上升至28.47%。这既说明制约居民精神文化消费的基础元素有所变化,也意味着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能释放民众过多积蓄、拉动文化内需、扩大文化消费、改善文化民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否则民众的“自我保障”观念会抑制精神文化消费。在此背景下,通过艺术惠民工程的供给能力,努力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城镇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切实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艺术惠民活动,如专场演出、比赛,开展免费培训、艺术辅导等调动和激发城镇居民的文化艺术积极性,从而实现拉动文化内需、扩大文化消费、改善文化民生。这种做法在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的艺术惠民工程中曾有很好的效果。该市在艺术惠民方面,凭借着组织开展城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选取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和活动内容,充分尊重和尽量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不断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使居民能在艺术惠民工程中各得其利,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成功的经验表明,艺术惠民工程内容的选择,应当本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选择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为保障实现艺术惠民工程的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意见反馈机制,保持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时刻掌握民众的需求,通过意见反馈的方式确定文艺惠民的内容。[4]另外,还要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民众亲身参与到艺术惠民活动中来,不但作为受众,还能成为演出者和参与者。由此,城镇居民可以在参与过程中作为艺术惠民工程活动内容选择的主体,而艺术惠民也就直接满足了民众需要,带动了居民的文化消费,进而使艺术惠民工程真正贴近生活,让广大民众满意并对城镇化形成支持。

三、城镇化中艺术惠民工程的实施策略

此外,城镇居民文化艺术建设工作纷繁复杂,涉及众多部门和艺术门类,且由于体制的制约和城镇化进程中的诸多因素影响,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往往面临设施老化、专业技能单一、缺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以及编制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并因此导致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面对这种现状,艺术惠民工程展开时,所采取策略就应该更具有针对性。有鉴于此,这里给出的策略是:强化那些带有上述问题的城镇与艺术高校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发现和培养“潜在”的艺术惠民文化志愿者。然后通过“种文化,结对子”的方式针对城镇文化艺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艺术惠民工程。在这方面,沈阳市也提供了成功的例证,即当地城镇与沈阳音乐学院合作,推进了艺术惠民工程。近年来,为缓解城镇基层专业艺术人员短缺问题,沈阳音乐学院按照省高校工委指示,下达了向省级贫困县所辖乡村选派干部的文件,选派一批文艺专业的年轻教师去基层进行艺术文化工作,并以此创新了艺术惠民工程。被选派下到基层的干部,在艺术惠民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基层文艺干部和文艺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有目的地把群众文艺志愿者队伍培养成专业化团队,从而解决了乡镇艺术专业人员短缺问题,实现了艺术惠民工程对城镇文化发展建设的支持,直接推动了城镇化工作和小康社会建设。

上述说明,艺术惠民工程在观念和做法上以人为本的多元转换,使得送艺术的惠民不仅是由上而下的“送”,更主要的是基于城镇居民个性化的艺术需求来“送”,再加上政府主导地位的实现和政策上的扶持,让居民群众成为享受艺术文化真正受益人、成为城镇艺术文化建设的主角,激发群众参与城镇文化艺术的积极性。这样,艺术惠民工程也就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做到了事半功倍。有学者将这样的艺术惠民工程形容为在城镇居民中“种文化”,即由艺术惠民工程主体将艺术文化种到城镇居民中间,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使艺术文化逐渐成长为居民们经常性自娱自乐的艺术活动,从而满足城镇居民在艺术文化方面的求知、求乐、求健康的需求。这样,对于艺术惠民工程实施而言,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城镇文化建设水平,应该是最佳策略之一。

在新时代国家城镇化这个特殊历史时期,艺术惠民工程能否做到“送文化”送得更人性化,是当前工程主体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此之前,艺术惠民工程往往很少虑及用什么艺术内容和形式惠民、怎样实施艺术惠民等,而大多凭借惠民主体所拥有和熟悉的艺术节目,机械地到居民中展示和演出。因此,有人形象地比喻这样的艺术惠民就像一桌固定不变的酒席,直接端给了接受者;至于受众喜欢吃哪道菜及个性化口味需求,并不在考虑之内。因此,新时代的艺术惠民工程,首先应改变这种传统的做法,主动提供艺术惠民节目单让城镇居民自己去点节目。即在惠民工程展开的人员、时间、地点决定以后,由居民自行选定艺术惠民的节目,并可以提出要求和建议,做到人性化地艺术惠民,合理按需统筹。在这方面沈阳市的艺术惠民工程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该市的艺术惠民工程走城镇、进社区,在艺术惠民的场所选择上,更贴近百姓;专家在艺术讲座的风格上,更贴近生活;惠民节目在内容设置上,更贴近实际,从而构筑出“以人为本”的艺术文化共享模式,受益群众达6千人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就城镇化中艺术文化发展研究而言,虽然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特定的成果,但因为其中应用性研究和重复性研究较多,理论性创新探索较少,尤其在深度探究和创新应用以及学科交叉和系统融合研究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仍需要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镇艺术文化建设和发展进行反思,以便通过深化的理论研究来推动实践应用、指导城镇艺术惠民工程突破传统进行创新。

造成城镇化过程中艺术惠民工程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化中艺术惠民工程对文化消费的未满足。众所周知,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2]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许多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把无数的乡村居民吸引到城市成为城镇的居民,国内于是出现了如英国人类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rs)所说的“乡村城市化”的热潮。[3]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现象,城镇化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就后者而言,随着新时代城镇化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此过程中,艺术惠民作为推动城镇艺术文化发展、拉近城镇文化艺术建设平衡的机制和载体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推动文化艺术走出场馆、深入城镇基层、服务居民百姓的艺术惠民工程,应该统筹城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城镇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流向基层社区,让广大居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艺术成果,努力实现城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和均等化,进一步打造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圈,营造城镇艺术文化氛围。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文化艺术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城镇文化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新常态下文化艺术事业和城镇经济文化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基于此,大力发展城镇文化艺术,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有效满足文化艺术市场需求,提高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因而,城镇化进程中的艺术文化需求,实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内容的组成部分。

沈阳市对于城镇农民工群体进行的艺术惠民工程,有力地说明科学展开针对性强的艺术惠民工作,将艺术惠及城镇农民及其子女,也是推进艺术惠民工程的很好策略。

总之,艺术惠民工程作为国家城镇化工作的构成部分,在其展开过程中,各种保障条件俱足是有效运行的根本,而在该工程的具体落实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并实施具体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使艺术惠民工程真正有效地开展。因此,除了艺术惠民工程内容的选择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保证工程推进的资金来源等值得深入探讨外,各级政府担当组织艺术惠民工程的同时,与各级艺术文化主体单位的积极配合以及演出队伍方面专业院团和群众艺术团体相结合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都需要科学地策划。

三十年如一日,郑州先科脚踏实地,以为农服务为初心,以创新发展为核心驱动力,走过了属于郑州先科的不平凡的30年,也取得了诸多成就,获得了与会领导嘉宾的高度肯定。他们认为,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压力,无数企业退出,先科能够在30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很不容易,也定有其过人之处。未来,希望先科能够不忘初心、创新发展,一如既往地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特定历史阶段,在此之际,一方面,艺术惠民工程使城镇民众广泛享有免费或者优惠的基本艺术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艺术惠民工程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融合城乡文化差距,满足城镇居民的艺术文化需求和提升其艺术文化素质与水平,从而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两者互为支持,相得益彰。与此同时,艺术惠民工程提供给城镇居民的福利不是一般的文化福利,而是能满足其文化艺术需求、提升其生活审美,使其更有“品质”地生活的福利。在艺术惠民工程中,城镇居民获得了更多的身心愉悦,受到引导和鼓励,参与到城镇化的公共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建设之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惠民工程成为解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路径,这对于国家城镇化工作的推进,对于小康社会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聂涛.城镇化进程中西安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2]王宗会.推进城镇化的核心农民和农民工市民化[J].时代金融,2018(12):418-419.

[3][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80.

[4]谭秀丽.音乐艺术惠民工程的保障机制及其完善[J].改革与开放,2012(2):188-189

The Project of Art Benefiting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GAO Yuan-li

(School of Music Education,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residents’cultural needs and artistic benefi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larif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reveals the trend of cultural and artistic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puts forward som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and advocates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art project serving urban residents meet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through specific and targeted art project, and thus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art benefiting people;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 J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3118( 2019) 07- 0065- 05

收稿日期: 2019-06-04

作者简介: 高源励(198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音乐管理。

责任编辑:管晓莉

标签:;  ;  ;  ;  

城镇化进程中的艺术惠民工程及其实施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