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学校素质教育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体育运动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0)增刊-0211-04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全体学生及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需求的人才质量不断提高,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处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可见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担负着代表省、地、市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和体育基础理论教学,为小学培养合格体育师资和向社会输送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因此加强体校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但素质教育的开展,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一、目前我省体校素质教育现状及原因浅析
我省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边疆民族省份,但由于基础差,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落后,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尽管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但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及智力基础薄弱仍然是全省现代化建设主要制约因素。作为培养专业基础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应更好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全省有中等体校八所,体校同其他普通职业学校一样,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有其普遍的一面,又具有特殊的一面。体校的特殊性在于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体育专项训练并参加各种比赛,使“教学”和“训练”成了普遍存在而又待于解决的一对矛盾,双方在时间分配和教育观念上常常出现差异,加上学生精力毕竟有限,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 人的素质,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文化层次的高低。实际上,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素质一词是对一个人多方面能力的概括,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如心理品质、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文化涵养等。《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合格人才应具备四方面的素质,即: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素质是培养适合21世纪素质型人才努力的方向。小平同志1985年曾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李岚清同志也曾说过:“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既面对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数量和人才问题。……说到底是如何提高民族的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充分说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加强素质教育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工作本身发展提出的任务,是经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体校的学生,他们肩负着学习和比赛比重任务,更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承担起更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我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一直延续至今,不仅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包括教育战线多数同志已习惯了应试教育的一整套做法并积累了不少“经验”,再者,社会上“文凭热”、“学历主义”思潮影响,将基础教育完全纳入升学的轨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出现,从心理上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这些教师放弃熟悉的“套路”,废出已有的“经验”,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使素质教育一时难以全面而深入地实施。
2、读与训的矛盾,客观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体校姓“体”就必须突出“体”的特点,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为更高层次输送运动员的数量,是衡量体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体校学生的第一任务是“争金牌、夺名次”,这一目标非常明确。他们的负担比普通学校学生沉重得多,既要完成繁重的文化学习任务,还要为争夺金牌下苦功夫训练,明显地存在着学习、训练时间分配上的难度。如大赛前,训练处认为要获金牌、拿大奖,理应停课训练,而教务处则认为学生文化基础本身就差,停课后难以补上,又不同意停课。曾发生过学生缺课造成不良后果的事。如:某体校李某,中专毕业被分到一所县小学任体育兼二年级的语文课,由于他一直是某项目的一级运动员,是此项目拿金牌的主要得主,为保证金牌数量,一直停课训练,造成文化、体育基础知识欠缺,至使该生毕业后连小说二年级的教学都不能胜任。李某身上暴露的问题充分说明,处理不好读训的矛盾给学生带来的危害。还有学生由训练负担重,产生厌学情绪,缺课次数达几十节,教务处要处理这样的学生,但他是尖子,要保证金牌,训练处坚决抵制。造成教师、教练之间发生分歧,对学生的教育难以协调,也给文化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教师和教练的待遇也明显地存在差异,如:学生每拿到一块金牌后一般本人几百元而教练则是上千元奖励,教师或班主任的工作则不与学生金牌数挂钩,教师的情绪受影响,也导致了学生“重训轻读”、“重竞轻能”的现象,客观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3、教师、教练的素质欠佳 教师(教练)素质包括教师(教练)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每个教师(教练)的个体素质。据笔者调查,体校的教师(教练)文化素质偏高,教师100%、而教练90%是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一部分是运动员毕业后留校当教练的,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但个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1)教师的素质修养欠佳,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 由于体校的教师在学校所处的位置及其担负的职能与普通学校有所区别,诸如:体校招生是以体育素质和才能而不是以文化考分高低作为选拔的主要条件,体校学生的管理是以教练负责为主,教师仅侧重文化课的管理;尽管班主任由教师担任,但体校学生分留的决定权主要来自训练部门等,都是体校教师难于适应和带来某些心理不平衡的原因,加上近几年自费学生的涌入,学生文化水平明显下降,教学要求更难于落实,要教好体校的学生难度相应要大些,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和体育训练知识缺乏,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训练和学习双重任务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加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愿望出现大的反差,使教师对教育缺乏热情,一部分教师抱着“我只负责教,学不学是学生的事,有效无效责任尽到”的态度,管教不管导;也有部分教师认为面对这些学生是白费功夫,反正他们以训为主,只要训练成绩上去了什么都好办,于是放松教学要求,甚至随意教学,不负责任。有的教师方法简单、粗暴,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要么听之任之,要就发脾气大骂,部分教师只注重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上完课就走,班主任除参加集体活动时和学生在一起外,其余时间很少和他们相处、交谈,缺少与学生的感情联系,对于学生喜怒哀乐,他们很少激起共鸣,更少去细细体会,明显地存在着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说服教育的耐心。
(2)、教练的心理素质欠佳 很多教练只重视训练成绩,平时强调提高竞技水平的时候多,尤其是在市场体育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片面追求“获金牌、拿大奖、名利双收”,且有互相攀比之势。具笔者所知,有的教练赛前紧张、辛苦,几天无法入睡,也难以顾及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同样需要心理沟通来解除他们的紧张心情,使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成绩,但教练平时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自身也缺乏应有教育心理学素质,使有的参赛队员平时成绩很好,比赛时一方面受教练情绪影响,一方面急于拿金牌的迫切愿望,而不能很好地保持平静的心情,急躁造成失误,导致发挥不出好成绩的现象。
4、学生抗挫能力弱化 体校的学生在竞技比赛中要出好成绩,必须从小参加训练,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小就被选拔到学校来培训,他们从小离开父母,客观上存在着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寄宿学校,成长环境主要也在学校,但学校平时缺乏对学生承受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注重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学校又明显存在着重训轻读的现象,学生的成绩与付出的努力和愿望出现大的反差,教师抱怨加重,学生成绩不好,得不到教师赞扬,自尊心难以满足;而教练只重视训练成绩,有些项目在训练时对学生的身体容易造成损伤等都是造成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至使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一部分学生在训练中怕苦、怕伤,有的还不到退赛年龄就提出不参加训练而主动放弃比赛。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他们抗挫能力弱化。
二、加强体校素质教育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把应试教育作为唯一或主要教育目标,只抓并不标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考试成绩,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更为深层次的、长久起作用的教育方式。因此,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是基础教育事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体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教练,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要使他们能在学校几年的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要更多地考虑到他们步入社会后发挥的作用和表现出来的整体水平。追求暂时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效果的教育都不可能经受住社会和历史的检验。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逐步向素质教育迈进。
2.正确处理“读”与“训”的矛盾,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拓宽道路 教学与训练的矛盾在体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因有限的时间难以满足运动员既定的运动量,又耽误他们学习文化课知识。从主观上讲,运动员夺奖牌是理所当然的,说大点是为国争光,增强民族自信心,说小点是为家乡人民争气,也是对自己训练成绩的检验。但文化课也不能耽误,我们不能培养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教师、教练之间有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善意的,因为教师是为学生着想,教练在为队员分忧。因此在处理这一矛盾时,校领导要宏观调控,首先从思想上抓起,教育教师、教练以及学生要识大体、顾大局。在训练时间和课程设置上相互协调,并保证其科学性、严肃性。其次,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让大家明白培养人才殊途同归,只要是我们的学生,只要他拿到金牌,都是大家共享的荣誉,必要时对文化课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给予支持,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教练也要配合教师保证文化知识课程的完成。学生拿金牌跟教练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不能完全忽略教师,应适当地提高金牌得主教师和班主任的待遇。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使训练、教学两不误,才能使教师、教练相互配合把体校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加强教师、教练素质的提高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作用。
体校的学生85%来自农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小就离开父母,寄宿学校。他们具备特殊体育才能,身怀一技之长,但文化层次、知识水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偏低,由于经常到各处训练、参赛,流动性大,使他们好冲动,自我约束力差,明辨是非能力弱,但他们生性活泼,思想单纯。由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在学校,因此,教育他们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教师、教练的身上。在这里,教师、教练即是教育者,还要担当起做父母角色,作为教师不仅要向他们传播文化科学知识,教练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素质修养 提高教师素质,其核心是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为外在的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内在的对学生的熏陶作用。素质教育是对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应对每一个学生全面素质发展负责。爱生正是师德的核心所在。如果我们的教师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就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体校学生由于大量训练运动后在学习中出现的生理疲劳、兴趣减退及厌学情绪严重的现象,能理解他们,有真挚地喜欢学生的情感并能帮助他们增强学习毅力,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克服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扬长补短,因势利导,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尊重学生,谅解学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爱护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提倡学生尊重师长,同时也是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革命的同志式的关系”。
(2)、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为教练,一定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有自我完善和调节的能力,并重视对队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特点、状态的把握,通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来提高教育、训练质量。要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是他们通向成功道路的重要条件。肩负着学习和比赛双重任务的体校学生,他们心理素质的差异,明显地给学习和比赛带来不同的效果。如学习方面,一般在比赛前需对文化课进行调整,比赛任务加重后,自然影响到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不急躁、不焦虑,赛后会下功夫自觉补上所缺课程,而差的同学本来就有厌学情绪,一方面他们担心考试不及格,另一方面又不刻苦努力补上所缺课程,放任自流,结果成绩越来越差,发展到连正常的文化课都不来上。再如比赛方面,比赛的胜负往往决定于运动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射击运动员为例,射击比赛是不和对手直接交锋且不受对手制约却又是要求极高的项目,射手要取胜,就要尽可能多地命中10环,这当中射手主要障碍来自本身情绪的变化所引起的干扰,因此射手应具有稳定的注意力和极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赛中人人都想拿冠军,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拿金牌心切,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就不能稳定而准确地完成每一枪的动作而造成失误。只有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方能自始自终地准确完成每一次动作而最终取得胜利。可见心理健康是保证比赛和学习两不误的重要因素。教练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有责任感,还要善于疏通队员的不良情绪,正确对待比赛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败不馁、胜不骄的良好心态。因此教练要不断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才能实施对队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3)、加强对学生意志的培养 通过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果敢、坚毅的品质并具有抗挫折的能力。如参加比赛时,裁判员不公正,故意误判的现象常有;学生比赛失败、特别是对比赛失败和由于参加比赛学习任务又不能按时完成产生的挫折、焦虑、失落等情绪,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影响到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如果他们意志坚强,就能做到面对挫折不灰心、不气馁,能正确地对待比赛中的成功与失败,正视挫折,刻苦攻关,勇攀高峰。
体校要办出特色,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路子,关键在于教师和教练。在教学和训练中,影响教育质量和训练成绩的不是教师、教练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而是教师、教练对待教学和训练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待学生的热情和关爱程度,这就取决于教师和教练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的高低。提高教师、教练的整体和个体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只有教师、教练的整体和个体素质提高了,他们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在体校所处的地位,共同努力为体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